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耐负压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000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密封一般为动态密封方式,即依靠发动机工作时压壳内建立起来的压力大于中间体回油腔中压力来保持密封,然而,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空滤表面会逐渐变脏,使得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气阻力随之增大,进而造成涡轮增压器进气口负压逐渐增大,而过大的进气口负压会导致涡轮增压器压端出现漏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及系统,通过模拟评估整车在恶劣工况下的增压器耐负压能力,以精确得到增压器耐负压能力的理论最大进气负压,从而为整车进气系统设计阶段提供实验依据,确保涡轮增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的型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型号搭建耐负压测试台架,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包括发动机、中冷器、涡轮增压器以及空滤;开启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中的发动机进行暖机,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型号从预设数据库中调取出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在首次进行耐负压测试的初始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发动机的目标功率点;监测发动机的当前功率,当发动机的当前功率达到所述目标功率点时,调节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开度,以使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压力值与所述初始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吻合;获取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测试参数,所述测试参数包括与发动机对应的多个转速值、与每一转速值对应的多个油门开度,以根据所述测试参数运转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中的发动机,以对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进行耐负压测试;判断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是否漏油;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未漏油,则根据第一预设压力值和当前耐负压测试对应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计算得到下一次耐负压测试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并根据下一次耐负压测试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重复对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进行耐负压测试,直至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出现漏油;获取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首次出现漏油时对应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并根据首次出现漏油时对应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和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得到理论最大进气负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发动机的型号,并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型号搭建耐负压测试台架的步骤包括:所述空滤的前管路上安装有电动进气控制阀,所述空滤的后管路上安装有进气压力传感器,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上安装有光电水浸传感器,所述电动进气控制阀、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光电水浸传感器均与一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发动机的当前功率,当发动机的当前功率达到所述目标功率点时,调节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开度,以使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压力值与所述初始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吻合的步骤包括:根据第一预设进气开度值调节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开度,并获取调节进气开度后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当前进气压力值,以根据所述当前进气压力值和所述初始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计算得到发动机的当前进气压力变化率,并判断所述当前进气压力变化率是否在第一预设进气压力误差范围内;若所述当前进气压力变化率在第一预设进气压力误差范围内,则判断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当前进气压力值与所述初始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吻合;若所述当前进气压力变化率不在第一预设进气压力误差范围内,则根据第一预设进气开度值再次调节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开度,直至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当前进气压力值与所述初始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涡轮
增压器的压后管路是否漏油的步骤包括: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光电水浸传感器发送的监测信号;若接收到光电水浸传感器发送的监测信号,则判定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出现漏油;若未接收到光电水浸传感器发送的监测信号,则判定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未出现漏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耐负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未漏油,则根据第一预设压力值和所述初始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得到下一次耐负压测试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并根据下一次耐负压测试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重复对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进行耐负压测试,直至所述涡轮增压器的压后管路出现漏油的步骤包括:重复调节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开度,并判断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压力值与当前耐负压测试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是否吻合;若所述耐负压测试台架的进气压力值与当前耐负压测试的最大进气负压目标值吻合,则重复根据根据所述测试参数运转所述耐负压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细根,卢川,邹宇,刘勇,严建华,左建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