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及应用其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83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及应用其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涉及软管灌装设备领域,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手指气缸,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拼合形成用于插入软管内的插入柱体,插入柱体的外径小于软管的内径,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远离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手指气缸两个手指的动作可以带动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进行张合运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拼合后可以伸入软管内,而张开后则可以从内部撑起软管,进而配合机械臂实现软管的转运,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分别为一体结构,结构强度高,不易在夹持的过程中折断,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及应用其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软管灌装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及应用其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速软管灌装机的空管物料在灌装前,需要进行空管物料的取管及输送到灌装机上,以便于后续的灌装动作,现有技术中采用上管模具将软管夹持后配合机械臂转移到灌装机上,该模具为整体式插入软管同时应用气动膨胀原理取管,具体原理可参考申请号为“201910631083.7”,名称为“一种内撑式夹具”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内撑夹具或者网上售卖的气动手指夹圆柱内撑硅胶膨胀夹具PZG

14

15,主要就是通过膨胀弹性件的膨胀以达到夹持物体的目的,应用在软管夹持时,其前端会设置锥形的导向头,便于该夹具进入到软管内,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其存在以下问题:
[0003]①
上管模具采用分体设计,即锥形导向头通过小于弹性件内径的连接杆与内撑夹具本体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容易松动,需频繁紧固,如果松动情况下未及时紧固处理,可能出现由于连接杆自身直径较小而导致的在插管时容易别断,增加损耗,而且别断后脱落混入产品的问题;
[0004]②
上管模具中的膨胀弹性件采用硅胶材质,张紧时可保护软管内壁,但硅胶材质较软,表面摩擦力大,长时间重复插管摩擦,容易变形,抓管时刮蹭管壁,造成管体变形;
[0005]③
在使用前需要根据待夹持软管的尺寸制作相应的上管模具尺寸,但是软管在转运过程会有不同程度变形,以及人工装盒产生的偏差,实际使用中上管模具并不能良好的匹配软管,造成抓管刮蹭、撞管的风险增高;
[0006]④
连接杆作为气体的运输通道,需要将其进行加工并打孔作为气体的出口,降低其结构强度,导致其较为脆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断裂或别断,使用寿命较低;
[0007]⑤
上管模具组合零部件较多,卫生死角多,加上人工频繁干预紧固,存在物料安全隐患。
[0008]因此人们亟需一种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且能够降低软管损伤率的软管夹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及应用其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手指气缸两个手指的动作可以带动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进行张合运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拼合后可以伸入软管内,而张开后则可以从内部撑起软管,进而配合机械臂实现软管的转运,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分别为一体结构,结构强度高,不易在夹持的过程中折断,使用寿命长。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手指气缸,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拼合形成用于插入
软管内的插入柱体,所述插入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软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远离所述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插入柱体靠近所述软管的端部呈子弹头形。
[0012]优选的,所述插入柱体对应所述软管的部分的轴向截面为圆形。
[0013]优选的,所述插入柱体靠近所述软管的端部外壁光滑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上均设置有用于在撑起软管时防止软管脱离的凹槽。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材质为不锈钢。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软管夹持结构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包括若干个呈直线设置的所述软管夹持结构、滑动气缸、支架以及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架连接,若干个所述软管夹持结构均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软管夹持结构与所述滑动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软管夹持结构的滑动方向平行。
[0017]优选的,两端最外侧所述软管夹持结构分别与所述滑动气缸的伸缩端连接,相邻所述软管夹持结构之间设置有等长的定位带,且两个所述滑动气缸的伸长方向相反。
[0018]优选的,所述软管夹持结构通过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的滑轨上,所述定位带与所述滑座可拆卸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滑轨,每条所述滑轨上交错设置有数量等同的所述滑座,所述软管夹持结构设置在所述滑座靠近另一条所述滑轨的一端,两条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座连接的所述软管夹持结构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整体最外侧所述滑座与所述滑动气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对应另一条滑轨上与所述滑动气缸连接的所述滑座的位置设置有拉伸座,所述拉伸座与另一条滑轨上与所述滑动气缸连接的所述滑座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上靠近所述拉伸座的所述滑座通过拉伸带与所述拉伸座连接,所述拉伸带的长度为所述定位带长度的一半。
[0020]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1]1、本技术中通过手指气缸两个手指的动作可以带动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进行张合运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拼合后可以伸入软管内,而张开后则可以从内部撑起软管,进而配合机械臂实现软管的转运,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分别为一体结构,结构强度高,不易在夹持的过程中折断,使用寿命长。
[0022]2、本技术中将插入柱体的端部设置成子弹头形,即使软管在运输过程中或人工装盒过程中产生了形变或偏差,插入柱体依旧能够更好的伸入到软管中。
[0023]3、本技术中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上凹槽的设置能够在夹持软管的过程中,使对应凹槽部分的软管处产生微量凹陷,能够提高对软管的夹持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软管夹持结构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软管夹持结构拼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含定位带);
[0029]其中,1、软管夹持结构;2、第一夹臂;3、第二夹臂;4、手指气缸;5、凹槽;6、支架;7、滑动气缸;8、定位带;9、滑座;10、滑轨;11、拉伸座;12、压块连接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及应用其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手指气缸两个手指的动作可以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手指气缸,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拼合形成用于插入软管内的插入柱体,所述插入柱体的外径小于所述软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远离所述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手指气缸的两个手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柱体靠近所述软管的端部呈子弹头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柱体对应所述软管的部分的轴向截面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柱体靠近所述软管的端部外壁光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上均设置有用于在撑起软管时防止软管脱离的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材质为不锈钢。7.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软管夹持结构的软管灌装机自动取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呈直线设置的所述软管夹持结构、滑动气缸、支架以及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自由端与所述支架连接,若干个所述软管夹持结构均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仕汝李进张德春李必江缪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