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及运算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12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算放大器的静态电流控制电路及运算放大器,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极限控制模块和第二极限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极限控制模块采集电流源驱动模块输出的电流源输出电压,当电流源输出电压小于第一基准电压时,对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的电流源驱动电流进行分流,电流源驱动模块根据减小的电流源驱动电流减小输出第一极限限流;通过第二极限控制模块采集电流驱动模块输出的电流沉输出电压,当电流沉输出电压大于第二基准电压时,对电流沉驱动电流进行分流,电流沉驱动模块根据减小的电流沉驱动电流减小输出第二极限电流,从而分别实现对第一极限电流和第二极限电流的控制。限电流的控制。限电流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及运算放大器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及运算放大器。

技术介绍

[0002]运算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极限电流是功率运算放大器的重要指标。输出极限电流是指运算放大器能够输出的最大电流。功率运算放大器向外输出为正的最大电流为电流源方向的输出极限电流,向外输出为负的最大电流为电流沉方向的输出极限电流。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采用NPN型三极管实现对输电流源方向的极限电流进行控制,采用PNP型三极管实现对电流沉方向的输出极限电流控制,然后输出极限电流值与NPN、PNP的工艺参数相关,绝对参数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当NPN与PNP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不相等时,其电流源、电流沉方向的输出极限电流值不相等,这将使运算放大器的极限电流不能得到精确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及运算放大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运算放大器的极限电流不能得到精确调整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应用于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包括:电流源驱动模块和电流沉驱动模块,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极限控制模块和第二极限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用于当采集到的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输出的电流源输出电压小于第一基准电压时,对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的电流源驱动电流进行分流;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用于根据减小的所述电流源驱动电流减小输出第一极限电流;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用于当采集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输出的电流沉输出电压大于第三基准电压时,对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的电流沉驱动电流进行分流;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用于根据减小的所述电流沉驱动电流减小输出第二极限电流。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放大器和第十三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十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
[0007]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基准源模块,所述第一基准源模块与第一极限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提供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一基准源模块包括:第五电流源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五电流源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流源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
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放大器和第十二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源沉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
[0009]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基准源模块,所述第二基准源模块与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提供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二基准源模块包括:第六电流源和第九电阻;所述第六电流源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流源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流源沉驱动模块相连。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包括:第十三N型三极管、第十二P型三极管、第十P型三极管、第十一P型三极管、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第九P型三极管和第十三P型三极管;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十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P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九P型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基准电流,所述第九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九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十一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十一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三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十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十三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三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基准源模块包括:第七电流源、第十四N型三极管、第十五N型三极管、第二P型三极管、第八P型三极管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流源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流源的第二端与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与基极相连,所述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十五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五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P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包括:第七P型三极管、第十二N型三极管、第十六P型三极管、第十四P型三极管、第十五P型三极管、第二十三N型三极管、第二十四N型三极管和第十七P型三极管;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四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和所述第二十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六P型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十六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四P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六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七P型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基准电流,所述第七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四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十五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十五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七P型三极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应用于运算放大器,所述运算放大器包括:电流源驱动模块和电流沉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极限控制模块和第二极限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用于当采集到的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输出的电流源输出电压小于第一基准电压时,对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的电流源驱动电流进行分流;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用于根据减小的所述电流源驱动电流减小输出第一极限电流;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用于当采集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输出的电流沉输出电压大于第三基准电压时,对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的电流沉驱动电流进行分流;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用于根据减小的所述电流沉驱动电流减小输出第二极限电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放大器和第十三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十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基准源模块,所述第一基准源模块与第一极限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提供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一基准源模块包括:第五电流源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五电流源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流源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放大器和第十二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接收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源沉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流沉驱动模块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基准源模块,所述第二基准源模块与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相连,用于为所述第二极限控制模块提供第二基准电压;所述第二基准源模块包括:第六电流源和第九电阻;所述第六电流源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流源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二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流源沉驱动模块相连。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限控制模块包括:第十三N型三极管、第十二P型三极管、第十P型三极管、第十一P型三极管、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第九P型三极管和第十三P型三极管;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十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三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第一基准电压,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P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九P型三极管的基极用于接收基准电流,所述第九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九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十一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十一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三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十一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十五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十三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第十三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六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流源驱动模块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极限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源模块包括:第七电流源、第十四N型三极管、第十五N型三极管、第二P型三极管、第八P型三极管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流源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流源的第二端与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五N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与基极相连,所述第十四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十五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十五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P型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八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二P型三极管的基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质石力强段方梁真文刘岗岗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