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80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工艺,涉及发泡材料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模架模块,压制模块,冷却模块,冷却模块包括抬升单元和温控单元,抬升单元用于驱使设于模架模块内侧的发泡框架抬升,使得模架模块中的密封单元与发泡框架侧壁上的第一透气孔分离,控制空气在模架模块内侧流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工艺,通过设置的温控单元、压制模块以及抬升单元,控制冷却速率,避免发泡冷却速度过快导致材料表面产生缺陷或结构性变形,减少发泡材料在冷却时出现收缩变形的情况发生,提高冷却速率。提高冷却速率。提高冷却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材料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发泡材料,也称发泡剂,是指能在物质内部气化产生气泡使之成为多孔物质的发泡的物质,如制造泡沫塑料、泡沫橡胶、泡沫树脂、发泡食品(馒头、包子、面包、蛋糕)等,发泡材料可分为化学发泡材料、物理发泡材料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发泡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
[0003]经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5157530A,公开了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首先通过设置角度集中导风机构,对冷风机吹出的冷风进行均匀的分散冷却,避免了发泡材料变形的情况,使其可以进行均匀的冷却,其次通过设置间距调节驱动及角度驱动,可以对风的流向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导风板之间的距离变化,控制出风隙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过风的力度,从而可以使得风进行循环撞击,使得风可以作用在发泡材料的外壁,避免了风一直从一个方向进行冷却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均匀性。通过一个第一电机可以使导风板角度和间隙的同时进行调节。
[0004]现有的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0005]1.由于上述专利中并未设置压制机构来控制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材料在加热、发泡过程中膨胀,冷却时基材容易出现收缩,导致尺寸变化或形状失真;
[0006]2.上述专利中并未设置温度监测与调节装置,不能实现对材料冷却温度的稳定控制,若材料冷却过快时,其内部分子结构紧密排列,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内部应力,容易导致产生表面缺陷或结构性变形。
[0007]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工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1.由于上述专利中并未设置压制机构来控制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材料在加热、发泡过程中膨胀,冷却时基材容易出现收缩,导致尺寸变化或形状失真;2.上述专利中并未设置温度监测与调节装置,不能实现对材料冷却温度的稳定控制,若材料冷却过快时,其内部分子结构紧密排列,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内部应力,容易导致产生表面缺陷或结构性变形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于壳体内侧,包括,
[0010]模架模块;
[0011]压制模块,用于对发泡材料进行压制的所述压制模块安装在所述模架模块的内侧;
[0012]冷却模块,用于对发泡材料进行定型冷却的所述冷却模块设于模架模块的内侧以及下方;
[0013]所述冷却模块包括抬升单元和温控单元,所述抬升单元用于驱使设于模架模块内侧的发泡框架抬升,使得所述模架模块中的密封单元与所述发泡框架侧壁上的第一透气孔分离,控制空气在模架模块内侧流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15]所述模架模块包括支撑单元和模架单元;
[0016]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台和旋转台,所述支撑台设于模架单元底部,所述旋转台设于所述支撑台与模架单元之间,且所述旋转台上设有第一通口;
[0017]所述模架单元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所述上模架顶部设有上模架驱动件,所述下模架底部设有与第一通口相连通的第二通口,所述下模架内壁顶部设有连接框架,所述上模架与所述连接框架周侧内壁上均设有通风槽,所述连接框架内框尺寸与下模架内框尺寸相同,且所述连接框架突出于下模架外侧,所述连接框架与下模架的周侧内壁设有密封单元的第一密封组件,所述上模架和下模架相对侧壁上设有密封单元的第二密封组件。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19]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密封头,所述连接框架和下模架周侧内壁上设有收纳腔,所述第一弹性件安装在收纳腔内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密封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头另一端延伸至收纳腔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透气孔相匹配;
[0020]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头和第三密封头,所述第二密封头和第三密封头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相对侧面上。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22]所述压制模块包括定型板和压合单元,所述定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所述上模架底部,且与所述发泡框架顶部开口尺寸匹配,所述定型板上设有与第二密封头相匹配的第二透气孔,所述定型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发泡框架连接;
[0023]所述压合单元包括压合驱动件和压块,所述压合驱动件设置在所述上模架的四角处,所述压块安装在所述压合驱动件的驱动端。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25]所述抬升单元包括活动框、连接组件和顶升组件,所述活动框通过连接组件设于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之间,且所述活动框顶面四角处设有与压块相匹配的压槽;
[002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在活动框内侧壁上的安装架、导向杆、复位件以及导向块,所述安装架安装在活动框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安装架上,所述复位件套设于导向杆外侧,所述导向块活动连接在导向杆外周面上,且所述导向块侧面与复位件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一端与连接框架外壁固定连接;
[0027]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齿板、安装壳、齿轮、从动轮、转动板、连接杆、活动杆、挤压块以及顶升杆,所述齿板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框底部,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壳内侧,所述安装壳设置在下模架外侧面顶部上,所述齿轮与从动轮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连接在安装壳内侧,且所述齿轮与齿板以及所述从动轮相啮合,所述转动板一端连接在第二转轴
上,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壳外侧,并与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活动杆铰接,且所述活动杆活动设置在下模架底壁内侧,所述挤压块连接在活动杆端部上,且所述挤压块与顶升杆底部相抵接,所述顶升杆顶部贯穿延伸至下模架模腔内侧,且与发泡框架底部固定连接。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0029]所述温控单元包括制冷组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组件包括输风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输风装置包括集风板、第一风管、抽风件和输风管,所述集风板安装在壳体内侧,且位于支撑台下方,所述第一风管活动连接在集风板顶部,所述抽风件安装在第一风管上,所述输风管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输风管环形阵列于第一风管外侧面上,每个所述输风管侧壁上均等距开设有出风孔;
[0030]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第二风管、吸风管、吸气件以及制冷件,所述第二风管底部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风管连接,所述吸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设于壳体内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架模块(100);压制模块(200),用于对发泡材料进行压制的所述压制模块(200)安装在所述模架模块(100)的内侧;冷却模块(300),用于对发泡材料进行定型冷却的所述冷却模块(300)设于模架模块(100)的内侧以及下方;所述冷却模块(300)包括抬升单元(300a)和温控单元(300b),所述抬升单元(300a)用于驱使设于模架模块(100)内侧的发泡框架(400)抬升,使得所述模架模块(100)中的密封单元(100c)与所述发泡框架(400)侧壁上的第一透气孔(4010

