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步冲压模具装置的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25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3
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步冲压模具装置的操作方法,下模座上方设置上模座,下模座的上侧面中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冲形底模、第一支撑模和第二支撑模,上模座的下侧面中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冲形顶模、第一折弯模和第二折弯模,冲形顶模与冲形底模相互扣合,第一支撑模和第一折弯模相互扣合,第二折弯模和第二支撑模相互扣合,第一折弯模的一侧设置脱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扣合,同步完成金属板材的冲压成形、第一次折弯和第二次折弯三步冲压工序,在制成包边套后,能够通过退料气缸和退料顶板使制成的包边套脱离冲压模具,无需工人过多干预,有效的保障了各道工序的连续形,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度提高生产效率。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步冲压模具装置的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包边套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步冲压模具装置的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轮摩托车包边套是用于三轮摩托车箱体上,对三轮摩托车箱体上的方管进行包边的方形金属套,其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折弯制成,目前,在对三轮摩托车包边套冲压制作时,需要先从金属板材上截取所要形状和规格金属板,再将金属板的边缘部两侧和中部两侧分别通过不同的冲压模具进行九十度折弯,在操作过程中,每次冲压都需要在不同的冲压模具上进行,频繁更换冲压模具不仅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需要更多的人工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怎样解决目前在对三轮摩托车包边套冲压制作时,每次冲压都需要在不同的冲压模具上进行导致的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3]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步冲压模具装置的操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步冲压模具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的一种三轮摩托车包边套连续三步冲压模具装置,是由:下模座(1)、上模座(2)、冲形底模(3)、第一支撑模(4)、第二支撑模(5)、冲形顶模(6)、第一折弯模(7)、第二折弯模(8)、顶模容腔(3

1)、成形部(3

2)、外凸部(6

1)、滑轨(9)、支撑滑块(10)、支撑气缸(11)、截断模容腔(12)、截断块(13)、定位导杆(14)、定位滑套(15)、脱料气缸(16)、脱料顶板(17)构成;其特征在于:下模座(1)的上方设置上模座(2),所述的下模座(1)的上侧面中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冲形底模(3)、第一支撑模(4)和第二支撑模(5),所述的上模座(2)的下侧面中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冲形顶模(6)、第一折弯模(7)和第二折弯模(8),所述的冲形底模(3)、第一支撑模(4)和第二支撑模(5)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的冲形顶模(6)与冲形底模(3)相互扣合,第一支撑模(4)和第一折弯模(7)相互扣合,第二折弯模(8)和第二支撑模(5)相互扣合,所述的第一折弯模(7)的一侧设置脱料机构;使用时,将下模座(1)水平固定,将上模座(2)的顶部与液压缸的活塞端固定,将金属板材的前端部覆盖在冲形底模(3)的上侧面,通过液压缸控制上模座(2)与下模座(1)扣合后,金属板材的前侧被冲压出所需形状,使上模座(2)抬起,将金属板材的前端部向右推进,使金属板材的前端部覆盖在第一支撑模(4)的上侧面上,控制上模座(2)与下模座(1)扣合,第一折弯模(7)和第一支撑模(4)对成形后金属板材的边缘部两侧进行九十度折弯,折弯的同时,冲形底模(3)与冲形顶模(6)之间的金属板材被冲压成形,控制上模座(2)抬起,重复将金属板材向右推进,使金属板材的前端部覆盖在第二折弯模(8)上,控制上模座(2)与下模座(1)扣合,第二支撑模(5)和第一折弯模(7)对经过第一之支撑模和第一折弯模(7)折弯后的金属板材的中部两侧进行折弯,并包裹在第二支撑模(5)外周,形成包边包边套,同时,截断模和截断模容腔(12)扣合,使得包裹在第二支撑模(5)外周的包边包边套脱离金属板材,第一支撑模(4)和第一折弯模(7)对冲压成形后的金属板材的边缘部两侧进行折弯,同时,冲形顶模(6)和冲形底模(3)将与其对应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成形,控制上模座(2)抬起,启动支撑气缸(11),支撑气缸(11)将支撑滑块(10)沿滑轨(9)向后拉动,使其位于第二支撑模(4)的后侧,启动脱料气缸(16),脱料气缸(16)将脱料顶板(17)向后推动,脱料顶板(17)带动包裹在第二支撑模(4)上的包边包边套脱离第二支撑模(4),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博李贯军李永振杨国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