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343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在贝雷架底端起支撑作用的若干支撑单元,各所述支撑单元均通过附着单元与墙体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主立柱和副立柱,主立柱设置在靠近墙体的一侧,且主立柱和副立柱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主立柱靠近墙体一侧的底端固定有用于固定蜗轮丝杆升降机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造楼机在整体爬升的过程中对建筑主体每个支点的强度要求,安全性好,结构稳定性好。结构稳定性好。结构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可使用的土地资源变得越发匮乏,高层建筑和高密度住宅社区应运而生。高层建筑具有节约土地资源、抗震能力突出、配套设施齐全、可容纳住户多和通风采光俱佳等优点。高层建筑的出现符合城市发展定律,是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当前,传统高层、超高层建筑采用爬架、爬模施工已难以适应绿色建筑施工发展方向,因此造楼机应运而生。
[0003]但是传统造楼机通常采用液压缸作为提升装置,然而由于液压传动本身的局限,随着液压缸数量的增多,实现同步控制变得非常困难,因此通过研发电动造楼机,能够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但是目前传统造楼机的支撑框架并不适用于电动造楼机,目前传统的支撑框架在施工中配置左右两个支腿,需在墙体开口供支腿站立传递荷载给建筑主体结构,因此存在重量重体积大的缺点,对墙体的支撑点比较单一,存在对墙体造成破坏的风险,因此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造楼机支撑框架支撑点位少、存在对墙体造成破坏的风险等的缺点,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其降低了造楼机在整体爬升的过程中对建筑主体每个支点的强度要求,安全性好,结构稳定性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包括连接在贝雷架底端起支撑作用的若干支撑单元,各所述支撑单元均通过附着单元与墙体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主立柱和副立柱,主立柱设置在靠近墙体的一侧,且主立柱和副立柱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主立柱靠近墙体一侧的底端固定有用于固定蜗轮丝杆升降机的固定机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贴合板和固定板,贴合板平行固定在主立柱上,且贴合板和固定板之间固定有一对加强板,蜗轮丝杆升降机固定在固定板底端,蜗轮丝杆升降机输出端连接的传动丝杆活动贯穿固定板且设置两加强板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贴合板和主立柱之间设置有摩擦板,贴合板和主立柱相对应的位置均从上至下开设有至少两个锁紧槽,所述摩擦板与所述锁紧槽相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高强度螺栓,所述高强度螺栓分别穿过锁紧槽后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且所述高强度螺栓与锁紧槽上下活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立柱和副立柱之间还连接有与连接杆相同数量的斜撑杆,且所述斜撑杆还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副立柱、连接杆和斜撑杆均为方形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立柱是由四块板焊接而成的中空柱状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多个支撑单元的设置对贝雷架起支撑作用,相较于传统造楼机的支撑结构,本技术增加了更多的贝雷架与造楼机机位之间的连接点位,进而提高了贝雷架的整体支撑稳定性,并且通过主立柱、副立柱和连接杆的设置形成片体桁架结构,大大增加了支撑单元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并且对贝雷架有着多点位连接支撑,加强了贝雷架局部支撑的结构,支撑效果更好,通过主立柱和附着单元的连接,能够有效地将载荷通过多个附着支座传递给建筑主体,故有效降低了造楼机整体在爬升过程中对建筑主体结构每个支点的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固定机构与支撑单元安装后的仰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固定机构的主视图;
[0019]图6是本技术摩擦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主立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撑单元;101、主立柱;1011、延伸板;102、副立柱;103、斜撑杆;104、连接杆;105、防坠挡块;1051、防坠卡槽;1052、导向斜面;2、贝雷架;3、挂架脚手板;4、蜗轮丝杆升降机;401、传动丝杆;5、固定机构;501、加强板;502、贴合板;503、摩擦板;504、固定板;505、锁紧螺母;506、锁紧槽;507、高强度螺栓;6、附着支座;601、固定座;602、连接夹板;603、横向导向槽;604、固定块;605、导向杆;606、回位弹簧;607、防坠挡销;7、球副组件;701、半球体;702、限位螺母;708、半球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包括连接在贝雷架2底端八个支撑单元1,支撑单元1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挂架脚手板3作为作业平台,提高作业的便利性,并且与支撑单元1一起提升,贝雷架2整体呈矩形框结构设置,贝雷架2的四个侧边底端各设置有两个支撑单元1,支撑单元1起支撑作用,各支撑单元1均通过附着单元与墙体上下滑动连接,附着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固定在墙体上的若干附着支座6,附着支座6与支撑单元1滑动连接;支撑单元1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主立柱101和副立柱102,主立柱101设置在靠近墙体的一侧,且主立柱101和副立柱102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杆104固定连接,主立柱101靠近墙体一侧的底端固定有用于固定蜗轮丝杆升降机4的固定机构5,蜗轮丝杆升降机4用于将支撑单元1沿附着单元方向向上抬升,实现整个进而实现整个造楼机的向上抬升。
[0024]从上述描述中可知,本技术通过多个支撑单元1的设置对贝雷架2起支撑作用,相较于传统造楼机的支撑结构,本技术增加了更多的贝雷架2与造楼机机位之间的
连接点位,进而提高了贝雷架2的整体支撑稳定性,并且通过主立柱101、副立柱102和连接杆104的设置形成片体桁架结构,大大增加了支撑单元1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并且对贝雷架2有着多点位连接支撑,加强了贝雷架2局部支撑的结构,支撑效果更好,通过主立柱101和附着单元的连接,能够有效地将载荷通过多个附着支座6传递给建筑主体,故有效降低了造楼机整体在爬升过程中对建筑主体结构每个支点的强度要求。
[0025]本实施例中,附着支座6包括固定座601和一对连接夹板602,固定座601一侧与墙体固定连接,另一侧与两连接夹板602垂直固定连接,两连接夹板602间隔设置且设置在防坠挡块105的两侧,且两连接夹板602自由端分别与主立柱101的两侧滑动卡接,两连接夹板602侧面均开设有横向导向槽603,横向导向槽603水平设置,且两横向导向槽603之间滑动卡设有防坠挡销607,两连接夹板602外侧均还设置有固定块604,固定块604设置在横向导向槽603远离主立柱101的一端,且固定块604上固定插接有导向杆605,导向杆605端部滑动贯穿防坠挡销607设置,固定块604和防坠挡销607之间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贝雷架(2)底端起支撑作用的若干支撑单元(1),各所述支撑单元(1)均通过附着单元与墙体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竖直间隔设置的主立柱(101)和副立柱(102),主立柱(101)设置在靠近墙体的一侧,且主立柱(101)和副立柱(102)之间通过若干根连接杆(104)固定连接,所述主立柱(101)靠近墙体一侧的底端固定有用于固定蜗轮丝杆升降机(4)的固定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撑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贴合板(502)和固定板(504),贴合板(502)平行固定在主立柱(101)上,且贴合板(502)和固定板(504)之间固定有一对加强板(501),蜗轮丝杆升降机(4)固定在固定板(504)底端,蜗轮丝杆升降机(4)输出端连接的传动丝杆(401)活动贯穿固定板(504)且设置两加强板(50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造楼机机位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徐洪广郑守李蕊徐辉陈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