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23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包括壳体、夹持机构,安装在壳体内的远程遥控控制板、内置蓄电池,控制机构,降低了整体体积和重量,减小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攀爬负重量,无线信号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本接线电夹,结构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充分考虑了内部结构和选材工艺,也减少了重量,将原有抓握接地线夹的旁轴电机通过试验论证改为直轴电机增加扭力的同时降低供电损耗,新增感应电的释放结构避免了导线因感应电导致的灼伤、断股,甚至是断线事故,线夹外壳材质改为绝缘材料,不仅降低重量还不影响信号的稳定性;电池续航、遥控器及操作杆转接环在使用便利、效率、安全等方面进行改进;降低设备重量减轻检修人员负重。设备重量减轻检修人员负重。设备重量减轻检修人员负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线路和变电施工行业的专业设备
,具体为一种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

技术介绍

[0002]高压接地线用于高压线路和变电施工,主要起到防止临近带电体产生静电感应触电或误合闸时保证安全的作用。高压接地线每次搭接作业由人员背负起吊绳及起吊滑车上塔、起吊绝缘操作杆及验电器、接地线等进行作业,传统方法开展交、直流500kV输电线路接地线的装设和拆除工作,需要通过起吊绳把三相绝缘操作杆、接地线等工器具起吊至杆塔上。如图1和图2所示,直流500kV绝缘子串长10m左右,每相导线至少需要1.5m/段
×
7段=10.5m绝缘操作杆连接起来使用,重量1.4kg/段
×
7段≈10kg,三相绝缘操作杆总重30kg,重量非常重,不利于起吊,也不利于野外作业和高空作业的开展。在装设和拆除接地线的时候,每相绝缘操作杆由7段组成,需要通过丝牙咬合组装,非常费力耗时。7段绝缘操作杆共10.5m长,在杆塔构架中的有限空间内容易磕碰杆塔,损坏绝缘操作杆,影响其绝缘性能,也给作业人员造成了安全隐患。在工作结束拆除接地线的时候,由于绝缘操作杆受力后常常导致丝牙咬死拆不开,影响作业的顺利完成。螺栓型接地线夹是通过旋转操作杆实现与导线的夹持和打开,非常费力耗时。传统方法装设一基500kV杆塔接地线需要45分钟,拆除45分钟,合计90分钟,而且塔上电工需要2人,地面电工需要2人配合完成。总之,重量过重、长度过长、体积过大,导致了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度大、费力耗时、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
[0003]申请人在先申请的CN110838625A公开了一种抓握自动紧固接地线夹,能通过远端遥控完成对高压导线的夹和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力学结构偏复杂,盘轴电机配套矩形断面,导致主体内部空间浪费且整体结构偏大偏重,加工难度大、浪费材料多,无线信号不稳定、电池续航存在隐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专利技术人经过改进与研发,提供了一款在原设计基础上的改进升级款的一种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并更新配套的操作方法,进一步降低了整体体积和重量,减小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攀爬负重量,无线信号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0005]具体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包括壳体、夹持机构,安装在壳体内的远程遥控控制板、内置蓄电池,控制机构:包括直轴式电机、与直轴式电机的转轴丝杆连接的升降传动套杆,设置在升降传动套杆端部的连接端;升降传动套杆能在直轴式电机的正反转作用下带动其端头的连接端升降;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连接端两端的T型力臂,所述T型力臂的中间端均与所述连接端的两端铰接连接,T型力臂的下端安装有线夹,T型力臂的上端铰接连接至活动力臂的下端,所述活动力臂的上
端铰接连接在壳体端部;当所述连接端升起时,能带动线夹相互分离打开、当所述连接端回降时,能带动线夹相互合拢夹紧;所述壳体呈圆柱体状,所述直轴式电机安装在壳体靠近夹持机构的一端内部,所述内置蓄电池呈圆柱状,设置在壳体内位于直轴式电机上方靠近壳体另一端,所述远程遥控控制板安装在壳体末端;所述线夹上安装有释放感应电的接线鼻。
