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03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包括位于底部且用于收集印染后布料携带的印染水的集水槽,集水槽上方设置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外壁均设置有吸水部件,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设置有挤水组件,布料从第一滚筒一侧进入并经挤水组件挤压后,布料一侧面沿第二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表面贴合绕过,且该侧面的印染水被第二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吸收,布料的另一侧面在布料绕过第二滚筒后沿第三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表面贴合绕过,且该侧面的印染水被第三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吸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印染水装置,挤水效果好,收集布料上携带的印染水并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印染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印染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印染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印染后的布料染色后携带较多印染水,通常采用烘干处理以带走其水分,并且印染水中还带有部分染料,烘干处理无法将这些印染水回收利用,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印染水装置,挤水效果好,收集布料上携带的印染水并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包括位于底部且用于收集印染后布料携带的印染水的集水槽,集水槽上方设置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轴向均与集水槽底面垂直设置,第二滚筒、第三滚筒外壁均设置有吸水部件,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之间设置有挤水组件,布料从第一滚筒一侧进入并经挤水组件挤压后,布料一侧面沿第二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表面贴合绕过,且该侧面的印染水被第二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吸收,布料的另一侧面在布料绕过第二滚筒后沿第三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表面贴合绕过,且该侧面的印染水被第三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吸收。
[0006]挤水组件包括位于布料两侧的辊轮,两侧辊轮相对设置且压住布料两侧。
[0007]辊轮上端向靠近第一滚筒一侧倾斜,两辊轮与布料为线接触,且该接触线与布料传送方向成一夹角α。
[0008]第二滚筒与第三滚筒转动方向相反。
[0009]第二滚筒与第三滚筒相互靠近,且第二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与第三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之间间距仅容布料穿过,布料一侧面将要离开第二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时,布料另一侧面贴合第三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
[0010]第二滚筒与第三滚筒外侧均设置有挤压部件,挤压部件位于远离布料绕过第二滚筒与第三滚筒一侧。
[0011]吸水部件为吸水海绵,吸水部件周向均布有多个,吸水部件经过挤压部件处时被挤压,以将吸水部件内的印染水挤出。
[0012]第二滚筒设有凹槽一,第三滚筒设有凹槽二,吸水部件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分别与对应的凹槽一、凹槽二连通,吸水部件被挤压出的印染水沿凹槽一、凹槽二流出。
[0013]凹槽一沿第二滚筒径向凹陷并向两侧延伸形成内凹,凹槽二沿第三滚筒径向凹陷并向两侧延伸形成内凹。
[0014]挤水组件底部铰接连接于固定座,固定座位于集水槽底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两侧辊轮对布料挤压进行第一次挤水,并且辊轮倾斜设置,布料沿水平方向传送
过程中,布料上端部分首先被挤压,挤压方向向斜向下,挤压出的水沿下方流动,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布料下端挤压时间在其上端之后,随着布料水平移动,辊轮对布料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均形成挤压,并且竖直方向挤压方向向下,朝向集水槽方向,有利于印染水的收集。
[0017]布料经辊轮挤压后,布料一侧面经过第二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随后另一侧面立即贴合第三滚筒外侧的吸水部件,布料两侧面均被吸水,并且衔接紧密,防止水多一侧向另一侧产生过多渗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中辊轮与布料的位置关系图;
