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支撑杆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08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支撑杆及汽车,通过在撑杆内杆朝向撑杆外杆的末端增加限位筋,限位筋能够填充在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的间隙中,能够改善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间隙配合关系,避免因制造偏差产生的轮廓度、圆度、同轴度不足,产生撑杆外杆与撑杆内杆之间的撞击声,能够有效通过结构限位降低电动支撑杆之间在行驶路况下的振动噪声,且对电动支撑杆本身结构改动小。身结构改动小。身结构改动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支撑杆及汽车


[0001]本技术用于车辆的背门的支撑杆,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支撑杆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以家庭为单位的用车在日常生活中对汽车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对车辆整车感知体验的要求有所提高,其中车辆驾驶NVH性能便能直接影响用户的听觉感知。背门电动支撑杆的需求量对新用户的越来越多,它能提供更多自动化的体验。它的结构对背门连接和支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背门电动支撑杆满足了背门自动开闭的功能便利性,而撑杆本体在整车行驶下的NVH考虑不足。电动支撑杆工作原理:通过电机驱动内部机构使内杆相对外杆做伸缩运动。内、外杆分别连接于车体和背门侧,在闭合状态下配合关系为存在一定尺寸的间隙,受其内外杆内部机构布置的限制,和制造偏差(杆子的轮廓度、圆度、装配同轴度等),该间隙尺寸一致性不易控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不同程度的激励振动,内外杆之间必然发生撞击而产生振动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支撑杆及汽车,通过在撑杆内杆的末端增加限位筋,限位筋能够填充在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的间隙中,能够改善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间隙配合关系,避免因制造偏差产生的轮廓度、圆度、同轴度不足,产生撑杆外杆与撑杆内杆之间的撞击声,能够有效通过结构限位降低电动支撑杆之间在行驶路况下的振动噪声,且对电动支撑杆本身结构改动小。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支撑杆,包括:
[0006]撑杆外杆及撑杆内杆,撑杆外杆的一端用于与车体固定点铰接,撑杆内杆的一端用于与背门固定点铰接;
[0007]所述撑杆内杆朝向所述撑杆外杆的一端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限位筋,在所述撑杆内杆伸入至所述撑杆外杆中后,所述限位筋限位在所述撑杆内杆和所述撑杆外杆之间的间隙中。
[0008]优选地,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撑杆内杆和所述撑杆外杆之间的间隙形成间隙配合。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筋为多条,多条限位筋均匀分布到所述撑杆内杆的外周壁上。
[0010]优选地,所述限位筋与所述撑杆内杆一体成型。
[001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电动支撑杆。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通过在撑杆内杆的末端增加限位筋,当撑杆内杆伸入撑杆外杆中后,限位筋能够填充在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的间隙中,可改善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间隙配合关系,避免因制造偏差产生的轮廓度、圆度、同轴度不足,产生撑杆外杆与撑杆内杆之间的撞击声,能够有效通过结构限位降低电动支撑杆之间在行驶路况下的振动噪声,且对电动支撑杆本身结
构改动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装配的结构轴侧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撑杆外杆和车体固定点装配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撑杆内杆和背门固定点装配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撑杆内杆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撑杆内杆和撑杆外杆装配的剖视图;
[0019]1‑
撑杆外杆、2

撑杆内杆、3

车体固定点、4

背门固定点、5

限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接下来将结合本技术中的设计示意图来阐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由于需要保护本技术的核心技术点,故所展示的实施例仅时本技术的一部分内容,但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支撑杆,包括撑杆外杆1,撑杆内杆2。
[0022]撑杆外杆1与车体固定点3铰接,所述撑杆内杆2与背门固定点4铰接,撑杆外杆1和车体以及撑杆内杆2与背门之间的连接关系均属于现有技术。
[0023]本技术提出的电动支撑杆总成结构能够降低撑杆本体产生的振动噪声,提升整车行驶过程中的NVH品质。
[0024]参见图3、4,通过在撑杆内杆2朝向撑杆外杆1的末端外周壁上增加几个均匀布置的限位筋5,电动撑杆闭合状态下,限位筋5限位在撑杆内杆2和撑杆外杆1之间的间隙中,撑杆内杆2、撑杆外杆1之间配合尺寸改善。
[0025]参见图5,限位筋5和撑杆内杆2一体成型,与撑杆外杆1形成更加优良的配合关系。撑杆内杆2和限位筋5均采用塑料制成,在限位筋5填充到间隙中后,限位筋5形成与间隙的间隙配合,限位筋5减小了撑杆外杆1的振动幅度。
[0026]采用上述结构,使电动支撑杆内、外杆在同样的路况下,通过减小振动的幅度,改善振动噪声,整车行驶NVH有效提升。
[0027]通过在撑杆内杆的末端增加限位筋,当撑杆内杆2伸入撑杆外杆1中后,限位筋5能够填充在撑杆内杆2和撑杆外杆1的间隙中,能够改善撑杆内杆2和撑杆外杆1间隙配合关系,避免因制造偏差产生的轮廓度、圆度、同轴度不足,产生撑杆外杆1与撑杆内杆2之间的撞击声,能够有效通过结构限位降低电动支撑杆之间在行驶路况下的振动噪声,且对电动支撑杆本身结构改动小。
[0028]虽然本文只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几个实例进行了描述,但针对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而言,本技术可以在不超出其逻辑和基本框架下以更多其他方式实施。因此,本技术将不会局限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杆外杆(1)及撑杆内杆(2),撑杆外杆(1)的一端用于与车体固定点(3)铰接,撑杆内杆(2)的一端用于与背门固定点(4)铰接;所述撑杆内杆(2)朝向所述撑杆外杆(1)的一端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限位筋(5),在所述撑杆内杆(2)伸入至所述撑杆外杆(1)中后,所述限位筋(5)限位在所述撑杆内杆(2)和所述撑杆外杆(1)之间的间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蕤同唐昌楠李西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