a)分离,控制空气在模架模块(100)内侧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架模块(100)包括支撑单元(100a)和模架单元(100b);所述支撑单元(100a)包括支撑台(101)和旋转台(102),所述支撑台(101)设于模架单元(100b)底部,所述旋转台(102)设于所述支撑台(101)与模架单元(100b)之间,且所述旋转台(102)上设有第一通口(102

1);所述模架单元(100b)包括上模架(103a)和下模架(103b),所述上模架(103a)顶部设有上模架驱动件(1031),所述下模架(103b)底部设有与第一通口(102

1)相连通的第二通口(103b

1),所述下模架(103b)内壁顶部设有连接框架(1032),所述上模架(103a)与所述连接框架(1032)周侧内壁上均设有通风槽(103b

2),所述连接框架(1032)内框尺寸与下模架(103b)内框尺寸相同,且所述连接框架(1032)突出于下模架(103b)外侧,所述连接框架(1032)与下模架(103b)的周侧内壁设有密封单元(100c)的第一密封组件(1001a),所述上模架(103a)和下模架(103b)相对侧壁上设有密封单元(100c)的第二密封组件(1001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001a)包括第一弹性件(1002)和第一密封头(1003),所述连接框架(1032)和下模架(103b)周侧内壁上设有收纳腔(1001a

1),所述第一弹性件(1002)安装在收纳腔(1001a

1)内侧,所述第一弹性件(1002)与第一密封头(10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头(1003)另一端延伸至收纳腔(1001a

1)外侧,并与所述第一透气孔(4010

a)相匹配;所述第二密封组件(1001b)包括第二密封头(1004)和第三密封头(1005),所述第二密封头(1004)和第三密封头(1005)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模架(103a)与下模架(103b)相对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模块(200)包括定型板(201)和压合单元(202),所述定型板(201)通过第一连接件(2011)安装在所述上模架(103a)底部,且与所述发泡框架(400)顶部开口尺寸匹配,所述定型板(201)上设有与第二密封头(1004)相匹配的第二透气孔(201

a),所述定型板(201)通过第二连接件(2012)与所述发泡框架(400)连接;所述压合单元(202)包括压合驱动件(2021)和压块(2022),所述压合驱动件(2021)设置在所述上模架(103a)的四角处,所述压块(2022)安装在所述压合驱动件(2021)的驱动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单元(300a)包括活动框(301)、连接组件(302)和顶升组件(303),所述活动框(301)通过连接组件(302)设于所述上模架(103a)与所述下模架(103b)之间,且所述活动框(301)顶面四角处设有与压块(2022)相匹配的压槽(301

a);所述连接组件(302)包括安装在活动框(301)内侧壁上的安装架(3021)、导向杆(3022)、复位件(3023)以及导向块(3024),所述安装架(3021)安装在活动框(301)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向杆(3022)固定连接在安装架(3021)上,所述复位件(3023)套设于导向杆(3022)外侧,所述导向块(3024)活动连接在导向杆(3022)外周面上,且所述导向块(3024)侧面与复位件(302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3024)一端与连接框架(103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顶升组件(303)包括齿板(3031)、安装壳(3032)、齿轮(3033)、从动轮(3034)、转动板(3035)、连接杆(3036)、活动杆(3037)、挤压块(3038)以及顶升杆(3039),所述齿板(3031)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框(301)底部,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壳(3032)内侧,所述安装壳(3032)设置在下模架(103b)外侧面顶部上,所述齿轮(3033)与从动轮(3034)分别通过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连接在安装壳(3032)内侧,且所述齿轮(3033)与齿板(3031)以及所述从动轮(3034)相啮合,所述转动板(3035)一端连接在第二转轴上,另一端贯穿延伸至安装壳(3032)外侧,并与连接杆(3036)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3036)另一端与活动杆(3037)交接,且所述活动杆(3037)活动设置在下模架(103b)底壁内侧,所述挤压块(3038)连接在活动杆(3037)端部上,且所述挤压块(3038)与顶升杆(3039)底部相抵接,所述顶升杆(3039)顶部贯穿延伸至下模架(103b)模腔内侧,且与发泡框架(400)底部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软电子交联发泡材料的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林钱家欢徐鑫胡敏军于君王斩唐磊陈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恒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