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915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包括建造错位钢柱结构、建造钢柱结构和建造楼承板结构;建造错位钢柱结构:在地面基础上阵列布置多个第一钢柱和多个第二钢柱;包括建造第一钢柱,由下到上依次连接多个短钢柱+长钢柱的连接单元;包括建造第二钢柱,由下到上依次连接多个长钢柱+短钢柱的连接单元;建造钢梁结构:包括在错位钢柱结构上沿竖向由下到上建造多个钢梁层单元,各钢梁层单元包括相邻的上钢梁层和下钢梁层;建造楼承板结构:包括在错位钢柱结构上沿竖向由下到上建造多个楼承板,各楼承板分别通过一个钢梁层承载。具有施工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适合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造场合。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造场合。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建造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施工多按照传统的建造技术,建造方法如下:首先,采用多跟等长的钢柱竖向固定阵列布置,钢柱的长度一般等于多层层高,然后在钢柱上构建框架结构;然后,在钢柱上由下到上,逐层建造多层钢梁,各层钢梁的层间距为单层层高;然后,由下到上,在每一层钢梁上建造楼板,楼板一般采用现场构建钢筋桁架,然后在钢筋桁架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完成。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上述现有技术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施工建造方法存在如下不足:第一方面,各钢柱等长度设置、与多层层高重合,使得钢柱之间的连接处与钢梁高度一致,需要的钢梁原料长度较大,材料成本高,而且无法形成错位结构,造成了钢柱之间连接的施工不方便、钢柱连接与钢梁施工相互影响,造成整体承载力较差;第二方面,各钢柱等长度设置、各钢梁层由下向上逐层安装,使得各钢柱需要在同一时间端连接增加高度,需要对各钢柱同时进行竖直度校准,校准工艺难度较大、难以精确确定竖直度;第三方面,现有技术的钢梁层、楼板采用由下向上的逐层安装方法,施工效率较低,耗费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以达到能够使用长度较短的钢柱原料而减低材料成本、提高承载能力,并便于竖直度校准、提高竖直度精度,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包括建造错位钢柱结构、建造钢柱结构和建造楼承板结构;所述建造错位钢柱结构:在地面基础上阵列布置多个第一钢柱和多个第二钢柱;包括建造所述第一钢柱,由下到上依次连接多个短钢柱+长钢柱的连接单元;包括建造所述第二钢柱,由下到上依次连接多个长钢柱+短钢柱的连接单元;各所述短钢柱的长度一致并且不等于单层或者多层层高,各所述长钢柱的长度一致并且不等于单层或者多层层高,构成错位结构;所述建造钢梁结构:包括在错位钢柱结构上沿竖向由下到上建造多个钢梁层单元,各钢梁层单元包括相邻的上钢梁层和下钢梁层;相邻的钢梁之间的间距与层高相等,各钢梁层单元的的顺序按照先建造上钢梁层后建造下钢梁层的顺序进行,钢梁层包括多个钢梁,各钢梁连接在相邻的钢柱之间;所述建造楼承板结构:包括在错位钢柱结构上沿竖向由下到上建造多个楼承板,各楼承板分别通过一个钢梁层承载,每完成一个钢梁层单元的建造,先后在所述下钢梁层上建造下楼承板、在所述上钢梁层上建造上楼承板。
[0006]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在地面基础上分别设置第一钢柱的短钢柱、第二
钢柱的长钢柱;然后,建造第一个钢梁层单元,先进行上钢梁层的建造,再进行下钢梁层的建造,在各钢梁层上建造楼承板;然后,在第一钢柱的短钢柱上连接长钢柱;然后,建造第二个钢梁层单元,先进行上钢梁层的建造,再进行下钢梁层的建造,在各钢梁层上建造楼承板;然后,在第二钢柱的长钢柱上连接短钢柱;然后,建造第三个钢梁层单元,先进行上钢梁层的建造,再进行下钢梁层的建造,在各钢梁层上建造楼承板;循环上述步骤,完成整个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
[0007]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每个钢梁层单元建造过程中,对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进行竖直度校正。
[0008]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还包括在地面基础上建造基础结构,包括在地面基础上阵列布置多个底部钢柱,所述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分别建造在底部钢柱上。
[0009]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建造钢梁结构还包括在钢梁位于两个钢柱中间处建造X形钢斜撑结构。
