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01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其结构包括:反冲气管架、囊阀管座、囊袋柱筒、排气管、载压罐、注料阀盘口、底座管支架,所述反冲气管架插嵌在载压罐的右侧,所述排气管插嵌在载压罐的左上角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囊阀管座嵌套于囊袋柱筒的底部下并且轴心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运用囊阀管座与囊袋柱筒相配合,通过入料管帽槽与束套囊袋让囊压进料且把手柄杆与内轴帽座组成旋柄阀座压料形成一个TPU颗粒上囊阀管的加压进料辅助收束疏通向下操作效果,提升整体罐顶管口的均匀下料和保证进料颗粒的弹性恢复高效适配加压罐发泡供给操作连灌。发泡供给操作连灌。发泡供给操作连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


[0001]本技术是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属于发泡进料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压力罐是利用罐内空气的可压缩性来调节和贮存水量并使之保持所需压力的,所以又叫气压给水设备,其作用相当于水塔和高位水池,由于它的供水压力是借罐内压缩空气维持的,因此,罐体的安装高度可以不受限制,目前技术公用的待优化的缺点有:
[0003]原材料从出厂到生产过渡时间过长,腔内气孔结构被压缩变形,TPU颗粒塌陷,起皱,扁平,且进料扁平凹槽加塞叠加度上升,影响整体的进料罐管口均匀下料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以解决原材料从出厂到生产过渡时间过长,腔内气孔结构被压缩变形,TPU颗粒塌陷,起皱,扁平,且进料扁平凹槽加塞叠加度上升,影响整体的进料罐管口均匀下料程度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其结构包括:反冲气管架、囊阀管座、囊袋柱筒、排气管、载压罐、注料阀盘口、底座管支架,所述反冲气管架插嵌在载压罐的右侧,所述排气管插嵌在载压罐的左上角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囊阀管座嵌套于囊袋柱筒的底部下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囊阀管座与囊袋柱筒均插嵌在载压罐的顶部上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注料阀盘口嵌套于载压罐底部的前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底座管支架插嵌在载压罐的底部下,所述囊阀管座设有内轴帽座、入料管帽槽、把手柄杆,所述入料管帽槽安装于内轴帽座的内部,所述内轴帽座与入料管帽槽扣合在一起,所述把手柄杆插嵌在内轴帽座的右侧,所述内轴帽座嵌套于囊袋柱筒的底部下并且轴心共线。
[0006]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囊袋柱筒由束套囊袋、工字柱筒槽组成,所述束套囊袋安装于工字柱筒槽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束套囊袋与工字柱筒槽嵌套成一体并且相互贯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束套囊袋由上弧口、网面袋、下弧口组成,所述上弧口与下弧口分别安装于网面袋的上下两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上弧口、网面袋、下弧口三者为一体结构并且轴心共线。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轴帽座为上窄下宽梯形圆台的轴座结构,方便调节管帽疏导物料颗粒且外柄插接适配回转送料联动回转扭动疏通物料高效。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面袋为上下带弯弧尖角窄左右椭圆凸弧的椭球网面囊袋槽结构,方便居中进料收束再挤压进发式输出沉物料给罐体适配填充气压实现TPU颗粒的膨化发泡操作效果。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工作人员通过反冲气管架与载压罐插接导通注料阀盘口在底座管支架上,且让排气管卸荷罐内压力,再通过囊阀管座与囊袋柱筒联动进料,让内轴帽座锁接入料管帽槽顺着把手柄杆形成在束套囊袋与工字柱筒槽底部的回转扭料下料操作,让上弧口与下弧口窄口收紧物料配合网面袋压料再进发式下沉输出,提升TPU颗粒加压进料罐待发泡的入料均匀连供迅速操作效果。
[0013]本技术操作后可达到的优点有:
[0014]运用囊阀管座与囊袋柱筒相配合,通过入料管帽槽与束套囊袋让囊压进料且把手柄杆与内轴帽座组成旋柄阀座压料形成一个TPU颗粒上囊阀管的加压进料辅助收束疏通向下操作效果,提升整体罐顶管口的均匀下料和保证进料颗粒的弹性恢复高效适配加压罐发泡供给操作连灌。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囊袋柱筒与囊阀管座详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囊阀管座工作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束套囊袋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反冲气管架

1、囊阀管座

2、囊袋柱筒

3、排气管

4、载压罐

5、注料阀盘口

6、底座管支架

7、内轴帽座

21、入料管帽槽

22、把手柄杆

23、束套囊袋

31、工字柱筒槽

32、上弧口

311、网面袋

312、下弧口

3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其结构包括:反冲气管架1、囊阀管座2、囊袋柱筒3、排气管4、载压罐5、注料阀盘口6、底座管支架7,所述反冲气管架1插嵌在载压罐5的右侧,所述排气管4插嵌在载压罐5的左上角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囊阀管座2嵌套于囊袋柱筒3的底部下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囊阀管座2与囊袋柱筒3均插嵌在载压罐5的顶部上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注料阀盘口6嵌套于载压罐5底部的前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底座管支架7插嵌在载压罐5的底部下,所述囊阀管座2设有内轴帽座21、入料管帽槽22、把手柄杆23,所述入料管帽槽22安装于内轴帽座21的内部,所述内轴帽座21与入料管帽槽22扣合在一起,所述把手柄杆23插嵌在内轴帽座21的右侧,所述内轴帽座21嵌套于囊袋柱筒3的底部下并且轴心共线,所述内轴帽座21为上窄下宽梯形圆台的轴座结构,方便调节管帽疏导物料颗粒且外柄插接适配回转送料联动回转扭动疏通物料高效。
[0024]请参阅图2,所述囊袋柱筒3由束套囊袋31、工字柱筒槽32组成,所述束套囊袋31安装于工字柱筒槽32的内部并且轴心共线,所述束套囊袋31与工字柱筒槽32嵌套成一体并且
相互贯通。
[0025]请参阅图4,所述束套囊袋31由上弧口311、网面袋312、下弧口313组成,所述上弧口311与下弧口313分别安装于网面袋312的上下两侧并且相互贯通,所述上弧口311、网面袋312、下弧口313三者为一体结构并且轴心共线,所述网面袋312为上下带弯弧尖角窄左右椭圆凸弧的椭球网面囊袋槽结构,方便居中进料收束再挤压进发式输出沉物料给罐体适配填充气压实现TPU颗粒的膨化发泡操作效果。
[0026]工作流程:工作人员通过反冲气管架1与载压罐5插接导通注料阀盘口6在底座管支架7上,且让排气管4卸荷罐内压力,再通过囊阀管座2与囊袋柱筒3联动进料,让内轴帽座21锁接入料管帽槽22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PU颗粒上囊阀管加压进料罐,其结构包括:反冲气管架(1)、囊阀管座(2)、囊袋柱筒(3)、排气管(4)、载压罐(5)、注料阀盘口(6)、底座管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气管架(1)插嵌在载压罐(5)的右侧,所述排气管(4)插嵌在载压罐(5)的左上角,所述囊阀管座(2)嵌套于囊袋柱筒(3)的底部下,所述囊阀管座(2)与囊袋柱筒(3)均插嵌在载压罐(5)的顶部上,所述注料阀盘口(6)嵌套于载压罐(5)底部的前侧,所述底座管支架(7)插嵌在载压罐(5)的底部下;所述囊阀管座(2)设有内轴帽座(21)、入料管帽槽(22)、把手柄杆(23);所述入料管帽槽(22)安装于内轴帽座(21)的内部,所述内轴帽座(21)与入料管帽槽(22)扣合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伯芝李世喜宋航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同欣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