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97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所述副蕈状芽孢杆菌于2022年9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455;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总氮、磷及COD,用于污水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生活用水量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加,生活污水如何科学、高效的处理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主要水体中的很多都含有氮、磷,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农业肥料及农药的使用使得其水质急剧下降,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从环保部的公报可得到,2423.70万吨、2352.70万吨和2294.60万吨的化学需氧量被排放从2012年到2014年这三年过程中。与此同时,大量的氨氮也被排放着。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排放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在呈现着一个逐年降低的过程,然而,根据具体数据来看会发现,排放污水污染物的浓度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0003]目前,国内外传统的高盐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生化法及生物物理

物化组合工艺,其中生物脱氮以其经济、高效、无残留污染的特性,成为污水脱氮的主要手段。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将其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目前,对水质净化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大约有以下几种: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白腐菌等。微生物法处理污染水体效果良好且具有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更加安全、环保、经济的特点,从而被广泛关注。
[0004]已有研究表明副蕈状芽孢杆菌对不同碳链长度的石油烃具有显着的降解效果;而且专利CN113755377A公开了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YC

02株,具有降尿酸的功效;专利CN114854630A公开了一株高效合成纳米硒的副蕈状芽孢杆菌1805(Bacillusparamycoides1805);专利CN115786192A公开了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GXUN74708及其应用,所述菌株GXUN74708不具有降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但是可以作为生物絮凝剂,能够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成分包括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于2022年9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45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能够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氨氮、总氮、磷、化学需氧量(COD),用于污水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微生物,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 IMPWW

002),所述副蕈状芽孢杆菌于2022年9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221455。
[0008]优选地,所述副蕈状芽孢杆菌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或其培养液在降解磷,和/或氨,和/或氮,和/或COD元素中的应用。
[001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或其培养液在制备降解磷,和/或氨,和/或氮,和/或COD的试剂中的应用。
[0011]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或其培养液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0012]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或其培养液在制备污水处理剂中的应用。
[0013]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为:将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或其培养液,或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复合菌剂接种到污水中处理即可。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24

48h,需氧类型好氧;其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能够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可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治理提供参考,所述菌株72h内能够有效去除工业污水中的COD、氨氮、总氮及总磷,去除率达到31%,95%,85%及95%,具有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降解氨氮、总氮、磷和有机物的潜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菌株IMPWW

002的形态学特征;
[0016]图2菌株IMPWW

002的系统发育树;
[0017]图3菌株IMPWW

002的系统发育树;
[0018]图4本申请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种子液处理模拟污水后的氨氮含量;
[0019]图5本申请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种子液处理模拟污水后的总氮含量;
[0020]图6本申请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种子液处理模拟污水后的总磷含量;
[0021]图7本申请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种子液处理模拟污水后的COD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列举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实施例1副蕈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和保藏
[0024]1.菌源
[0025]有效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磷、硫、有机物、重金属、表面活性剂的污泥。
[0026]2.培养基
[0027]肉汤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5g,水1000ml;pH 7.2

7.4。
[0028]3.菌株分离
[0029]将有效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磷、硫、有机物、重金属、表面活性剂的污泥取样,在无菌环境下,于肉汤固体培养基中进行首次划线实验,在30℃恒温箱中培养48h获得初步分离的单菌落,并进行二次划线,进行纯化,挑取单菌落接种到20mL新鲜的肉汤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期,即菌离心后有明显沉淀,体积最少200

300微升,4℃保存;共分离出六株菌株,其中一株命名为IMPWW

002,4℃保存。
[0030]4.菌株鉴定与保藏
[0031](1)形态学特征
[0032]如图1所示,上述菌株IMPWW

002在肉汤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乳白色大菌落,边缘不规则,表面粗糙。
[0033](2)16S rDNA序列分析
[0034]对上述菌株IMPWW

002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细菌的16S rDNA序列在不同的物种间是高度保守的,不同的物种间序列是不一样的,因而对此序列通过PCR扩增、测序,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后,则可判定细菌种类,将其划分到属或种。
[0035]将IMPWW

002菌株接种到肉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IMPWW

002,所述副蕈状芽孢杆菌于2022年9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45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蕈状芽孢杆菌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蕈状芽孢杆菌或其培养液在降解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栋陈积红雷彩荣张苗苗胡林刚张录卫胡正国周利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