[0021]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滚筒的立体图。
[0022]图中: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凹槽一21、第三滚筒3、凹槽二31、吸水部件4、间隙41、挤压部件5、挤水组件6、辊轮座61、辊轮62、布料7、固定座8、集水槽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集印染水装置,通过将印染后布料7携带的印染水挤出并收集,在经过滤等工序后,印染水可再被利用,以减少排放。
[0025]本装置包括位于底部且用于收集印染后布料7携带的印染水的集水槽9。集水槽9上方设置有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第三滚筒3,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第三滚筒3轴向均与集水槽9底面垂直设置,第二滚筒2与第三滚筒3相互靠近设置且均可转动,布料从第一滚筒1一侧进入,经过第二滚筒2并从第三滚筒3一侧离开。
[0026]第一滚筒1与第二滚筒2之间设置有挤水组件6,挤水组件6设置有两个,挤水组件6底部铰接连接固定座8,固定座8安装于集水槽9底部。
[0027]如图3所示,挤水组件6包括辊轮座61以及辊轮62,辊轮62可绕其轴线转动,两侧辊轮62相对设置且压住布料7两侧,布料7经过两侧辊轮62中间时被挤压,布料7携带的印染水被压出。挤水组件6沿底部铰接处转动后,辊轮62可设置成倾斜角度,辊轮62上端向靠近第一滚筒1一侧倾斜,由于两辊轮62与布料7为线接触,辊轮62倾斜后,该接触线与布料7传送方向成一夹角α。布料7被挤压时,挤压方向为斜下方,在同一竖直方向的布料7上端首先被挤压,布料7携带的印染水被挤向斜下方,布料7上端的水挤压至布料7下端,而布料7下端挤压在后,因此产生从上到下逐层向下挤压的效果,最后印染水也是从底部流出。倾斜设置的辊轮62在挤压时,具有在水平及竖直方向同时挤压的效果,并且竖直方向为从上往下逐步挤压,使得挤压效果更好,印染水更容易被往下挤出。
[0028]第二滚筒2、第三滚筒3外壁均固定设置有吸水部件4,吸水部件4为吸水海绵,吸水部件4沿第二滚筒周向以及第三滚筒3周向均分布有8个,吸水部件4沿圆周均布,布料7上下高度位于吸水部件4上下两端之间。吸水部件4圆周方向外壁为弧形,8个吸水部件4外壁位于同一个虚拟圆上。
[0029]第二滚筒2、第三滚筒3结构大小均相同且两者与吸水部件4的安装也相同,第二滚筒2外壁设有凹槽一21(对应第三滚筒3为凹槽二31),凹槽一21周向均布有8个,凹槽一21沿第二滚筒2外壁径向向内凹陷且上下贯穿,凹槽一21向内凹陷的同时凹槽一21沿第二滚筒2外壁周向的两侧逐渐向外延伸,凹槽一21两侧内凹形成勾部,相邻两吸水部件4之间设置有间隙41,间隙41位于凹槽一21外侧且连接处宽度相同,当吸水部件4受到挤压时,吸水部件4内的印染水可从间隙41流入凹槽一21内,并沿凹槽一21两侧壁流至凹槽一21内凹的勾部,然后向下流动最后进入集水槽9。吸水部件4挤压动作完成后,凹槽一21两侧勾部可防止印染水向下流动时,上端的吸水部件4流出的印染水往下流动时被下端的吸水部件4吸收,导致下端的吸水部件4挤压后充水,下一次吸水的吸水量减少。
[0030]第二滚筒2与第三滚筒3相互靠近设置,第二滚筒2外侧的吸水部件4与第三滚筒3外侧的吸水部件4之间间距仅容布料7穿过,布料7一侧面将要离开第二滚筒2外侧的吸水部件4时,布料7另一侧面贴合第三滚筒3外侧的吸水部件4,布料7最后从第三滚筒3一侧输送出,由此布料7两面都被吸水部件4吸水。由上可知,第二滚筒2与第三滚筒3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0031]布料7从第一滚筒1一侧进入并经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部且用于收集印染后布料(7)携带的印染水的集水槽(9),所述集水槽(9)上方设置有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第三滚筒(3),所述第一滚筒(1)、第二滚筒(2)、第三滚筒(3)轴向均与集水槽(9)底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滚筒(2)、第三滚筒(3)外壁均设置有吸水部件(4),所述第一滚筒(1)与第二滚筒(2)之间设置有挤水组件(6),所述布料(7)从第一滚筒(1)一侧进入并经所述挤水组件(6)挤压后,所述布料(7)一侧面沿所述第二滚筒(2)外侧的所述吸水部件(4)表面贴合绕过,且该侧面的印染水被所述第二滚筒(2)外侧的所述吸水部件(4)吸收,所述布料(7)的另一侧面在所述布料绕过所述第二滚筒(2)后沿所述第三滚筒(3)外侧的所述吸水部件(4)表面贴合绕过,且该侧面的印染水被所述第三滚筒(3)外侧的所述吸水部件(4)吸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水组件(6)包括位于所述布料(7)两侧的辊轮(62),两侧所述辊轮(62)相对设置且压住所述布料(7)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62)上端向靠近所述第一滚筒(1)一侧倾斜,两所述辊轮(62)与所述布料(7)为线接触,且接触线与所述布料(7)传送方向成一夹角α。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2)与第三滚筒(3)转动方向相反。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集印染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2)与第三滚筒(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柯桥区柯桥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