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84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免疫治疗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和利用该单域抗体构建的靶向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CAR)以及工程化的免疫效应细胞。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和CAR以及工程化的免疫效应细胞在制备治疗CD22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制备治疗CD22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制备治疗CD22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免疫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其构建的靶向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以及工程化的免疫效应细胞。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治疗受试者疾病或障碍的方法,尤其涉及基于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免疫疗法。

技术介绍

[0002]CD22是一种B淋巴细胞系分化抗原,又称为BL

CAM、B3、Leu

14、Lyb

8和Siglec

2,已被证明由B淋巴细胞特异性表达,并且作为B淋巴细胞活化的负调节剂在功能上非常重要。CD22是一种抑制性共受体,可下调BCR信号,阻断B细胞过度刺激,在维持边缘区B细胞群、最佳B细胞抗原受体诱导增殖和B细胞更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CD22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表达,使其成为癌症治疗的有希望的靶点。此外,还有研究者提出通过靶向CD22选择性调节B细胞活性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0003]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作为一种免疫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尤其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原理为通过基因修饰,使T细胞表达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结构(单链抗体),并在该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后,激活其下游的免疫共刺激因子与T细胞,从而活化T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CAR的结构一般由胞外抗原结合结构域(常为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单链抗体)、铰链区、跨膜结构域和胞内信号转导结构域四部分组成。目前根据胞内信号转导结构域加入共刺激分子的数量,通常将CAR结构分为第一代(无共刺激分子)、第二代(包含一种共刺激分子)和第三代(包含两种共刺激分子),目前在上市产品和临床研究阶段中应用最多的是第二代CAR结构。
[0004]尽管人类在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并且目前的标准治疗存在相当程度的短期和长期毒性。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有望克服化疗耐药和治疗相关的潜在毒性。其中最有前景的是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

T)细胞治疗,其可以突破MHC限制性,直接识别肿瘤抗原。目前CAR

T细胞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已经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以CD19作为靶抗原的CAR

T细胞免疫治疗已获得突破性进展。但靶向CD19 CAR

T也不是普遍有效的,并且靶抗原的丢失作为免疫治疗后的肿瘤逃逸机制,限制了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治疗效果。CD19 CAR

T在治疗B

ALL期间的肿瘤细胞逃避机制主要包括CD19的选择性剪接、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因此,今后还需考虑通过选择新的CAR

T治疗靶点或与CD19 CAR

T联合应用,或构建多靶点CAR

T,进一步增强CAR

T细胞的抗肿瘤靶向潜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治疗后的复发率。
[0005]与CD19抗原相似,CD22同样是B细胞限制性表达,不表达于其他实质细胞,亦不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因此作为B细胞肿瘤抗原的特异性高,已经成为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理想治疗靶点。另外,CD22与CD19在肿瘤细胞表面具有广泛的共表达,且在CD19 CAR

T细胞治疗引起CD19抗原丢失后,CD22抗原仍然保留。因此,CD22 CAR

T细胞既可以单独使用治疗B细
胞恶性肿瘤,也可用于CD19 CAR

T治疗后因抗原变异而复发、肿瘤细胞表达CD22的患者的补救治疗,亦或与CD19 CAR

T细胞联合治疗,避免抗原变异,提高CAR

T治疗的有效性,减少肿瘤复发。
[0006]单域抗体(sdAb)由于具有单个单体抗体的可变域而不同于传统4链抗体。例如,骆驼科动物和鲨鱼产生天然缺乏轻链的抗体,其被称为仅重链抗体(hcAb,或简称为重链抗体)。骆驼科动物仅重链抗体的每个臂中的抗原结合片段具有单个重链可变域(VHH),所述重链可变域可在无需轻链的帮助下,对抗原具有高亲和力。骆驼科动物VHH抗体被称为最小的功能性抗原结合片段,分子量仅为大约15kD,因而又被称为纳米抗体。VHH抗体具有可溶性好、稳定性高、穿透力强、结合表位广的天然优势。VHH抗体自发现以来,逐渐受到所属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对其的基础研究日趋成熟。在应用方面,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病毒感染及骨科疾病等已逐渐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在抗感染、抗炎症性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0007]由于CAR

T细胞制造技术需要使用结合活性好、结合表位高效的单链抗体,因此,CAR

T细胞疗法的关键技术部分之一在于筛选特异性好、结合力强、结合表位有效的高亲和力抗体。但传统CD22抗体受限于分子量大、与抗原结合的结合力偏弱、亲和力较低、不易改造且稳定性差等劣势,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单链化改造,使用传统CD22抗体(如单克隆抗体等)较难实现CAR

T细胞的有效构造。
[0008]因此,仍有广泛需求开发改进的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其构建的靶向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以及工程化的免疫效应细胞。例如,开发用于更有效以及更高效的CAR

T细胞疗法的稳定且小型的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其结构为天然的单链结构,具有小分子量、高溶解性、高稳定性、低免疫原性、高组织渗透性以及不需要额外的折叠和组装步骤或连接子优化改造的优势,使其成为分子量较大的scFv单链抗体的有前途的替代方案,且使用所述单域抗体在构建成CAR

T细胞后,具备非常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包含CDR1、CDR2和CDR3区;其中CDR1包含如SEQ ID NO:1

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2包含如SEQ ID NO:20

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3包含如SEQ ID NO:35

6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包含CDR1、CDR2和CDR3区;其中CDR1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2包含如SEQ ID 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CDR3包含如SEQ ID NO:3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包含CDR1、CDR2和CDR3区;其中CDR1包含如SEQ ID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CD22的单域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包含CDR1、CDR2和CDR3;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3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3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3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3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4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4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2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3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3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3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5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3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6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3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6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其中所述CDR1包含如SEQ ID NO: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2包含如SEQ IDNO:3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CDR3包含如SEQ ID NO:6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域抗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CDR1、CDR2和CDR3的确定是根据IMGT编号方案、Kabat编号方案、AbM编号方案、Chothia编号方案或Contact编号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域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进一步包含FR1、FR2、FR3和FR4;
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7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9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7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9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7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10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7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10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8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10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8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10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8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11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8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1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EQ ID NO:6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2包含如SEQ IDNO:8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3包含如SEQ ID NO:1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4包含如SEQ ID NO:11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所述FR1包含如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强孙海周丹袁肖何雨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优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