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59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包含有:一心轴,一内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心轴为中心环绕心轴设置,可随心轴的转动而转动,内层扇叶为离心式扇叶。一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心轴为中心,环绕内层扇叶单元设置。外层扇叶单元为轴流式扇叶,可随心轴的转动而转动,外层扇叶单元的扇叶设置在内层扇叶单元扇叶所在位置的径向范围内。叶单元扇叶所在位置的径向范围内。叶单元扇叶所在位置的径向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流倍增扇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扇叶结构,特别是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就一般扇叶的构造分类方式来看,大至上可以分成轴流扇叶和离心扇叶二种不同的扇叶型态。轴流扇叶指的是气流的流动方向垂直叶轮,例如一般家用的电风扇。这一类的扇叶可以有效的将空气向前推但是吸力却较不理想。另一种离心扇叶在运转时气流是由叶轮中心被吸入然后由叶轮方向放射流出,例如一般常见的鼓风机扇叶或涡轮扇叶即是。此种离心扇叶的优点是吸力强,可以将气流朝叶轮带,但是却不利于将气流往前推送,而在使用上这二种扇叶大多是很单纯的分开使用,并没有利用到二者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以利用二种不同的扇叶结构的结合来提供复合式的气流。
[0004]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包含有:一心轴,一内层扇叶单元,该内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该心轴为中心环绕该心轴设置,可随该心轴的转动而转动,该内层扇叶为离心式扇叶。一外层扇叶单元,该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该心轴为中心,环绕该内层扇叶单元设置。该外层扇叶单元为轴流式扇叶,可随该心轴的转动而转动,该外层扇叶单元设置在该内层扇叶单元扇叶所在位置的径向上。
[0005]较佳地,该内层扇叶单元的扇叶在轴向上有一宽度,该外层扇叶设置在该宽度的1~5倍的范围内。
[0006]较佳地,该外层扇叶的该多个扇叶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各扇叶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一镂空部。
[0007]较佳地,该内层扇叶单元与该外层扇叶单元分别由二不同的动力源驱使转动而且该内层扇叶单元转动时的轴心与该外层扇叶单元转动时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
[0008]由上述结构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09]有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专利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18]其中,附图标记:
[0019]1:第一动力源
[0020]2:第二动力源
[0021]10:心轴
[0022]20:内层扇叶单元
[0023]21:扇叶
[0024]A:内层扇叶轴向宽度
[0025]22:座体
[0026]23:上环
[0027]30:外层扇叶单元
[0028]31:扇叶
[0029]B:外层扇叶轴向宽度
[0030]32:底座
[0031]33:第一连接部
[0032]34:第二连接部
[0033]35:镂空部
[0034]36:外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于本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图式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0036]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包含有:
[0037]一心轴10,该心轴10可设置于一转动的动力源上而转动,例如:设置于一马达的转轴上由该转轴带动该心轴转动。
[0038]一内层扇叶单元20,该内层扇叶单元20包含有多个扇叶21以该心轴10为中心环绕连接该心轴10设置,可随该心轴10的转动而转动,该等扇叶21在轴向上有一宽度A。该内层扇叶单元20的扇叶为离心式扇叶,可以将气流是由扇叶中心被吸入然后由扇叶的径向方向放射流出,例如:一般常见的鼓风机扇叶或涡轮扇叶。在本实施例是以鼓风机扇叶做为说明例,包含有一座体22,呈圆盘状与该心轴10结合,该座体22的外周缘设有多个扇叶21,该等扇叶21沿该心轴10的径向上设有弯弧段,另外一上环23设于该等扇叶31的一端,连接该等扇叶21。
[0039]一外层扇叶单元30,包含有多个扇叶31以该心轴10为中心,环绕该内层扇叶单元20设置且该外层扇叶单元的扇叶31位在该内层扇叶单元扇叶21的径向上,而且是在该内层扇叶21宽度A的范围1~10倍的范围内,较佳的是在该内层扇叶21宽度A的范围1~5倍的范
围内。该外层扇叶单元的该等扇叶31在轴向上有一宽度B。该宽度B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内层扇叶的宽度A。该外层扇叶单元30为轴流式扇叶,以利于将气流向前推送。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层扇叶单元30包含有一底座32,设于该内层扇叶单元20的一侧,该底座32呈圆形。该多个扇叶31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33与一第二连接部34,各扇叶31分别以第一连接部33接设于该底座32,而以第二连接部34接设于该内层扇叶的上环23,而且各扇叶在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34之间形成一镂空部35,更有利于空气由该内层扇叶单元20外散到该外层扇叶单元30。
[0040]借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该内层扇叶单元20与该外层扇叶单元30可以同时同步转动,在转动时可以利用内层扇叶单元20为离心式扇叶的特性产生较大的吸力将空气拉向该内层扇叶单元20,接着再由径向方向放射流出至环设在该内层扇叶单元20外的外层扇叶单元30。然后再利用该外层扇叶单元30为轴流扇叶的特性将空气向前沿其心轴的轴向推出,如此一来,即可整合二种不同扇叶的优点增加气流的强度,使空气的流动更为顺畅。
[0041]而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一样包含有一心轴10、一内层扇叶单元20与一外层扇叶单元30。该外层扇叶30包含有多个扇叶31,各扇叶具有一第一连接部33与一第二连接部34,但本实施例中该外层扇叶单元30的各个扇叶是以其第一连接部33连接于该内层扇叶单元的座体22,而各个扇叶的第二连接部34则连接于该内层扇叶单元的上环23,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层扇叶单元30并没有底座32的设置,虽然这样的结构在组装上较为费时费工,但一样可以达到与二种不同扇叶结合运用的效果。
[0042]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似,该外层扇叶单元30一样是分片设置在该内层扇叶单元的座体22与上环23,而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外层扇叶单元的叶片31是整片的,在该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34之间没有设置镂空区35。
[0043]在前述三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心轴,该心轴能够设置于一转动的动力源上而转动;一内层扇叶单元,该内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该心轴为中心环绕连接该心轴设置,能够随该心轴的转动而转动,该扇叶在轴向上有一宽度,该内层扇叶单元为离心式扇叶,包含有一座体,呈圆盘状与该心轴结合,该座体的外周缘设有该多个扇叶,能够将气流是由该扇叶中心被吸入然后由该扇叶的径向方向放射流出;一外层扇叶单元,该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多个扇叶,以该心轴为中心环绕该内层扇叶单元设置,该外层扇叶单元的该扇叶位在该内层扇叶单元扇叶的径向上而且在该内层扇叶宽度的范围1~10倍的范围内,该外层扇叶单元为轴流式扇叶,以利于将气流向前推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层扇叶单元的扇叶位在该内层扇叶单元扇叶的径向上,且在该内层扇叶宽度的1~5倍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层扇叶单元座体的周缘设有多个扇叶,另外一上环设于该扇叶的一端,连接该扇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倍增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层扇叶单元包含有一底座,设于该内层扇叶单元的一侧,该外层扇叶单元的该扇叶各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各该扇叶分别以该第一连接部接设于该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正
申请(专利权)人:圆方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