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动性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成的成型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37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流动性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成的成型品。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因流动性高而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而且由其制成的成型品具有优异的刚性和抗冲击性的平衡并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低,因此可有效地用作汽车的内外饰材。因此可有效地用作汽车的内外饰材。因此可有效地用作汽车的内外饰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流动性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成的成型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流动性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成的成型品。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成的聚丙烯树脂成型品,所述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在基于醚类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存在下制得并且因流动性高而具有优异的成型性,所述成型品具有优异的刚性和抗冲击性的平衡并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低。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树脂是一种通用树脂,由于其优异的经济性、机械性能、成型性和耐化学性,而被广泛用作汽车内外饰部件、电气和家电产品的部件、建筑和工业用材、膜、管及电线等的材料。
[0003]具体地,已有尝试将通过注塑成型聚丙烯树脂而制成的成型品用作汽车的内外饰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部件的重量减轻,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此外,由于聚丙烯树脂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树脂更加低廉,不仅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还具有易于回收利用的优点。
[0004]就用于汽车内外饰材的聚丙烯树脂而言,由于汽车部件的特性上需要大型化和轻量化,因此需具有高流动性,并且为了汽车乘员的安全,需具有非常高的刚性和抗冲击性的平衡以及高延伸率。
[0005]此外,用于汽车内外饰材的聚丙烯树脂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含量应较低。在用于汽车内外饰材的聚丙烯树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取决于高流动性丙烯

乙烯嵌段共聚物树脂中所含的低聚物成分,这种低聚物成分挥发后附着在玻璃或塑料类的透明窗上,从而引发透明性降低的问题。
[0006]为了改善这一点,美国专利公告号8,344,069中公开了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催化剂而获得,并且包含具有1.5至5.0的窄分子量分布的均聚聚丙烯。然而,该聚丙烯树脂组合物虽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少,但存在成型品刚性不佳的缺点。
[0007]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2008/13548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材的组合物,其包含在茂金属催化剂存在下获得的聚丙烯和弹性体。然而,该组合物也同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少,但存在成型品刚性不佳的缺点。
[0008]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2015/194685中公开了一种组合物,其包含通过将乙烯

丙烯橡胶共聚物分散在均聚聚丙烯中而获得的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树脂。然而,虽然组合物因均聚聚丙烯的宽分子量分布而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存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较高的局限性。
[0009]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汽车内外饰材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具有优异的刚性和抗冲击性的平衡并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低。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告号8,344,069;
[0013](专利文献2)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2008/135483;
[0014](专利文献3)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2015/194685。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技术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高流动性而具有优异的成型性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制成的聚丙烯树脂成型品、尤其是作为汽车内外饰材的聚丙烯树脂成型品,其具有优异的刚性和抗冲击性的平衡并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低。
[0018]技术方案
[00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由丙烯均聚物或乙烯

丙烯无规共聚物与乙烯

丙烯橡胶共聚物在反应器内分段聚合而成的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其中,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在基于醚类内给电子体的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的存在下制得,并且当在230℃下以2.16kg负荷条件进行测定时,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0g/10min至160g/10min,在室温下用二甲苯溶剂从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中提取出的橡胶成分(溶剂提取物或二甲苯可溶物)的含量与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的比(XS/C2)为2.2至3.3,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满足以下数学式1。
[0020]【数学式1】
[0021]VOC<123
×
log
10
(MI)

50
[0022]在上述数学式1中,VOC表示将1g的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放入小瓶中密封并在180℃下进行1小时的加热预处理后,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小瓶内的气体相进行测定而得的碳原子数为12至18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ppm);MI表示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熔融指数(g/10min),其为50至160g/10min。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可通过使二烷氧基镁与钛化合物和醚类内给电子体在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制得。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醚类内给电子体可单独包含醚类内给电子体,或者可为包含30摩尔%或以上的醚类内给电子体和70摩尔%或以下的非醚类内给电子体的混合内给电子体。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醚类内给电子体可包含1,3

二醚类化合物。更具体地,醚类内给电子体可包含选自2

(2

乙基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异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仲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环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叔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2

苯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2

环己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对氯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二苯基甲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包含由丙烯均聚物或乙烯

丙烯无规共聚物与乙烯

丙烯橡胶共聚物在反应器内分段聚合而成的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其中,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在基于醚类内给电子体的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的存在下制得,并且当在230℃下以2.16kg负荷条件进行测定时,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熔融指数为50g/10min至160g/10min,在室温下用二甲苯溶剂从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中提取出的橡胶成分(溶剂提取物或二甲苯可溶物)的含量与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的比(XS/C2)为2.2至3.3,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满足以下数学式1,【数学式1】VOC<123
×
log
10
(MI)

50,在上述数学式1中,VOC表示将1g的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放入小瓶中密封并在180℃下进行1小时的加热预处理后,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小瓶内的气体相进行测定而得的碳原子数为12至18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ppm);MI表示乙烯

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熔融指数(g/10min),其为50至160g/10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通过使二烷氧基镁与钛化合物和醚类内给电子体在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类内给电子体单独包含醚类内给电子体;或醚类内给电子体为混合内给电子体,其包含30摩尔%或以上的醚类内给电子体和70摩尔%或以下的非醚类内给电子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类内给电子体包含1,3

二醚类化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醚类内给电子体包含选自2

(2

乙基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异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仲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环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叔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2

苯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2

环己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对氯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二苯基甲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1

萘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对氟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1

十氢萘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对丁基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环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乙基

1,3

二乙氧基丙烷、2,2

二环戊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丙基

1,3

二乙氧基丙烷、2,2

二丁基

1,3

二乙氧基丙烷、2

甲基
‑2‑
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苄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环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甲基环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双(对氯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双(2

苯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双(2

环己基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异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2

乙基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双(2

乙基己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双(对甲基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甲基
‑2‑
异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异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苯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苄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

异丙基
‑2‑
环戊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双(环己基甲
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异丁基

1,3

二乙氧基丙烷、2,2

二异丁基

1,3

二丁氧基丙烷、2

异丁基
‑2‑
异丙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仲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2,2

二叔丁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大镐李泳周全龙成金成贤
申请(专利权)人:韩华道达尔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