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20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包括:接线腔底板;端子排,设置在接线腔底板上;接线腔底板上设置有:壳体,设置在端子排的外侧,用于将端子排与控制线盖合,与接线腔底板固定连接,包括:内壳、外壳、以及设置在内壳与外壳之间的屏蔽层,屏蔽层与接线腔底板接地连接,用于屏蔽外界的干扰信号;高频电压检测模块,设置在壳体内部,与端子排上的控制线并联并接地,用于检测控制线中的共模电压;通过在控制线外侧设置一带有接地屏蔽层的壳体能极大的抑制动力电缆对控制线的电磁干扰,有效保证控制线的信号传输,提高采煤机的生产效率;通过高频电压监测模块与控制线并联,监测共模电压是否超限,并发出信号通过电脑发出警报。脑发出警报。脑发出警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磁屏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智能化采煤机电控箱内设备较多,电磁环境复杂,干扰源较多,采煤机动力电缆通常使用的动力电源一般为 1140VAC 或者 3300VAC,由于工人接线时线缆会留有一定余量,动力线缆和控制线会在接线腔堆积以及动力线缆接线柱离接入控制线的端子排距离较近,导致动力线缆所产生强大的磁场会对接线腔内控制线产生很大的干扰,但目前采煤机接线腔内缺少抗电磁干扰的设备,为此,设计了一种屏蔽智能模块,用来抑制动力线缆和控制线之间电磁干扰太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对采煤机接线腔的体积无多大影响, 并且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的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包括:
[0005]接线腔底板,设置在采煤机电控箱的一侧,
[0006]端子排,设置在所述接线腔底板上,用于固定控制线;
[0007]所述接线腔底板上设置有:
[0008]壳体,设置在所述端子排的外侧,用于将端子排与控制线盖合,与所述接线腔底板固定连接,包括:
[0009]内壳、外壳、以及设置在内壳与外壳之间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接线腔底板接地连接,用于屏蔽外界的干扰信号;
[0010]高频电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端子排上的控制线并联并接地,用于检测控制线中的共模电压。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进出控制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侧壁的底部,与所述端子排位于同一平面。
[0012]优选的:所述内壳、外壳、屏蔽层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接线腔底板的固定脚;
[0013]所述固定脚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接线腔底板上对应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螺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该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壳体与接线腔底板通过螺栓穿过第二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固定,所述屏蔽层通过螺栓与所述接线腔底板接地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内壳为阻燃PE内壳;所述外壳为阻燃PE外壳;所述屏蔽层为铜夹层。
[0015]优选的:所述高频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CAN总线中的CANL端、CANH端并联,其输出端与控制端连接。
[0016]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申请中接线腔结构的设置,通过在控制线外侧设置一带有接地屏蔽层的壳体能极大的抑制动力电缆对控制线的电磁干扰,有效保证控制线的信号传输,提高采煤机的生产效率。
[0018]2. 本申请高频电压监测模块与与电脑连接,通过高频电压监测模块与控制线中CAN总线的CANL端、CANH端并联,可以监测CANL端、CANH端之间的共模电压是否超限,如果超限,则高频电压监测模块会发出信号通过电脑发出警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接线腔结构的壳体与屏蔽层的嵌套示意图;
[0020]图2为接线腔结构的轴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接线腔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5为高频电压监测模块原理图;
[0024]图中,1为阻燃PE外壳、2为铜夹层、3为阻燃PE内壳、4为高频电压监测模块、5为接线腔底板、6为端子排、7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6]如图2所示为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可设置与采煤机接线腔的底部或者侧面,包括:
[0027]接线腔底板5,设置在采煤机电控箱的一侧,
[0028]端子排6,设置在所述接线腔底板5上,用于固定控制线;
[0029]所述接线腔底板上设置有:
[0030]壳体,设置在所述端子排6的外侧,用于将控制线盖合,通过边缘设置有固定板与所述接线腔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进出控制线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与接线腔底板5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
[0031]屏蔽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铜夹层2中,与所述壳体形状相同,用于屏蔽外界干扰信号;
[0032]高频电压检测模块,如图4所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端子排6上的控制线并联并接地,用于检测控制线中的共模电压。
[0033]实施例1
[0034]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底部边缘固定连接,且平行于所述接线腔底板5设置在壳体外侧,固定板上沿壳体底部边缘等距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与接线腔底板5通过螺栓7与第二通孔螺纹连接固定,所述铜铜夹层2通过螺栓7接地。
[0035]所述壳体采用阻燃PE材料,阻燃PE内壳3两侧上共设有6个进出线的半圆通孔,6个规格M10的螺纹孔;所述阻燃PE外壳1的两侧上共设有6个进出线的半圆通孔,6个规格M10的螺纹孔;铜夹层2,所述铜夹层2材料为金属铜,铜夹层2两侧上共设有6个进出线的半圆通
孔,6个规格M10的螺纹孔;高频电压监测模块,所述高频电压监测模块通过和CAN总线并联,进行直接测量,高频电压监测模块接地。将采煤机接线腔内的接线端子置于阻燃PE内壳3中,并将阻燃PE内壳3,铜夹层2,阻燃PE外壳1嵌套组装,通过螺栓7固定在采煤机接线腔底板5上。其中金属铜铜夹层2通过螺栓7接地,从而实现抑制动力线缆对接入阻燃PE内壳3中接线端子的控制线的电磁干扰。
[0036]控制线通过两侧半圆形通孔接入接出端子排6,并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壳体与接线腔内部的动力线缆隔开,防止动力线缆上过高的电压所产生强大磁场的干扰。
[0037]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设置的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对采煤机接线腔的体积无多大影响, 并且安装和维护均比较方便。通过在控制线外侧设置一带有接地屏蔽层的壳体能极大的抑制动力电缆对控制线的电磁干扰,有效保证控制线的信号传输,提高采煤机的生产效率。
[0038]本申请高频电压监测模块与与电脑连接,通过高频电压监测模块与控制线中CAN总线的CANL端、CANH端并联,可以监测CANL端、CANH端之间的共模电压是否超限,如果超限,则高频电压监测模块会发出信号通过电脑发出警报。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包括:接线腔底板,设置在采煤机电控箱的一侧,端子排,设置在所述接线腔底板上,用于固定控制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腔底板上设置有:壳体,设置在所述端子排的外侧,用于将端子排与控制线盖合,与所述接线腔底板固定连接,包括:内壳、外壳、以及设置在内壳与外壳之间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与接线腔底板接地连接,用于屏蔽外界的干扰信号;高频电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端子排上的控制线并联并接地,用于检测控制线中的共模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煤机的接线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进出控制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侧壁的底部,与所述端子排位于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烨王忠宾薛智国蒋峰韩蓓蕾谭超李凤麟邱文威李洪超邢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