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86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1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包括:壳体;第一扬声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扬声器与壳体上的第一孔部、第二孔部分别声学耦合,第一扬声器在第一电信号的驱动下,分别通过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输出具有相位差的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以及第二扬声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二扬声器在第二电信号的驱动下输出第三声波,其中,在目标频率范围内,第一声波、第二声波和第三声波相互叠加,使得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说明书涉及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1、为了解决声学输出装置的漏音问题,通常利用两个或多个声源,发出两个相位相反的声信号。在远场条件下两个相位反相的声源到达远场中某点的声程差基本可忽略,因此两个声信号可以相互抵消,以降低远场漏音。该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降低漏音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高频漏音的波长更短,在远场条件下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相较于波长不可忽略,导致两个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无法抵消。又例如,当声学输出装置的声学传输结构发生谐振时,声学输出装置的出声口实际辐射的声信号的相位与声波产生位置的原始相位存在一定相位差,并且在传输的声波中增加额外的谐振峰,导致声场分布混乱且难以保证高频下远场的降漏音效果,甚至可能增大漏音。

2、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指向性声场的声学输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包括:壳体;第一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扬声器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孔部、第二孔部分别声学耦合,所述第一扬声器在第一电信号的驱动下,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输出具有相位差的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以及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扬声器在第二电信号的驱动下输出第三声波,其中,在目标频率范围内,所述第一声波、所述第二声波和所述第三声波相互叠加,使得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第一扬声器形成双声源,第二扬声器形成单声源,通过单声源与双声源的结合,调整声学输出装置的声场,使声学输出装置获得良好的指向性声场,进而改善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漏音问题。

