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36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0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一种耳机,机芯模组包括机芯壳体、换能装置、第一传振片、振动面板和连接件,换能装置通过第一传振片悬挂在机芯壳体内,机芯壳体包括内筒壁、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在换能装置的振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换能装置的两侧,第一端壁设有安装孔,振动面板位于机芯壳体外,并用于与用户的皮肤接触,连接件的一端与振动面板连接,另一端经由安装孔伸入机芯壳体内,并与换能装置连接;振动面板的面积大于安装孔的面积,安装孔的面积大于连接件的面积。如此,机芯壳体位于换能装置的振动方向上的两个端壁产生的漏音在远场反相相消,有利于降低耳机的漏音,还允许较少甚至无需开设降漏音孔,有利于提高耳机的防水防尘性能。的防水防尘性能。的防水防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0001]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0月2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2326083、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耳机”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相关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0002]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0003]耳机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可以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配合使用,以便于为用户提供听觉盛宴。其中,按照耳机的工作原理,一般可以分为气导式耳机和骨导式耳机;按照用户佩戴耳机的方式,一般又可以分为头戴式耳机、耳挂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按照耳机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一般还可以分为有线式耳机和无线式耳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包括机芯模组,所述机芯模组包括机芯壳体、换能装置、第一传振片、振动面板和连接件,所述换能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振片悬挂在所述机芯壳体的容置腔内,所述机芯壳体包括内筒壁以及与所述内筒壁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在所述换能装置的振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换能装置的相背两侧,并与所述内筒壁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端壁设有安装孔,所述振动面板位于所述机芯壳体外,并用于与用户的皮肤接触,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振动面板连接,另一端经由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机芯壳体内,并与所述换能装置连接;其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振动面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的面积,所述安装孔的面积大于所述连接件的面积。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振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振片位于所述第一端壁靠近所述第二端壁的一侧。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安装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传振片的面积。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内筒壁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仅通过一通道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所述通道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
[0010]或者,所述容置腔仅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通道经一声滤波器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
[0011]或者,所述容置腔仅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一
通道的开口面积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0%。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的杨氏模量分别大于或者等于2000Mpa。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安装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端壁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0.6。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和所述容置腔配合形成一亥姆霍兹共振腔,所述亥姆霍兹共振腔的峰值谐振频率小于或者等于4kHz。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亥姆霍兹共振腔的峰值谐振频率小于或者等于1kHz。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安装孔的面积和所述连接件的面积之差与所述安装孔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0.5。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形状与所述连接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对应的多边形,或者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形状与所述连接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对应的圆形;
[0018]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2mm。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或者等于0.1mm且小于或者等于1mm。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振动面板的中心区域连接;
[0021]或者,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绕所述振动面板平行于所述振动方向的中心线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相应的一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换能装置连接;
[0022]或者,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振动面板的中心区域连接,剩余的所述连接件绕位于所述振动面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通过相应的一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换能装置连接。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面板的杨氏模量大于或者等于3000Mpa。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一端壁的刚度之差的绝对值与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一端壁的刚度中较大者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0.4;和/或,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二端壁的刚度之差的绝对值与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二端壁的刚度中较大者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0.4。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振动面板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端壁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介于0.3与1.6之间。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振动方向上,所述振动面板的厚度介于0.3mm与3mm之间;和/或,所述振动面板与所述第一端壁之间的间隙介于0.5mm与3mm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端壁背离所述第二端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端壁背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之间的间距介于6mm与16mm之间。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面板背离所述换能装置的一侧包括用于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皮肤接触区和至少部分不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气导增强区,所述振动面板通过所述气导增强区带动所述耳机外部的空气振动形成声波。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气导增强区至少部分指向用户耳部的外耳道入口,以允许所述声波指向所述外耳道入口。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导增强区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皮肤接触区倾斜,并朝
向所述换能装置延伸,且所述气导增强区相对于所述皮肤接触区的倾斜角介于0与75
°
之间;
