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924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包括压力水源、灌溉装置和控制系统,喷灌滴灌分支管道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通的滴灌组件、分支管道和喷灌组件,滴灌组件、喷灌组件均分别与两用喷头连通,两用喷头包括与滴灌圆管或喷灌圆管连通的喷头接口和连接在喷头接口底部前端向下倾斜的喷头仿生尖,喷头接口为中空结构,水从中空结构中流入喷头仿生尖后流出进行灌溉。本系统可通过一套装置实现喷灌和滴灌两种功能,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供水泵供水压力实现喷灌滴灌功能的简单转换;本系统通过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蓄水池水位线和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实现了全自动、智能蓄水和喷灌滴灌,操作更加简单、更加智能、成本更低。成本更低。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园艺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亩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同时,农业用水占我国经济用水量的60%以上,巨大的农业灌溉用水量给我国的水资源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解决水资源的紧缺必须要求农业对灌溉用水进行高效利用。喷灌是借助输水管道和配送管道将灌溉水或输送到喷头部位,然后在较高压力下利用喷头将灌溉水高流量而又均匀地喷洒到作物的枝叶上或根系周围的土壤上,从而达到灌溉的目的。滴灌是将灌溉水在一定低压下,利用细管输送到滴灌滴头上,以较低的流量一滴滴均匀的滴入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表层或土壤中的灌溉方式。喷灌适用于局部灌溉,而喷灌既可以进行局部灌溉,又可以进行全面灌溉。
[0003]由于农作物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需水量和供水特点的不同,先进的灌溉系统需要同时具备喷灌和滴灌功能,以便满足差异化的灌溉需求。但是,现在的普通灌溉系统通常需要多种不同的设备才能完成以上2种功能,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才能完成灌溉以及设备转换工作,智能性差;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更加智能、高效、省时省力的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灌溉方法普遍只能实现喷灌或滴灌中的一种灌溉方式,而无法同时实现喷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以及即使采用压力感应控制法、流量控制法以及阀门控制法等能解决喷灌滴灌两用问题,但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投入成本高、操作复杂、环境要求高等诸多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本系统可通过一套装置实现喷灌和滴灌两种功能,同时可以通过调整供水泵供水压力实现喷灌滴灌功能的简单转换;本系统通过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蓄水池水位线和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实现了全自动、智能蓄水和喷灌滴灌,操作更加简单、更加智能、成本更低。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包括压力水源和与压力水源连接的灌溉装置;
[0006]灌溉装置包括与压力水源连接的供水泵和通过水管依次与供水泵连通的输水主管道、喷灌滴灌分支管道、两用喷头,两用喷头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与喷灌滴灌分支管道连通;
[0007]喷灌滴灌分支管道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通的滴灌组件、分支管道和喷灌组件;
[0008]滴灌组件包括通过三通管与输水主管道连通的滴灌喷头本体和连接在滴灌喷头本体四周的至少两个滴灌圆管,滴灌圆管一端与滴灌喷头本体连通、另一端与两用喷头连通;
[0009]喷灌组件包括与分支管道连通的喷灌喷头本体和连接在喷灌喷头本体四周的至少两个喷灌圆管,喷灌圆管一端与喷灌喷头本体连通、另一端与两用喷头连通;
[0010]两用喷头包括与滴灌圆管或喷灌圆管连通的喷头接口和连接在喷头接口底部前端向下倾斜的喷头仿生尖,喷头接口为中空结构,水从中空结构中流入喷头仿生尖后流出进行灌溉。
[001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还包括与灌溉装置连接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空气湿度监测器,控制器与供水泵相连,控制器为单片机,空气湿度监测器设置在待灌溉区域一侧。
[001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土壤湿度监测器,土壤湿度监测器设置在待灌溉区域土壤中。
[001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蓄水池水位监测器,蓄水池水位监测器设置在压力水源中。
[001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压力水源包括蓄水池和蓄水泵,蓄水泵一端与河流或地下水相连、另一端通过水管与蓄水池相连,供水泵与蓄水池通过水管相连。