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振膜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声学耦合;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后腔内,所述第二扬声器通过与所述后腔声学耦合的所述第二孔部输出所述第三声波。此时,第一扬声器的后腔作为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的共用腔体,该共用腔体通过第二孔部输出的第二声波、第三声波与第一扬声器的前腔输出的第一声波叠加,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振膜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声学耦合;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孔部,所述第二扬声器通过所述第三孔部输出所述第三声波;所述第三孔部到与所述后腔声学耦合的所述第二孔部的距离大于0mm且不大于10mm。第一扬声器的前腔、后腔分别输出的第一声波、第二声波,第二扬声器与第三孔部声学耦合的声学腔体输出第三声波,第一声波、第二声波、第三声波叠加,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调制器,所述调制器根据预设幅频调整方式对驱动所述第二扬声器的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调制。根据预设幅频调整方式对第二电信号进行调制,方便快捷,无需额外操作,从而使第二扬声器输出的第三声波能够与第一扬声器输出的第一声波、第二声波在声学输出装置特定方向的远场位置处叠加相消后的声压较小(例如接近零),且在该特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对应的远场位置处的声压较大,以使上述两位置处的声压级差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声压级阈值,从而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麦克风阵列,所述麦克风阵列用于估计预设位置的声音信号,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调制器,根据所述麦克风阵列采集到的所述声音信号,所述调制器对驱动所述第二扬声器的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器根据麦克风阵列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对第二电信号进行的调制,实时且精准,能够更好地使第二扬声器输出的第三声波能够与第一扬声器输出的第一声波、第二声波在声学输出装置特定方向的远场位置处叠加相消后的声压较小(例如接近零),且在该特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对应的远场位置处的声压较大,以使上述两位置处的声压级差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声压级阈值,从而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00hz-800hz的范围内,所述第一扬声器在所述第二孔部处的输出的所述第二声波的声压级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在所述第二孔部或所述第三孔部处输出的所述第三声波的声压级的差值不小于6db。在100hz-800hz的低频范围内,通过设计第一扬声器与第二扬声器的输出的声压级差,使得第一声波、第二声波、第三声波相互叠加时,第三声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第一声波与第二声波可以视为双声源相互叠加,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双声源指向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扬声器具有第一谐振频率,所述后腔具有第二谐振频率,在所述第一谐振频率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之间,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相位差不小于150°,以使得第一电信号驱动第一扬声器产生的输出与第二电信号驱动第二扬声器产生的输出可以在声学输出装置的特定方向的远场位置处叠加相消,使该远场位置处的声压较小(例如,接近零),且在该特定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对应的远场位置处的声压较大,以使上述两位置处的声压级差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声压级阈值,以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频率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之间的频段包括1khz-4khz的范围,以使第一谐振频率与第二谐振频率可以落在实现心形指向性的频率范围外,使得声学输出装置可以在人耳敏感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心形指向性,提升用户的收音效果。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khz的频点处,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相位差不小于200°;在4khz的频点处,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相位差不小于150°。通过对特定频点处的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差进行设计,可以去除第一谐振频率(1khz附近)与第二谐振频率(4khz附近)处第二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和第一扬声器辐射的声波的相位的反转变化的影响,保证第二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和第一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在声学输出装置的特定方向的远场保持相反的相位,使得第二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和第一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在该远场处能够叠加相消,使该远场处叠加相消后的声压较小(例如接近零),以使该特定方向的远场处与该特定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远场的声压级差的绝对值不小于预设声压级阈值,从而使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呈指向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扬声器通过所述第二孔部或所述第三孔部输出所述第三声波,所述后腔具有第二谐振频率,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位于3khz-5khz之间,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前后的两个频点处,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差不小于100°,以去除第二谐振频率处第二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和第一扬声器辐射的声波的相位的反转变化的影响,第二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和第一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在声学输出装置的特定方向的远场保持相反的相位,使得第二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和第一扬声器辐射的声波在该远场处能够叠加相消,使该远场处叠加相消后的声压较小(例如接近零),以使该特定方向的远场处与该特定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振膜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声学耦合;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后腔内,所述第二扬声器通过与所述后腔声学耦合的所述第二孔部输出所述第三声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振膜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声学耦合;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调制器,所述调制器根据预设幅频调整方式对驱动所述第二扬声器的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调制。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麦克风阵列,所述麦克风阵列用于估计预设位置的声音信号,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100Hz-800Hz的范围内,所述第一扬声器在所述第二孔部处的输出的所述第二声波的声压级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在所述第二孔部或所述第三孔部处输出的所述第三声波的声压级的差值不小于6dB。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具有第一谐振频率,所述后腔具有第二谐振频率,在所述第一谐振频率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之间,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相位差不小于15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频率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之间的频段包括1kHz-4kHz的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1kHz的频点处,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相位差不小于200°;在4kHz的频点处,所述第二电信号与所述第一电信号的相位差不小于150°。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通过所述第二孔部或所述第三孔部输出所述第三声波,所述后腔具有第二谐振频率,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位于3kHz-5kHz之间,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前后的两个频点处,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差不小于100°。

11.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具有第三谐振频率,所述第三谐振频率位于5kHz-8kHz之间,在所述第三谐振频率前后的两个频点处,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差不小于10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表现为:所述声学输出装置的远场辐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的声压级差的绝对值不小于6dB。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相反方向包括所述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孔部的连线所对应的一对相反方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振膜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声学耦合;所述第二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后腔内,所述第二扬声器通过与所述后腔声学耦合的所述第二孔部输出所述第三声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包括第一振膜,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振膜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设有前腔与后腔,所述前腔和所述后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声学耦合;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输出装置还包括调制器,所述调制器根据预设幅频调整方式对驱动所述第二扬声器的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调制。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麦克风阵列,所述麦克风阵列用于估计预设位置的声音信号,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100hz-800hz的范围内,所述第一扬声器在所述第二孔部处的输出的所述第二声波的声压级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在所述第二孔部或所述第三孔部处输出的所述第三声波的声压级的差值不小于6db。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具有第一谐振频率,所述后腔具有第二谐振频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真梁家宁张磊齐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