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车辆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安装方法及车辆,包括两组安全防护结构对称安装于汽车车前两侧;其中安全防护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汽车的前端钣金上,第二安装座安装在靠近车顶的汽车A柱上;拉绳连接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形成安全防护结构。通过在汽车两侧车架上安装安全防护机构可以减少汽车行驶在山区较窄道路或者丛林时,两旁的树枝对汽车的刮擦,利用拉绳可以有效将树枝推开,提升驾驶员的视野利于安全行车,同时可以减少汽车被刮擦的程度。此外当汽车行驶在良好路况时,可以将安装座从车辆上拆卸下来,便于收纳。收纳。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安装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安全防护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安装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非常的普及,不仅穿梭于城市的马路街道上,同样也行驶于乡村及山区等较窄道路,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0003]而在汽车穿梭行驶于乡村及山区等较窄道路,尤其是在进行丛林越野时,其两侧的树枝或者灌木丛会不仅会大面积刮擦汽车,而且会影响驾驶员视线,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现有技术中的车辆防护装置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且大多数结构复杂,长时间安装在车辆上不仅增加车重而且影响车辆整体美观,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中包括两组安全防护结构对称安装于汽车车前两侧;其中安全防护结构包括:
[0006]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汽车的前端钣金上,第二安装座安装在靠近车顶的汽车A柱上;
[0007]拉绳,拉绳连接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形成安全防护结构。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固定安装部、刚性梁和第二固定安装部,其中第一固定安装部和第二固定安装部分设于刚性梁两端,拉绳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安装部与刚性梁连接处,用于将第一安装座安装在汽车的前端钣金后,能给拉绳提供仰角,避免贴合车身无法进行防护。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固定安装部与刚性梁连接处为第一变径部,远离第一变径部的第一固定安装部与刚性梁连接处为第一过渡部,靠近第一过渡部的第一固定安装部开设有第一螺栓预留槽,远离刚性梁的第一固定安装部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嵌块,第一安装嵌块嵌入汽车车架预留槽内,第一螺栓预留槽内设有第一螺栓连接孔,第一螺栓连接孔延伸贯通第一安装嵌块。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固定安装部与刚性梁连接处为第二变径部,远离第二变径部的第二固定安装部与刚性梁连接处为第二过渡部,靠近第二过渡部的第二固定安装部开设有第二螺栓预留槽,远离刚性梁的第二固定安装部的端面设有第二安装嵌块,第二安装嵌块嵌入汽车车架预留槽内,第二螺栓预留槽内设有第二螺栓连接孔,第二螺栓连接孔延伸贯通第二安装嵌块。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座安装于汽车车架预留槽内后,第一安装座
的第一固定安装部和第二固定安装部贴合汽车壳体表面,且第一变径部的高度高于第二变径部的高度。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通过在汽车两侧车架上安装安全防护机构可以减少汽车行驶在山区较窄道路或者丛林时,两旁的树枝对汽车的刮擦,利用拉绳可以有效将树枝推开,提升驾驶员的视野利于安全行车,同时可以减少汽车被刮擦的程度,驾驶员视线受到道路两旁树枝的影响降低。此外当汽车行驶在良好路况时,可以将安装座从车辆上拆卸下来,便于收纳,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有利于汽车收纳。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变径部设有引导限制槽,便于拉绳嵌入引导限制槽内,防止拉绳错位滑动导致拉拽树枝或灌木丛至车身两侧时引起较大的刮擦,同时有利于清除驾驶员的视野障碍物。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过渡部为向内凹陷的弧面,且沿汽车行进方向逐渐增高,减小汽车风阻的同时可以将沿途的树枝引导至拉绳处方便拉拽。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采用硬质塑料制备,保证强度的同时满足轻量化设计。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安装方法,应用于将上述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安装于汽车上,其中,包括:
[0017]出厂部件加工,在汽车车架出厂时预留有供第一安装嵌块和第二安装嵌块嵌入的槽,槽内设有螺栓安装孔,汽车外壳预留有与槽适配的通孔,完成出厂部件加工;
[0018]单侧安全防护结构安装:
[0019]安装座安装,将第一安装座嵌入汽车车架前端,并用螺栓将第一安装座与汽车车架前端锁紧,将第二安装座嵌入汽车A柱上,并用螺栓将第二安装座与汽车A柱锁紧,完成安装座安装过程;
[0020]拉绳连接,通过拉绳将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连接,完成拉绳连接过程;
[0021]双侧安全防护结构安装:
[0022]重复安装座安装过程及拉绳连接过程,完成双侧安全防护结构安装过程。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一种车辆,其中,包括:
[0024]车辆在车架出厂时预留内陷槽,内陷槽内设有螺栓安装孔,汽车外壳预留有与内陷槽适配的通孔;
[0025]如上述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通过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将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安装于车辆上。
[002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单侧安装后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安装示意俯视图;
[003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第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的第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2]附图标记:
[0033]第一安装座100、第二安装座200、拉绳300;
[0034]第一固定安装部120、刚性梁110、第二固定安装部130;
[0035]第一螺栓连接孔121、第一螺栓预留槽122、第一过渡部123、第一安装嵌块124、第一变径部125;
[0036]第二螺栓连接孔131、第二螺栓预留槽132、第二过渡部133、第二安装嵌块134、第二变径部1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安全防护结构对称安装于汽车车前两侧;其中所述安全防护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座(100)和第二安装座(200),所述第一安装座(100)安装在汽车的前端钣金上,所述第二安装座(200)安装在靠近车顶的汽车A柱上;拉绳(300),所述拉绳(300)连接第一安装座(100)和所述第二安装座(200)形成安全防护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00)包括第一固定安装部(120)、刚性梁(110)和第二固定安装部(130),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安装部(120)和第二固定安装部(130)分设于所述刚性梁(110)两端,所述拉绳(30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安装部(130)与所述刚性梁(110)连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安装部(120)与所述刚性梁(110)连接处为第一变径部(125),远离第一变径部(125)的所述第一固定安装部(120)与所述刚性梁(110)连接处为第一过渡部(123),靠近第一过渡部(123)的所述第一固定安装部(120)开设有第一螺栓预留槽(122),远离刚性梁(110)的所述第一固定安装部(120)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嵌块(124),所述第一安装嵌块(124)嵌入汽车车架预留槽内,所述第一螺栓预留槽(122)内设有第一螺栓连接孔(121),所述第一螺栓连接孔(121)延伸贯通所述第一安装嵌块(12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野外树枝干扰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安装部(130)与所述刚性梁(110)连接处为第二变径部(135),远离第二变径部(135)的所述第二固定安装部(130)与所述刚性梁(110)连接处为第二过渡部(133),靠近第二过渡部(133)的所述第二固定安装部(130)开设有第二螺栓预留槽(132),远离刚性梁(110)的所述第二固定安装部(130)的端面设有第二安装嵌块(134),所述第二安装嵌块(134)嵌入汽车车架预留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星,段龙杨,黄晖,余显忠,毕朋飞,赖余东,王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