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94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纸张输送模式中,不容易在定影部的形成辊隙的旋转部件产生褶皱,并能够从较薄的纸张到较厚的纸张进行稳定的纸张输送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在纸张输送模式中,基于预先决定的基准决定将定影部设为压接状态还是设为分离状态,并且基于该决定,在使定影部(60)压接或者分离的状态下输送连续纸。连续纸。连续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连续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时以外的纸张输送时,将定影部的上加压辊和下加压辊从压接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使用定影部以外的输送辊进行输送。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打印动作的中断时将定影部的上加压辊与下加压辊分离,利用定影部以外的输送辊进行输送。
[0004]另外,例如也已知有具备用于在将连续纸的纸卷更换为其它的纸卷时,将纸张的接缝输送到与图像形成部相比更靠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纸张输送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输送模式中,若折皱的纸张、利用胶带连接的纸张通过定影辊隙,则在定影部的下加压辊表面残留褶皱的痕迹,若在该状态下对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则产生定影不均而变得图像不良,所以使定影部的上加压辊与下加压辊分离并使用定影部以外的输送辊进行输送。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04174号公报
[0006]然而,为了防止定影部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纸张松动,而在定影部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输送辊,在纸张输送模式中,一般而言,利用该输送辊进行纸张输送。这里,定影部与该输送辊间需要维持张力,所以需要使该输送辊的纸张输送速度与定影部的纸张输送速度同等或为以上。因此,该输送辊的纸张输送力设定为比定影部的纸张输送力低。然而,在输送挺度较高的厚纸的情况下,在通纸路径的辊缠绕部(例如,图1中以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等需要折弯纸张的力,所以输送辊所需要的纸张输送力增大,通过纸张输送力较低的输送辊不能进行输送。
[0007]通过对下加压辊进行加热,能够进行在下加压辊产生的褶皱的修复,所以若构成为在下加压辊内具有热源,则能够在纸张输送模式中成为使上下的加压辊压接的状态,但需要向下加压辊内的加热器设置、电力。另外,在构成为在下加压辊具备热源的情况下,到加热到表面为止花费时间,而有预热时间变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在纸张输送模式中,不容易在定影部的形成辊隙的旋转部件产生褶皱,并能够从较薄的纸张到较厚的纸张进行稳定的纸张输送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0010]图像形成部,在连续纸上形成图像;
[0011]定影部,具备能够压接分离的一对旋转部件,通过上述旋转部件对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上述连续纸上的图像进行夹持输送并进行定影;以及
[0012]输送部件,与上述旋转部件不同,
[0013]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
[0014]具有不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并至少通过上述输送部件输送上述连续纸的纸张输送模式,来作为动作模式,
[0015]具备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纸张输送模式中,基于预先决定的基准,决定将上述定影部的上述旋转部件设为压接状态还是设为分离状态,并且基于该决定,在使上述旋转部件压接或者分离的状态下输送上述连续纸。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纸张输送模式中,不容易在定影部产生褶皱,并能够从较薄的纸张到较厚的纸张进行稳定的纸张输送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0018]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0019]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形成模式中的定影部的状态的图。
[0020]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纸张输送模式中决定设为分离状态的情况下的定影部的状态的图。
[0021]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纸张输送模式中决定设为压接状态的情况下的定影部的状态的图。
[0022]图6是表示通过图2的控制部执行的纸张输送模式处理A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3]图7是表示通过图2的控制部执行的纸张输送模式处理B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4]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定影部的压接力的调整的图。
[0025]图9是表示通过图2的控制部执行的压接力调整处理A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6]图10是表示纸张速度检测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7]图11是表示通过图2的控制部执行的纸张输送模式处理C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8]图12是表示通过图2的控制部执行的压接力调整处理B的流程的流程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00

图像形成装置,1

供纸装置,2

主体部,10

控制部,20

存储部,30

操作显示部,31

显示部,32

操作部,40

图像形成部,50

纸张输送部,52

通纸路径,53

输送辊,54

输送辊,55

马达,60

定影部,61

加热辊,62

加热源,63

上加压辊,64

定影带,65

下加压辊,66

马达,67

压接分离机构,671

偏心凸轮,70

通信部,3

卷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图示例。
[0031]<第一实施方式>
[0032][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0033]图1是表示从正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例的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00例如是在卷状的连续纸P形成图像的装置。
[0034]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沿着连续纸P的输送方向(纸张输送方向)从上
游侧起连接供纸装置1、主体部2以及卷绕装置3而构成。此外,虽然在图1中,示出供纸装置1以及卷绕装置3与主体部2独立地构成的情况,但也可以一体地构成。
[0035]供纸装置1是将连续纸P向主体部2供纸的装置。供纸装置1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将缠绕于支承轴X的连续纸P供纸到下游的装置。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供纸装置1的马达的动作。
[0036]主体部2以利用了电子照片工艺技术的中间转印方式对从供纸装置1供纸的连续纸P进行图像形成。
[0037]如图2所示,主体部2具备控制部10、存储部20、操作显示部30、图像形成部40、纸张输送部50、定影部60以及通信部70等。
[0038]控制部1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a、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b、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c等。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在连续纸上形成图像;定影部,具备能够压接分离的一对旋转部件,通过上述旋转部件对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上述连续纸上的图像进行夹持输送并进行定影;以及输送部件,与上述旋转部件不同,其中,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不通过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并至少通过上述输送部件输送上述连续纸的纸张输送模式,来作为动作模式,具备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纸张输送模式中,基于预先决定的基准,决定将上述定影部的上述旋转部件设为压接状态还是设为分离状态,并且基于该决定,在使上述旋转部件压接或者分离的状态下输送上述连续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连续纸的纸张信息是否为预先决定的纸张信息,来决定将上述定影部的上述旋转部件设为压接状态还是设为分离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纸张输送模式中,在将上述旋转部件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上述输送部件输送上述连续纸并获取驱动上述输送部件的驱动部的驱动转矩,并且基于获取到的驱动转矩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比较,决定将上述定影部的上述旋转部件设为压接状态还是设为分离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上述连续纸的纸张速度的检测部,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纸张输送模式中,在将上述旋转部件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上述输送部件输送上述连续纸并从上述检测部获取上述连续纸的纸张速度,并且基于获取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贵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