[0006]进一步的,所述线夹的朝外端上均设置有斜向安装的引导片,当线夹呈张开状态时,引导片之间呈八字型,当线夹合拢后,引导片之间呈竖向并拢,且所述引导片与线夹内侧的夹持凹槽的槽面相切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靠近夹持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伸出的轴套,所述升降传动套杆置于所述轴套内,升降传动套杆置于壳体内的一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直轴式电机的转轴端部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内螺纹的长度与所述升降传动套杆的升降幅度相适配,能满足线夹之间的张开到合拢的行程距离。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径和长度与所述直轴式电机和内置蓄电池堆叠安装后的直径、高度相适配,使得所述直轴式电机和内置蓄电池正好置于壳体内腔内,整体呈紧密包裹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尾端中心处设置有绝缘绳安装固定吊点和外置拔插式供电插座,且壳体材质为绝缘材质制成。
[00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介绍:工作时,由塔上电工背负本接线电夹和绝缘绳上塔,到达位置后做好预备工作,将本接线电夹的线夹处于开启状态并对准需要连接的下方的高压导线,随后释放绝缘绳下放接电线夹,当接电线夹下放到需要连接的高压导线相对高度时,缓慢调整其方向,使得两片引导片正好处于高压导线的两侧,继续下放,使得高压导线顺引导片进入线夹内,此时,不继续下放绝缘绳,而是操控遥控,发出夹线的指令信号,接线电夹壳体内的远程遥控控制板接收到遥控信号后,驱动壳体内的直轴式电机的反转,直轴式电机反转时,能带动升降传动套杆缩降,将升降传动套杆端部两侧的T型力臂回缩收紧,使得线夹合拢并夹紧高压导线;从而完成对高空中高压导线的连接工作;完成作业后,需要解除接线时,也是远程遥控,发出解锁指令,远程遥控控制板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控制直轴式电机的正转,直轴式电机正转时,能带动升降传动套杆升起,将升降传动套杆端部两侧的T型力臂推开,使得线夹展开,回收绝缘绳,将接电线夹吊起回收。通过采用远程遥控系统,电动实现接地装置对导线的自动夹持和打开,同时运用绝缘绳替代绝缘操作杆,三相绝缘绳和自动夹持头总重只有1.5kg,比传统方法减轻28.5kg.和上一代相比减重3.5kg,非常有利于野外作业和高空作业的开展。完成一基500kV杆塔接地线的装设和拆除工作只需50分钟,比传统方法节约40分钟,效率非常高。由于重量、体积、长度都轻便小型化,所以只需要1名塔上电工就能完成接地线的装设和拆除,而地面电工也只需要1人,比传统方法节约2人。本接线电夹,结构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充分考虑了内部结构和选材工艺,即缩小了整体体积,也减少了重量,将原有抓握接地线夹的旁轴电机通过试验论证改为直轴电机增加扭力的同时降低供电损耗,新增感应电的释放结构避免了导线因感应电导致的灼伤、断股,甚至是断线事故,线夹外壳材质改为绝缘材料,不仅降低重量还不影响信号的稳定性;电池续航、遥控器及操作杆转接环在使用便利、效率、安全等方面进行改进;降低设备重量减轻检修人员负重。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的线夹张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3]图3~4为本技术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由张开到夹紧过程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本技术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0016]其中:1壳体、2远程遥控控制板、3内置蓄电池、4直轴式电机、5转轴、6升降传动套杆、7连接端、8T型力臂、9线夹、10接线鼻、11引导片、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抓握式高效安全的接电线夹,包括壳体(1)、夹持机构,安装在壳体(1)内的远程遥控控制板(2)、内置蓄电池(3),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包括直轴式电机(4)、与直轴式电机(4)的转轴(5)丝杆连接的升降传动套杆(6),设置在升降传动套杆(6)端部的连接端(7);升降传动套杆(6)能在直轴式电机(4)的正反转作用下带动其端头的连接端(7)升降;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连接端(7)两端的T型力臂(8),所述T型力臂(8)的中间端均与所述连接端(7)的两端铰接连接,T型力臂(8)的下端安装有线夹(9),T型力臂(8)的上端铰接连接至活动力臂(16)的下端,所述活动力臂(16)的上端铰接连接在壳体(1)端部;当所述连接端(7)升起时,能带动线夹(9)相互分离打开、当所述连接端(7)回降时,能带动线夹(9)相互合拢夹紧;所述壳体(1)呈圆柱体状,所述直轴式电机(4)安装在壳体(1)靠近夹持机构的一端内部,所述内置蓄电池(3)呈圆柱状,设置在壳体(1)内位于直轴式电机(4)上方靠近壳体(1)另一端,所述远程遥控控制板(2)安装在壳体(1)末端;所述线夹(9)上安装有释放感应电的接线鼻(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峰杨蕴祺曾伶熙谢霖李洪赵红伟严正兴唐宁徐良谭华向洋曾栋张瑞祥张继峰高志弘楚磊王春礼钱强高洁杨沫严峰王中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