一种基于托换暗挖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970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托换暗挖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体系包括管棚支护体系和台模体系,管棚支护体系用于对遗址区土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进行加固,在管棚支护体系的下方设有管棚支撑结构,管棚支撑结构的顶部支撑在管棚支护体系的下方,管棚支撑结构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台模体系能够移动设置在管棚支护体系的下方,并在台模体系移动到位后,在台模体系的顶部与管棚支护体系的底部之间形成浇筑混凝土的空间。从而利用管棚支撑体系和管棚支护体系的管棚完成浅埋暗挖施工,通过台模体系完成地下空间主体结构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体系适用于地下室无法进行明挖,需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的工程,施工安全、便捷。便捷。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托换暗挖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托换暗挖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地下结构在穿越遗址区等无法进行明开挖的区域时,需进行地下暗挖施工,然而传统暗挖工程需进行上部土体加固,但遗址区域无法进行注浆加固,使得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托换暗挖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遗址区域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上部土体加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托换暗挖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包括管棚支护体系和台模体系,所述管棚支护体系用于对遗址区土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进行加固,在所述管棚支护体系的下方设有管棚支撑结构,所述管棚支撑结构的顶部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托换暗挖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棚支护体系和台模体系,所述管棚支护体系用于对遗址区土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进行加固,在所述管棚支护体系的下方设有管棚支撑结构(3),所述管棚支撑结构(3)的顶部支撑在所述管棚支护体系的下方,所述管棚支撑结构(3)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台模体系能够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管棚支护体系的下方,并在所述台模体系移动到位后,在所述台模体系的顶部与所述管棚支护体系的底部之间形成浇筑混凝土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棚支护体系包括临时支护体系,其中,所述临时支护体系包括设置在遗址区土体两侧的微型支护桩(1)以及位于遗址区土体上部的加固组件(2),所述加固组件(2)包括铺设在所述遗址区土体上部的钢跳板(22),在所述钢跳板(22)的上侧设置锁口工字钢(21),且所述锁口工字钢(2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微型支护桩(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棚支护体系还包括管棚结构(4),所述管棚结构(4)设置在所述遗址区土体的底部,用于对上部遗址区土体进行支撑;所述管棚支撑结构(3)与所述管棚结构(4)相垂直的设置在所述管棚结构(4)的下部;且在所述管棚支撑结构(3)与所述管棚结构(4)之间通过双拼工字钢(14)进行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棚结构(4)的下方形成地下空间结构,在所述地下空间结构内安装结构柱(5)和结构板,所述结构柱(5)的上下侧分别连接有上结构板(6)和下结构板(7),所述管棚支撑结构(3)穿过所述结构板以使得所述上结构板(6)和下结构板(7)固定在地下室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型地下空间施工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结构板(6)上且对应所述结构柱(5)的位置设有预留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苗李守富李鹏闫亚团汪艳兵沈柏延黎建宁程珩王腾姚尔可王凯张栋陈晨马铁丁王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