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0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包括胀形机、工装Ⅰ和工装Ⅱ,所述工装Ⅰ安装在所述胀形机的旋转导轨上,所述工装Ⅱ安装在所述胀形机的固定导轨上;所述工装Ⅰ和工装Ⅱ的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直角梯形状,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的形状为折线状并且与环件的形状匹配;所述折线中的至少一条线段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属于大锥度异形环锻件胀形整形


技术介绍

[0002]胀形工艺是专门用于生产各类形状环形锻件的一类特种工艺,胀形机本身通过其棱锥、导轨及胀形块等机构的配合,可以对不同尺寸、形状或材料的锻件进行径向扩大,广泛用于环形件胀形生产领域,尤其是各类精密环件的锻造生产过程,依靠其优越的兼容、便捷的安装及高效生产等优点,其应用尤其广泛。
[0003]环形锻件生产制造领域中,有一类截面锥度较大(锥度≥40
°
)的异形环锻件,此类锻件生产难度较大,且在航空发动机中较为常见,使用较为频繁,且结构特别复杂,性能要求很高,针对此类大锥度环形锻件的生产过程,通常需要设计专门的生产工装再配合液压机、胀形机等设备使用,材料和设备投入较大且生产难度大。
[0004]实际生产中,如图8所示的大锥度环形锻件(锥度为40
°
)在锻造生产中,不同高度上的变形是不一致的,随着径向尺寸扩大,大锥度锻件的设计尺寸较大端与设计尺寸较小端相比,匹配度会存在一些差异,甚至会出现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导致产品不合格等后果,以往的一般解决方案是使用胎模、冲头的配合进行校形,使得大锥度锻件的两端尺寸大小匹配,最终满足设计要求,此类解决方案需要专门针对锻件设计一个较大的胎模及冲头等工装,会产生较大的胎模工装生产成本,生产投入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提升业内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包括胀形机和工装,所述工装的部分安装在所述胀形机的旋转导轨上,另外一部分安装在所述胀形机的固定导轨上;所述工装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状,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的形状为折线状并且与环件的形状匹配;所述折线中的至少一条线段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
以上;所述工装的俯视图均为扇环形状。
[0007]优选的,安装在旋转导轨上的所述工装的底部开设有与旋转导轨匹配的通槽,所述通槽沿着所述胀形机的径向布置。
[0008]优选的,所述工装对应的圆心角为30

50
°

[0009]优选的,所述工装的数量设置为3个以上并且关于所述胀形机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工装上设置有吊装孔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对大锥度环形件生产工装的设备进行改进,设计使用现有的胀形机配合工装Ⅰ和工装Ⅱ对大锥度锻件进行胀形成形,省去了现有技术中轧制前的胎膜和冲头成形工序以及轧制后的掰形工序,相应的省去了胎膜和冲头、液压机配合成形等相关设备,并且省去了后期的掰形设备,仅需在轧制后使用本胀形工装便可成形,大大节省了大锥度锻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工装成本,节约了整体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业内竞争力。
[001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吊装的方式将工装Ⅰ和工装Ⅱ安装在胀形机的导轨上,并且通过胀形机辅助装置的驱动装置对工装Ⅰ和工装Ⅱ进行驱动,使工装Ⅰ和工装Ⅱ沿径向移动,完成对环形件的胀形操作,并且可以通过导轨的转动,带动环形件沿着圆周方向进行转动,使得胀形更加均匀一致,操作便捷、生产高效。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图1胀形机简略图;
[0015]图2为工装Ⅰ俯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B向视图;
[0017]图4为图2中A

A向剖视图;
[0018]图5为工装Ⅱ俯视图;
[0019]图6为图5中B

向视图;
[0020]图7为图5中A
’‑
A

向剖视图;
[0021]图8为环件的竖直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胀形机1、固定导轨2、旋转导轨3、工装Ⅰ4、工装Ⅱ5。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包括胀形机、工装Ⅰ4和工装Ⅱ5,胀形机的结构为现有的,如图1所示,胀形机上沿着胀形机的径向设置有12个水平布置的导轨,12个导轨关于胀形机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12个导轨中,其中3个为旋转导轨3,另外9个为固定导轨2,3个旋转导轨3关于胀形机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9个为固定导轨2关于胀形机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
[0026]如图8所示,环件上设置有4级台阶,环件的下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达到40
°

[0027]如图2

4所示,工装Ⅰ4的俯视图为扇环形状,工装Ⅰ4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直角梯形的斜边的形状为折线状并且与环件的形状匹配;工装Ⅰ4的底部开设有与旋转导轨3匹配的矩形的通槽,将工装Ⅰ4安装在胀形机上后,通槽沿着胀形机的径向布置,通槽的尺寸为55*12mm,工装Ⅰ4对应的圆心角为30
°
,工装Ⅰ4的数量设置为3个并且与旋转导轨3一一对应。
[0028]如图5

7所示,工装Ⅱ5的俯视图为扇环形状,工装Ⅱ5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状,直角梯形的斜边的形状为折线状并且与环件的形状匹配;工装Ⅰ4对应的圆心角为
30
°
,工装Ⅰ4的数量设置为9个并且与固定导轨2一一对应。
[0029]为了方便工装Ⅰ4和工装Ⅱ5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工装Ⅰ4和工装Ⅱ5上均设置有吊装孔。
[0030]利用起吊设备将3个胀形工装Ⅰ4分别安装在胀形机的3个旋转导轨3上,将9个胀形工装Ⅱ5安装在固定导轨2上,在胀形工装Ⅰ4及胀形工装Ⅱ5安装好之后,即可以将加热好的大锥度环形锻件放置于胀形机及安装在胀形机上的工装Ⅰ4组成的整个机构的最外圈,大锥度环形锻件放置妥当后即可开启胀形机,通过胀形机辅助装置的驱动装置对工装Ⅰ4和工装Ⅱ5进行驱动,3个工装Ⅰ4及9个工装Ⅱ5同时沿着环件的径向移动,使得工装Ⅰ4作用在环件上,使环件均匀成形,完成对环形件的胀形操作,并且可以通过导轨的转动带动环形件沿着圆周方向进行转动,使得胀形更加均匀一致,最终得出需要的尺寸的环形锻件。胀形的过程中,环形锻件的上高于工装Ⅰ4上端的部分与工装Ⅰ4是不接触的,环形锻件的上高于工装Ⅰ4上端的部分是随着工装Ⅰ4对环形锻件的下部胀形的过程中自动成形的。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胀形机和工装,所述工装的部分安装在所述胀形机的旋转导轨(3)上,另外一部分安装在所述胀形机的固定导轨(2)上;所述工装的竖直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状,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的形状为折线状并且与环件的形状匹配;所述折线中的至少一条线段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
以上;所述工装的俯视图均为扇环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锥度环形件胀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旋转导轨(3)上的所述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允亭吴永安王华东杨家典王攀智项春花杨旭魏诗伟蔡杰颜开群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