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灌浆浮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74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灌浆浮鞋,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在所述内筒体内具有流体流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能够单向封闭所述第一通道单向阀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外筒体上,并同时伸出所述外筒体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腔,在所述连接筒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引鞋。其中,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和连接筒外侧空间的第二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灌浆浮鞋能够在入井过程中有效地防止井下管体堵塞,同时避免产生激荡压力,并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并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并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灌浆浮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灌浆浮鞋。

技术介绍

[0002]在油井的勘探开发作业中,浮鞋是井下工具入井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而随着油井的深度逐步加深,地层压力的变化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地层压力变化较大的油井,现有的浮鞋在下入过程中容易产生激动压力,从而诱发地层漏水,严重影响正常的油井勘探开发作业。并且在入井过程中,井下的砂石也容易通过浮鞋底部的过流孔进入尾管内部,造成井下管体堵塞。除此以外,现有的浮鞋自身也容易堵塞失效,因此其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自灌浆浮鞋。本专利技术的自灌浆浮鞋能够在入井过程中有效地防止井下管体堵塞,同时避免产生激荡压力,并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自灌浆浮鞋,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筒体和内筒体。在所述内筒体内具有流体流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能够单向封闭所述第一通道的单向阀机构。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筒体上,并同时伸出所述外筒体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腔,在所述连接筒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引鞋。
[0005]其中,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和连接筒外侧空间的第二通道。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为沿轴向和/或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上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构造为细窄的狭长形。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朝向引鞋倾斜地布置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为15
°‑
30
°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还设置有滤网。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筒和单向阀机构之间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能够在第一通孔封闭后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外筒体的外侧空间。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通道包括分别设置在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壁体上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内筒体能够相对于外筒体移动,使得所述内筒体具有隔断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初始的第一位置和使得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保持连通的第二位置。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的尺寸设置为大于所述内腔的尺寸,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第二通孔的上侧。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通过剪切销钉相连接。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还设置有能够将所述内筒体固定在第二位置的固定件。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鞋设置为封闭的实心引鞋。
附图说明
[0015]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16]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自灌浆浮鞋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自灌浆浮鞋的单向阀机构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的自灌浆浮鞋的第三通道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所示的自灌浆浮鞋的引鞋的示意图。
[0020]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介绍。在本文中,所述“上端”、“上侧”表示指向井口的一端、一侧;所述“下端”、“下侧”表示远离井口的一端、一侧。
[0022]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自灌浆浮鞋100。如图1所示,所述自灌浆浮鞋100包括内筒体10和套设在所述内筒体外侧的外筒体20。在所述内筒体10内限定有供流体流通的第一通道30。
[0023]在所述第一通道30内还设置有能够单向密封所述第一通道30的单向阀机构35。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自灌浆浮鞋100的单向阀机构35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通道30的内壁上设置有锥面32。所述单向阀机构35包括设置在锥面32下侧的第一通道30内的堵头351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堵头351的锁定件352。所述堵头351能够在来自堵头351下侧的压力用下挣脱锁定件352的束缚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沿着所述第一通道30的轴向自由移动。
[0025]所述堵头351设置为与所述锥面32相适配的锥形。由此当流体自所述堵头351的下方流过所述堵头351时,所述堵头351能够在流体压力推动下向上运动,从而伸入所述锥面32并封闭第一通道30;而当流体自所述堵头351的上方流过所述堵头351时,所述堵头351能够在流体压力推动下向下运动,从而从所述锥面32脱出并打开所述第一通道30。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所述单向阀机构35能够单向封闭所述第一通道30。
[0026]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单向阀机构35是自灌浆浮鞋装置中常见的机构,是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在此略去对其的详细介绍。
[0027]如图1所示,在所述内筒体10的下端还设置有连接筒40,所述连接筒40伸出所述外筒体20。在所述连接筒40远离外筒体20的下端还设置有引鞋16。
[0028]在所述连接筒40内限定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30的内腔41。同时,在所述连接筒40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41和连接筒40的外侧空间的第二通道45。由此在所述自灌浆浮鞋100入井的过程中,位于连接筒40的外侧空间的泥浆等流体能够通过第二通道45流入所述内腔41和所述第一通道30内,从而实现自灌浆浮鞋100的自灌浆功能。
[0029]通过这种设置,能够保证入井过程中,所述自灌浆浮鞋100内部始终与其外部的井下空间保持连通,从而保证自灌浆浮鞋100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平衡,避免在入井过程中产生径向的激动压力,防止激动压力影响地层压力,进而影响自灌浆浮鞋100的正常入井。
[0030]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通道42构造为设置在所述连接筒40外壁上的连通所述内腔41的多个第一通孔44。所述的多个通孔44沿轴向或周向,或同时沿轴向和周向布置在所述
连接筒40外壁上。容易理解,通过多个致密排列的第一通孔44所形成的第二通道42具有较小的截面积。能够在保证流体通过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井下的各种固态杂质流入内腔41的内部,进而沉积在自灌浆浮鞋100的内部或井下的尾管(未示出)上,造成自灌浆浮鞋100或尾管堵塞,影响正常的井下作业。
[0031]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44构造为细窄的狭长形。由此可以通过降低所述第一通孔44的宽度来更好地阻碍形状不规则的固态杂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4,在这一前提下,通过提高所述第一通孔44的长度能够提高所述第一通孔44的有效截面积,使得流体能够正常通过第一通孔44。这样可以在保证流体正常通过的前提下提高第一通孔44阻碍固态杂质通过的能力。
[0032]进一步地,在每个所述的第一通孔44内还设置有滤网46。容易理解,通过所述滤网46能够进一步过滤井下流体内的固态杂质,防止固态杂质进入所述内腔40内。
[00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44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灌浆浮鞋,包括:套设在一起的外筒体(20)和内筒体(10),在所述内筒体内具有流体流通的第一通道(30),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能够单向封闭所述第一通道的单向阀机构(35),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筒体上,并同时伸出所述外筒体的连接筒(40),所述连接筒具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内腔(41),在所述连接筒的第一端还设置有引鞋(16),其中,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和连接筒外侧空间的第二通道(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灌浆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为沿轴向和/或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连接筒的外壁上的多个第一通孔(44),所述第一通孔构造为细窄的狭长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灌浆浮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朝向引鞋倾斜地布置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第一通孔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为15
°‑
3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灌浆浮鞋,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还设置有滤网(46)。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园园李富平张瑞段风海张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