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66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包括电机支架和风轮;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环形的支架主体和若干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环绕所述支架主体的中心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环内侧;所述风轮的风叶尾缘嵌入所述导流叶片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风轮的风叶尾缘嵌入电机支架上的导流叶片之间,通过导流叶片的导流作用,将气流聚焦到出风口,从而减少绕流损耗,将该结构应用在空气净化器中,便可以进一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气动性能和风量。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气动性能和风量。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气动性能和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器
,特别是指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如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以及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等。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离心风轮转动产生负压区域,使得空气进入空气净化器内部,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被内部的滤芯过滤后,再释放出洁净的空气。
[0003]参考图1所示,后向离心风轮2

在运转时,气流会从风轮负压口进入,而风轮风叶21

的高速旋转会产生离心力,在离心惯性以及风道的作用下,气流会从风叶21

尾缘(该处尾缘的定义是风叶21

远离风轮负压口的尾部,占据风轮2

总高度的约1/3范围)甩出,并在旋转中的风叶21

带动下,风叶21

尾缘处会形成高速旋转的绕流,造成强大的绕流损耗,最终影响了空气净化器的气动性能和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应用在空气净化器中可以减少气流输出过程中的绕流损耗,进一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气动性能和风量。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包括电机支架和风轮;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环形的支架主体和若干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环绕所述支架主体的中心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环内侧;所述风轮的风叶尾缘嵌入所述导流叶片之间。
[0007]所述导流叶片的数量为11~17片。
[0008]所述风轮的风叶与相邻导流叶片的间距设置在4mm以上。
[0009]所述风叶的设计采用标准圆弧曲线,所述风叶的进风角的取值范围为38
°
~42
°
,所述风叶的出风角的取值范围为60
°
~64
°
,所述风轮的延展角度的取值范围为50
°
~54
°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将风轮的风叶尾缘嵌入电机支架上的导流叶片之间,通过导流叶片的导流作用,将气流聚焦到出风口,从而减少绕流损耗,将该结构应用在空气净化器中,便可以进一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气动性能和风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风轮的工作原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电机支架的立体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电机支架的仰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电机支架的剖视图;
[0017]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风轮的剖视图;
[0018]附图标号说明:
[0019]1‑‑‑‑
电机支架;
ꢀꢀꢀꢀꢀꢀ
11
‑‑‑
支架主体;
ꢀꢀꢀꢀꢀꢀ
12
‑‑‑
导流叶片;
[0020]2‑‑‑‑
风轮;
ꢀꢀꢀꢀꢀꢀꢀꢀꢀꢀ
21
‑‑‑
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2]参考图2至图7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包括电机支架1和风轮2;
[0023]电机支架1包括环形的支架主体11和若干导流叶片12,导流叶片12环绕支架主体11的中心等间隔设置在支架主体11的环内侧;
[0024]风轮2的风叶21尾缘嵌入导流叶片12之间。
[0025]本技术通过将风轮2的风叶21尾缘嵌入电机支架1上的导流叶片12之间,通过导流叶片12的导流作用,将气流聚焦到出风口,从而减少绕流损耗,将该结构应用在空气净化器中,便可以进一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气动性能和风量。
[0026]以下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7]上述导流叶片12的数量为11~17片。导流叶片12的数量越多,导流的效果越充分,但导流叶片12的数量增多也会使得加工的难度增加,因而将导流叶片12的数量限制在11~17片之间,既能满足导流效果,也便于加工、节省生产成本。
[0028]上述风轮2的风叶21与相邻导流叶片12的间距设置在4mm以上,以保持安全间距,能够满足跌落方面的测试。
[0029]参见图7所示,上述风轮2风叶21的设计采用标准圆弧曲线,风叶21的进风角α的取值范围为38
°
~42
°
,风叶21的出风角β的取值范围为60
°
~64
°
,风轮2的延展角度γ的取值范围为50
°
~54
°
,其中风叶21的进风角α为风叶21的内沿切线与经过该内沿切线切点的风轮2直径的夹角,风叶21的出风角β为风叶21的外沿切线与经过该外沿切线切点的风轮2直径的夹角,风轮2的延展角度γ为风轮2经过风叶21内端与风叶21外端的半径的夹角。
[0030]以下通过试验数据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0031][0032]通过分析上述试验数据可以得出:
[0033]①
导流叶片与风叶之间包络形式的配合可以提升风量;
[0034]②
导流叶片的数量15叶比9叶拥有更高的风量;
[0035]③
进风角、出风角以及延展角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拥有更高的风量以及更低的噪音。
[0036]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和风轮;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环形的支架主体和若干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环绕所述支架主体的中心等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环内侧;所述风轮的风叶尾缘嵌入所述导流叶片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的数量为11~17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络式风轮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的风叶与相邻导流叶片的间距设置在4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思李煌阳苏灵锐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科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