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出口型线、叶轮、压气机及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18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轮出口型线、叶轮、压气机及增压器,叶轮出口型线整体凸出于叶轮的轮毂的外缘,增长了叶顶型线的长度,降低了该部分的气流速度,从而降低了叶轮出口端气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叶轮出口型线包括第一曲线段及第二曲线段,第一曲线段凸出于叶顶型线的尾端及轮毂型线的尾端,而此部分气流速度受边界层的黏性阻力较小,通过增加这部分的长度,降低了该部分的气流速度。第二曲线段凸出于轮毂型线的尾端,且凹陷于叶顶型线的尾端,即长度大于轮毂型线但小于叶顶型线来适当降低该部分气流速度,从而实现了对整个叶轮出气口的气流速度的调节,进而抑制了叶轮出口处气流分离,提高了叶轮的做功能力。提高了叶轮的做功能力。提高了叶轮的做功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轮出口型线、叶轮、压气机及增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增压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叶轮出口型线、叶轮、压气机及增压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叶轮出口型线多为直线形式,然而,实际上叶轮出口的气流,从叶轮出口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气流速度以及压力梯度并不是相等或者呈正比例分布的。越靠近边界层附近,气流受到的黏性阻力越大,速度越低,叶顶型线附近的气流速度大于轮毂型线附近的气流速度,使得叶轮出口端存在气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种不均匀流速将会导致叶轮出口气流不稳定,影响叶片做功。
[0003]因此,如何抑制叶轮出口处气流分离,提高叶轮的做功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出口型线,旨在抑制叶轮出口处气流分离,提高叶轮的做功能力。
[0005]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
[0006]本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气机。
[0007]本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器。
[0008]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出口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出口型线为叶轮的尾缘向所述叶轮的叶片子午面的投影而形成的曲线;所述叶轮出口型线整体凸出于所述叶轮的轮毂的外缘,包括第一曲线段及第二曲线段,所述第一曲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叶片子午面的叶顶型线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曲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曲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叶片子午面的轮毂型线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一曲线段凸出于所述叶顶型线的尾端及所述轮毂型线的尾端,所述第二曲线段凸出于所述轮毂型线的尾端,且凹陷于所述叶顶型线的尾端;所述第一曲线段与所述第二曲线段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叶片子午面的中骨线较靠近所述叶顶型线的一侧;所述中骨线为位于所述叶顶型线及所述轮毂型线的中间的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出口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线段与所述第二曲线段光滑过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轮出口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出口型线采用五点光滑连线构成;其中,所述叶轮出口型线的五点包括第一控制点、第二控制点、第三控制点、第四控制点以及第五控制点;所述第一控制点为所述叶轮出口型线与所述叶顶型线的交点,所述第五控制点为所述叶轮出口型线与所述轮毂型线的交点;所述第一控制点、所述第二控制点、所述第三控制点、所述第四控制点以及所述第五控制点到所述叶轮的顶端的距离分别为B1、B2、B3、B4以及B5,B1<B2<B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万鑫吕顺窦站成盛哲谭治学崔京朋李俊琦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