[0030]和/或,所述气导增强区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1mm。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面板具有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且彼此正交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所述振动面板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振动面板在所述短轴方向上的尺寸;其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长轴方向指向用户头顶,所述短轴方向指向用户耳部的外耳道入口。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振动面板呈椭圆形或者圆角矩形或者跑道形设置。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芯壳体还包括与所述机芯壳体靠近所述振动面板的一端连接的围边,所述围边环绕所述振动面板;其中,在非佩戴状态下,所述围边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振动面板间隔设置,所述振动面板背离所述换能装置的一侧在所述振动方向上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围边背离所述换能装置的一侧。
[00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围边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所述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机芯模组,所述机芯模组包括机芯壳体、换能装置、第一传振片、振动面板和连接件,所述换能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振片悬挂在所述机芯壳体的容置腔内,所述机芯壳体包括内筒壁以及与所述内筒壁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在所述换能装置的振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换能装置的相背两侧,并与所述内筒壁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端壁设有安装孔,所述振动面板位于所述机芯壳体外,并用于与用户的皮肤接触,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振动面板连接,另一端经由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机芯壳体内,并与所述换能装置连接;其中,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振动面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的面积,所述安装孔的面积大于所述连接件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振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振片位于所述第一端壁靠近所述第二端壁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安装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传振片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内筒壁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仅通过一通道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所述通道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或者,所述容置腔仅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通道经一声滤波器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或者,所述容置腔仅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所述耳机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为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面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开口面积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的杨氏模量分别大于或者等于2000Mpa。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安装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端壁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0.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和所述容置腔配合形成一亥姆霍兹共振腔,所述亥姆霍兹共振腔的峰值谐振频率小于或者等于4kHz。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腔的峰值谐振频率小于或者等于1kHz。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安装孔的面积和所述连接件的面积之差与所述安装孔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0.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形状与所述连接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对应的多边形,或者所述安装孔的开口形状与所述连接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对应的圆形;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大于0且小于或者等于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或者等于0.1mm且小于或者等于1mm。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振动面板的中心区域连接;或者,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绕所述振动面板平行于所述振动方向的中心线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相应的一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换能装置连接;或者,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振动面板的中心区域连接,剩余的所述连接件绕位于所述振动面板的中心区域的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分别通过相应的一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换能装置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面板的杨氏模量大于或者等于3000Mpa。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一端壁的刚度之差的绝对值与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一端壁的刚度中较大者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0.4;和/或,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二端壁的刚度之差的绝对值与所述振动面板的刚度和所述第二端壁的刚度中较大者之间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0.4。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振动面板的面积与所述第一端壁的面积之间的比值介于0.3与1.6之间。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方向上,所述振动面板的厚度介于0.3mm与3mm之间;和/或,所述振动面板与所述第一端壁之间的间隙介于0.5mm与3mm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端壁背离所述第二端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端壁背离所述第一端壁的一侧之间的间距介于6mm与16mm之间。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面板背离所述换能装置的一侧包括用于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皮肤接触区和至少部分不与用户的皮肤接触的气导增强区,所述振动面板通过所述气导增强区带动所述耳机外部的空气振动形成声波。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佩戴状态下,所述气导增强区至少部分指向用户耳部的外耳道入口,以允许所述声波指向所述外耳道入口。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导增强区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皮肤接触区倾斜,并朝向所述换能装置延伸,且所述气导增强区相对于所述皮肤接触区的倾斜角介于0与75
°
之间;和/或,所述气导增强区沿所述振动方向的正投影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1m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面板具有垂直于所述振动方向且彼此正交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所述振动面板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振动面板在所述短轴方向上的尺寸;其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长轴方向指向用户头顶,所述短轴方向指向用户耳部的外耳道入口。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振动方向观察,所述振动面板呈椭圆形或者圆角矩形或者跑道形设置。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壳体还包括与所述机芯壳体靠近所述振动面板的一端连接的围边,所述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峻江王跃强钟雷才志崔超杰周伟华张莹莹程丕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