[0010]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将X形钢斜撑的中间与所述钢梁连接、上端与所述钢梁的上层钢梁连接、下端与所述钢梁的下层钢梁连接。
[0011]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将短钢柱的高度设置为略大于三个相邻的楼承板的间距之和,将长钢柱的高度设置为略大于五个相邻的楼承板的间距之和。
[0012]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分别设置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在第一钢柱和第二钢柱的建造过程中,分别向所述中孔结构内灌注混凝土。
[0013]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短钢柱和长钢柱的端部各侧面设置连接耳座,通过连接耳板进行相邻的连接耳座的连接,连接耳板与连接耳座之间通过可拆卸的螺栓连接。
[0014]在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连接耳座和连接耳板的连接过程中,对短钢柱和长钢柱的位于顶部的一个进行竖直度校正。
[0015]所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建造错位钢柱结构,统筹考虑各类钢结构构件的几何尺寸,合理进行构件分节分段设计,最大限度节约钢材。并且,各所述短钢柱的长度一致并且不等于单层或者多层层高,各所述长钢柱的长度一致并且不等于单层或者多层层高,形成钢柱连接与钢层、楼层板高度错位结构,钢柱之间连接的施工方便、钢柱连接与钢梁施工互不影响,整体承载力强;同时,钢结构“错位跃层法”吊装通过不同层、不同长度钢柱之间的相互锁定作用,能有效保证钢结构安装竖直度和轴线偏位控制精度,校准工艺难度较小、能够精确确定竖直度。最后,错位跃层结构施工,钢结构安装施工流水节拍与楼面板安装流水节拍相互协调,使得钢结构安装与楼面板施工整体形成“小步快跑”的流水节奏,施工效率较低。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图1为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的错位跃层施工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流程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吊装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目前,行业内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施工多按照传统的建造技术,首先,采用多跟等长的钢柱竖向固定阵列布置,钢柱的长度一般等于多层层高,然后在钢柱上构建框架结构;然后,在钢柱上由下到上,逐层建造多层钢梁,各层钢梁的层间距为单层层高;然后,由下到上,在每一层钢梁上建造楼板,楼板一般采用现场构建钢筋桁架,然后在钢筋桁架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完成。存在如下不足:各钢柱等长度设置、与多层层高重合,使得钢柱之间的连接处与钢梁高度一致,无法形成错位结构,造成整体承载力较差,原材料成本较高;各钢柱等长度设置、各钢梁层由下向上逐层安装,校准工艺难度较大、难以精确确定竖直度;同时,现有技术的钢梁层、楼板采用由下向上的逐层安装方法,施工效率较低。
[002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造错位钢柱结构、建造钢柱结构和建造楼承板结构;所述建造错位钢柱结构:在地面基础上阵列布置多个第一钢柱和多个第二钢柱;包括建造所述第一钢柱,由下到上依次连接多个短钢柱+长钢柱的连接单元;包括建造所述第二钢柱,由下到上依次连接多个长钢柱+短钢柱的连接单元;各所述短钢柱的长度一致并且不等于单层或者多层层高,各所述长钢柱的长度一致并且不等于单层或者多层层高,构成错位结构;所述建造钢梁结构:包括在错位钢柱结构上沿竖向由下到上建造多个钢梁层单元,各钢梁层单元包括相邻的上钢梁层和下钢梁层;相邻的钢梁之间的间距与层高相等,各钢梁层单元的的顺序按照先建造上钢梁层后建造下钢梁层的顺序进行,钢梁层包括多个钢梁,各钢梁连接在相邻的钢柱之间;所述建造楼承板结构:包括在错位钢柱结构上沿竖向由下到上建造多个楼承板,各楼承板分别通过一个钢梁层承载,每完成一个钢梁层单元的建造,先后在所述下钢梁层上建造下楼承板、在所述上钢梁层上建造上楼承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所述地面基础上分别设置第一钢柱的短钢柱、第二钢柱的长钢柱;然后,建造第一个钢梁层单元,先进行上钢梁层的建造,再进行下钢梁层的建造,在各钢梁层上建造楼承板;然后,在所述第一钢柱的短钢柱上连接长钢柱;然后,建造第二个钢梁层单元,先进行上钢梁层的建造,再进行下钢梁层的建造,在各钢梁层上建造楼承板;然后,在所述第二钢柱的长钢柱上连接短钢柱;然后,建造第三个钢梁层单元,先进行上钢梁层的建造,再进行下钢梁层的建造,在各钢梁层上建造楼承板;循环上述步骤,完成整个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错位跃层建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川闫坤闫雪锋李潇洒孟祥来张涛张作沛蒋浪王勉张庆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