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78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涉及管桩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组件、转动组件和圆盖,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安装组件上,所述圆盖设置在安装组件上;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块,所述上模座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圈,所述上模座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螺纹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圆盖与上螺纹柱和下螺纹柱螺纹连接在一起、旋转盖与上连接圈和下连接圈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还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的设置,使得混凝土在模具组件内成型之后,可以方便将其取出进行使用,所需要取出管桩的空间较小,且结构简单方便,可以一直循环使用。可以一直循环使用。可以一直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管桩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管桩是建筑行业常用的部件,在铁道系统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管桩在制造时需要先搭建模板,在模板内放置钢筋笼,然后在模板内浇灌混凝土,混凝土凝结后将模板拆除。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 215038740 U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属于混凝土制造
其包括底座、水平轴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旋转筒以及活动插接于所述旋转筒内的若干定型杆,所述旋转筒内部具有型腔,所述旋转筒的其中一端开设有混凝土进入型腔的进料口。管桩制造时,先在旋转筒内插入定型杆,再将混凝土从进料口倒入型腔内,再转动旋转筒,使混凝土在旋转筒内滚动,使混凝土附着在旋转筒的内侧壁上,当混凝土凝结之后就形成管桩,定型杆穿设于管桩上使管桩形成连接孔,最后将管桩从旋转筒内取出,旋转筒下次还可使用,省去工作人员搭建模板和拆除模板的麻烦,使制造管桩较为简单。
[0004]现有技术在使用的时候,混凝土在型腔内成型之后,需要将其取出进行使用,但是在将成型好的管桩从旋转筒内取出的时候不太方便,需要将整个旋转筒从成型好的管桩的头尾处移动滑出,这使得需要较大的空间才将旋转筒取下,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来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的将成型好的管桩从旋转筒内取出的时候不太方便,需要将整个旋转筒从成型好的管桩的头尾处移动滑出,这使得需要较大的空间才将旋转筒取下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包括:安装组件、转动组件和圆盖,所述转动组件安装在安装组件上,所述圆盖设置在安装组件上;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块,所述上模座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圈,所述上模座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螺纹柱,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圈,所述下连接圈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下模座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螺纹柱,所述下模座的两次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
[0007]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块的外表面与下固定块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螺纹柱的外表面与圆盖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柱的外表面与圆盖的内表面螺纹连接,通过圆盖的设置,使得可以将上螺纹柱和下螺纹柱连接在一起,进而可以封闭住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一端的连接口,使得混凝土灌注进去之后不会流出。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架,所述
底座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外表面中心处转动连接有旋转架,通过多个支撑架的设置,方便模具组件的放置和转动,和方便放置电机,达到给电机和模具组件提供支撑的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盖,通过旋转盖的设置,达到封闭模具组件的效果,使得混凝土不会流出,然后通过电机的设置,通过带动旋转盖进而使得模具组件跟着一起转动,进而使得混凝土可以在模具组件中更好、更均匀的成型。
[0010]优选的,所述旋转架的上表面滑动贯穿有多个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表面与上固定块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下固定块的内表面与连接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均螺纹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底座的下表面靠近拐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通过连接杆的设置,使得可以将模具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给模具组件提供支撑和方便其旋转的效果,避免模具组件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旋转的频率不一致,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成型。
[0011]优选的,所述旋转盖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圈,且固定圈的一侧外表面与上连接圈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圈的后表面与下连接圈的前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圈的设置,达到方便旋转盖固定连接在模具组件上,进而方便电机带动其一起旋转。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圆盖与上螺纹柱和下螺纹柱螺纹连接在一起、旋转盖与上连接圈和下连接圈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还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的设置,使得混凝土在模具组件内成型之后,可以方便将其取出进行使用,所需要取出管桩的空间较小,且结构简单方便,可以一直循环使用。
[0014]2、本技术中,通过旋转架、连接杆和限位块的设置,使得模具组件的一端可以有支撑的力量,避免模具组件的一端被电机带动旋转的时候,另一端因为没有支撑的力量导致两端旋转的频率不一致,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的成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的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的上模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1、安装组件;2、转动组件;3、圆盖;4、模具组件;101、底座;102、支撑架;103、连接块;104、旋转架;105、限位块;106、连接杆;107、万向轮;201、电机;202、旋转盖;203、固定圈;401、上模座;402、上固定块;403、上连接圈;404、上螺纹柱;405、下连接圈;406、挡板;407、下模座;408、下螺纹柱;409、下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
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包括:安装组件1、转动组件2和圆盖3,转动组件2安装在安装组件1上,圆盖3设置在安装组件1上;模具组件4,模具组件4包括上模座401,上模座401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块402,上模座40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圈403,上模座40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螺纹柱404,上模座401的下表面设置有下模座407,所述下模座407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圈405,下连接圈405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406,下模座407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螺纹柱408,下模座407的两次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409。
[0024]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1)、转动组件(2)和圆盖(3),所述转动组件(2)安装在安装组件(1)上,所述圆盖(3)设置在安装组件(1)上;模具组件(4),所述模具组件(4)包括上模座(401),所述上模座(401)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块(402),所述上模座(40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圈(403),所述上模座(401)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上螺纹柱(404),所述上模座(401)的下表面设置有下模座(407),所述下模座(407)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圈(405),所述下连接圈(405)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406),所述下模座(407)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下螺纹柱(408),所述下模座(407)的两次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4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块(402)的外表面与下固定块(409)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螺纹柱(404)的外表面与圆盖(3)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柱(408)的外表面与圆盖(3)的内表面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应兵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鼎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