[001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分支管道的长度可调;
[0016]滴灌圆管通过螺纹与滴灌圆管或喷灌圆管连接。
[001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喷头仿生尖包括喷头仿生尖本体、连接在喷头仿生尖本体上表面的至少两个微尺度槽道,微尺度槽道中设置水道,喷头仿生尖本体与喷头接口的底部前端相连并向下倾斜,喷头仿生尖本体与喷头接口连接处的宽度大于喷头仿生尖本体末端的宽度。
[001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微尺度槽道上部开口,微尺度槽道的水道与喷头接口的中空结构连通,喷头仿生尖本体与喷头接口的中空结构连接处为弧面,喷头仿生尖本体的末端为尖角形状。
[0019]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微尺度槽道的数量为3个、分别设置在喷头仿生尖本体的左部、中部和右部,左部的微尺度槽道向右延伸、终止于中部的微尺度槽道左侧,右部的微尺度槽道向左延伸、终止于中部的微尺度槽道右侧,中部的微尺度槽道长度大于左部的微尺度槽道,中部的微尺度槽道长度大于右部的微尺度槽道,左部的微尺度槽道和右部的微尺度槽道对称分布在中部的微尺度槽道两侧。
[002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作为优选方式,微尺度槽道的上部边缘为不规则曲线。
[0021]微尺度槽道将喷头接口的出水进行汇聚、引导后流出;
[0022]当水压低时,水流从与滴灌圆管连通的微尺度槽道的水道中流出进行滴灌,当水压高时,水流从与滴灌圆管和与喷灌圆管连通的喷头仿生尖和微尺度槽道中流出进行喷
灌。
[0023]一种喷灌滴灌两用灌溉系统,包括:压力水源、灌溉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
[0024]压力水源包括蓄水泵和蓄水池。蓄水泵一端通过10cm水管与河流或地下水相连,另一端通过10cm水管与蓄水池相连,通过水位监测器和控制器联动控制蓄水泵蓄水,实现蓄水池的自动蓄水;所述供水泵一端通过6cm水管与蓄水池相连,另一端通过6cm水管与输水主管道相连,通过空气湿度监测器、土壤湿度监测器和控制器联动控制供水泵供水,通过调控供水泵的工作功率实现供水压力可调的供水。
[0025]灌溉装置包括供水泵、输水主管道、喷灌滴灌分支管道。输水主管道根据所灌溉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布局,实现高效供水和节约成本之间的统一;喷灌滴灌分支管道通过三通管与输水主管道连通;喷灌滴灌分支管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喷灌喷头,下层为滴灌喷头,上下层之间与分支管道与输水主管道之间通过4cm的细管竖直连通,通过调整细管的长度可以实现喷灌喷头和滴灌喷头高度的调整;喷灌滴灌喷头为可与分支管道连通的直径4cm和高4cm的通管,在圆管的外表面的中间部位均匀分布着6个直径1cm、长1cm的圆管,与内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水源(1)和与所述压力水源(1)连接的灌溉装置(2);所述灌溉装置(2)包括与所述压力水源(1)连接的供水泵(21)和通过水管依次与所述供水泵(21)连通的输水主管道(22)、喷灌滴灌分支管道(23)、两用喷头(24),所述两用喷头(2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喷灌滴灌分支管道(23)连通;所述喷灌滴灌分支管道(23)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通的滴灌组件(231)、分支管道(232)和喷灌组件(233);所述滴灌组件(231)包括通过三通管与所述输水主管道(22)连通的滴灌喷头本体(2311)和连接在所述滴灌喷头本体(2311)四周的至少两个滴灌圆管(2312),所述滴灌圆管(2312)一端与所述滴灌喷头本体(23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两用喷头(24)连通;所述喷灌组件(233)包括与所述分支管道(232)连通的喷灌喷头本体(2331)和连接在所述喷灌喷头本体(2331)四周的至少两个喷灌圆管(2332),所述喷灌圆管(2332)一端与所述喷灌喷头本体(23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两用喷头(24)连通;所述两用喷头(24)包括与所述滴灌圆管(2312)或所述喷灌圆管(2332)连通的喷头接口(241)和连接在所述喷头接口(241)底部前端向下倾斜的喷头仿生尖(242),所述喷头接口(241)为中空结构,水从中空结构中流入所述喷头仿生尖(242)后流出进行灌溉;所述喷头仿生尖(242)包括喷头仿生尖本体(2421)、连接在所述喷头仿生尖本体(2421)上表面的至少两个微尺度槽道(2422),所述微尺度槽道(2422)中设置水道,所述喷头仿生尖本体(2421)与所述喷头接口(241)的底部前端相连并向下倾斜,所述喷头仿生尖本体(2421)与所述喷头接口(241)连接处的宽度大于所述喷头仿生尖本体(2421)末端的宽度;所述微尺度槽道(2422)上部开口,所述微尺度槽道(2422)的水道与所述喷头接口(241)的中空结构连通,所述喷头仿生尖本体(2421)与所述喷头接口(241)的中空结构连接处为弧面,所述喷头仿生尖本体(2421)的末端为尖角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简单转换的喷灌滴灌两用全自动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杰于存龙董智超江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仿生界面科学未来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