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桨壳模锻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817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2
一种桨壳模锻件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桨壳模锻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针对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桨壳模锻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桨壳模锻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桨壳模锻件作为飞机发动机上的核心部件,有着高强度和高疲劳韧性的特点,采用AL

Si

Fe

Cu

Mg

Ni合金进行生产。该合金在锻造过程中随着变形量和温度的变化,晶粒尺寸也随着进行长大。为了达到最佳的使用性能,一般要求生产后的桨壳模锻件的内部晶粒尺寸均匀。常用的方法是控制模压变形速度来控制晶粒尺寸差异,但效率较低,且极易产生局部晶粒尺寸异常长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针对AL

Si

Fe

Cu

Mg

Ni合金生产桨壳模锻件的晶粒尺寸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桨壳模锻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一种桨壳模锻件,所述的桨壳模锻件含有的元素及质量分数:Cu为2.0%~2.5%、Mg为1.0%~1.7%、Fe为1.0%~1.3%、Ni为1.0%~1.3%、Si为0.1%~0.3%、Mn≤0.10%、Zn≤0.10%和Ti≤0.15%,余量为Al。
[0005]一种桨壳模锻件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06]步骤一、将尺寸为Φ390~440mm的AL

Si

Fe

Cu/>‑
Mg

Ni铝合金铸锭车皮、锯切,得到尺寸为(Φ350~360)
×
660mm的铸锭;将铸锭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465~475℃,并在465~475℃的温度条件下保温6~12h,得到保温后的铸锭;
[0007]步骤二、将保温后的铸锭依次进行墩粗和拔长,得到尺寸为265~275mm的模压用锻坯;将模压用锻坯进行表面圆滑过渡,将尖角打磨成圆角,再进行车皮、锯切,得到二次锯切后的锻坯;将二次锯切后的锻坯放置在模具内,在400~45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模压成型,然后进行喷丸处理,再粗加工使锻坯的最大壁厚小于80mm;
[0008]步骤三、将粗加工后的锻坯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525~540℃,并在525~54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4~8h,保温结束后冷却,得到模锻件;将模锻件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175~190℃,并在175~19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10~18h,冷却至室温,得到桨壳模锻件。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机加、墩粗和拔长以及模压成型(温度>400℃)工艺阶段的控制,有效去除AL

Si

Fe

Cu

Mg

Ni合金铸锭表面偏析层并有效降低锻件组织晶粒度。采用喷丸技术可以降低酸、碱洗造成的污染,并使锻件组织更加均匀致密。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桨壳锻件的抗拉性能高于标准40Mpa以上,屈服性能高于标准30Mpa以上,延伸率高于标准2%以上。
[0011]本专利技术可获得一种桨壳模锻件及其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压成型后锻坯的顶部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压成型后锻坯的底部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桨壳模锻件最终成品的顶部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桨壳模锻件最终成品的底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桨壳模锻件,所述的桨壳模锻件含有的元素及质量分数:Cu为2.0%~2.5%、Mg为1.0%~1.7%、Fe为1.0%~1.3%、Ni为1.0%~1.3%、Si为0.1%~0.3%、Mn≤0.10%、Zn≤0.10%和Ti≤0.15%,余量为Al。
[0017]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是:所述的桨壳模锻件中单个杂质≤0.05%,合计杂质≤0.10%,液态氢含量≤0.12mL/100g。
[0018]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9]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一种桨壳模锻件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0020]步骤一、将尺寸为Φ390~440mm的AL

Si

Fe

Cu

Mg

Ni铝合金铸锭车皮、锯切,得到尺寸为(Φ350~360)
×
660mm的铸锭;将铸锭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465~475℃,并在465~475℃的温度条件下保温6~12h,得到保温后的铸锭;
[0021]步骤二、将保温后的铸锭依次进行墩粗和拔长,得到尺寸为265~275mm的模压用锻坯;将模压用锻坯进行表面圆滑过渡,将尖角打磨成圆角,再进行车皮、锯切,得到二次锯切后的锻坯;将二次锯切后的锻坯放置在模具内,在400~45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模压成型,然后进行喷丸处理,再粗加工使锻坯的最大壁厚小于80mm;
[0022]步骤三、将粗加工后的锻坯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525~540℃,并在525~54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4~8h,保温结束后冷却,得到模锻件;将模锻件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175~190℃,并在175~19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10~18h,冷却至室温,得到桨壳模锻件。
[0023]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铸锭放置到带有强制风循环的加热炉内,加热炉的温度均匀性在
±
15℃之间,将铸锭在两小时内加热至465~475℃。
[0024]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0025]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将保温后的铸锭依次进行四次墩粗和三次拔长。
[0026]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三或四相同。
[0027]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五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完成四次墩粗和三次拔长后,锻坯温度为400~450℃。
[0028]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五相同。
[0029]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六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将尖角打磨成R30mm以上圆角。
[0030]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六相同。
[0031]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七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利用Φ0.6mm不锈钢珠对锻坯进行喷丸处理。
[0032]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七相同。
[0033]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至八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三中将粗加工后的锻坯放置到带有强制风循环的加热炉内,加热炉的温度均匀性在
±
5℃之间,将锻坯在两小时内加热至525~540℃;保温结束后在30s内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桨壳模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桨壳模锻件含有的元素及质量分数:Cu为2.0%~2.5%、Mg为1.0%~1.7%、Fe为1.0%~1.3%、Ni为1.0%~1.3%、Si为0.1%~0.3%、Mn≤0.10%、Zn≤0.10%和Ti≤0.15%,余量为A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桨壳模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桨壳模锻件中单个杂质≤0.05%,合计杂质≤0.10%,液态氢含量≤0.12mL/100g。3.如权利要求1

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桨壳模锻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将尺寸为Φ390~440mm的AL

Si

Fe

Cu

Mg

Ni铝合金铸锭车皮、锯切,得到尺寸为(Φ350~360)
×
660mm的铸锭;将铸锭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465~475℃,并在465~475℃的温度条件下保温6~12h,得到保温后的铸锭;步骤二、将保温后的铸锭依次进行墩粗和拔长,得到尺寸为265~275mm的模压用锻坯;将模压用锻坯进行表面圆滑过渡,将尖角打磨成圆角,再进行车皮、锯切,得到二次锯切后的锻坯;将二次锯切后的锻坯放置在模具内,在400~45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模压成型,然后进行喷丸处理,再粗加工使锻坯的最大壁厚小于80mm;步骤三、将粗加工后的锻坯放置到加热炉内,加热至525~540℃,并在525~5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聂焱杨瑞青于峰高永强石钰王大群贺文秀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轻特种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