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395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技术涉及胀形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包括多个胀形模块单元,胀形模块单元上的一侧设置有成型面,在工作时,胀形模块单元的成型面能够逐渐靠近并抵接工件的内壁,从而将工件由内至外撑开,使得工件的外径和内径逐渐扩大。胀形模块单元于成型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让位结构,胀形模块单元于成型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让位结构;通过本结构的设计,工件内壁上下两端边缘处的毛刺或披峰能够对应的进入第一让位结构和第二让位结构中,避免了工件内壁上下两端边缘处的毛刺或披峰抵接胀形模块单元的成型面时,导致工件内壁表面在进行胀形工艺时发生翘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胀形机,尤其涉及一种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


技术介绍

1、环形锻件产品作为装备制造业所必需的关键基础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石化以及其他机械等行业。在航空航天领域,环形锻造产品较多的应用在大型飞机、战斗机机身结构、飞机起落架系统、直升机结构、航空发动机中的环形件、机匣,运载火箭的整流罩、外壳、导弹外壳、环形连接件、装载环等多个关键构件中。

2、随着环形锻件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形锻件去黑皮余量越来越少,很多环形锻造在辗环机轧制后需要采用胀形机进行胀形工艺,从而达到环形锻件成形尺寸更精准、圆度更好的目的。在环形锻件胀形成形时采用的胀形机,需要根据环形锻件不同的成形尺寸设计不同尺寸的胀形模块。在传统的胀形模块设计中,通常胀形模块的的作用面与环形锻件内径型面完全一致。在前置的辗环工艺中,环形锻件经过辗环机轧制后,通常会在环形锻件的端面产生毛刺,该毛刺会使胀形模块的的作用面不能与锻件内径型面贴合,进而导致在进行胀形工艺时环形锻件的尺寸达不到使用需求。现有的环状锻件在进行胀形工艺时,为了消除毛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通常需要将锻件冷却并排除毛刺,然后再进行1火次加热后进行胀形成形。采用现有的胀形模块进行的胀形工艺,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减少了胀形工艺的火次数量,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包括n个胀形模块单元,其中n≥2;所述胀形模块单元上的一侧设置有成型面;所述胀形模块单元于所述成型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让位结构,所述胀形模块单元于所述成型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让位结构。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让位结构设置有m个弧状的u型槽,其中,m≥1。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让位结构为弧状的l型台阶。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成型面包括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一让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所述第二让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面上。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当m≥2时,l≥s*w,其中,l为相邻的两个所述u型槽间的距离,w为所述u型槽的宽度,2≤s≤3。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u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余料收集槽。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h≥k*h,h为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的竖直高度,h为工件(200)的初始高度,1.02≤k≤1.10。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w≥δ+t,w为所述u型槽的宽度,δ为工件竖直方向的最大变形量,t为工件的端面毛刺的最大有效宽度。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胀形模块单元的数量为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n=12。

12、根据本技术的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3、根据本技术的方案,胀形模具包括n个胀形模块单元,n个胀形模块单元拼接成筒状,工件套设在胀形模具上;胀形模块单元上的一侧设置有成型面,在工作时,胀形模块单元的成型面能够逐渐靠近并抵接工件的内壁,从而将工件由内至外撑开,使得工件的外径和内径逐渐扩大。在本实施例中,胀形模块单元于成型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让位结构,胀形模块单元于成型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让位结构;通过本结构的设计,工件内壁上下两端边缘处的毛刺或披峰能够对应的进入第一让位结构和第二让位结构中,避免了工件内壁上下两端边缘处的毛刺或披峰抵接胀形模块单元的成型面时,导致工件内壁表面在进行胀形工艺时发生翘曲变形;进一步地,取消了在进行辗环工艺后需要冷却工件、去除毛刺或披峰、进行一火次的回温等工序;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除此之外,降低了一火次的回温工序,工件在进行辗环工艺和胀形工艺时,能够减少工件表面的氧化皮;降低工件的表面应力,从而使得工件的表面质量更好。

14、根据本技术的方案,第一让位结构至少设置有一个弧状的u型槽,弧形结构的u型槽能够将工件内壁上下两端边缘的毛刺或披峰完全收纳于u型槽中,在本实施例中,在仅设置一个u型槽时能够匹配高度特定的工件使用。在设置有多个u型槽时,多个u型槽时沿胀形模块单元的高度方向均匀地分布在胀形模块单元的上端,能够匹配高度不同的工件进行使用,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极大提高了胀形模块单元的实用性。

15、根据本技术的方案,第二让位结构设置为弧状的l型台阶的结构,能够避免工件表面的氧化皮沉积在第二让位结构中;同时,由于第二让位结构设置在胀形模块单元的下方,l型台阶的设计,能够避免工件内壁下端边缘的毛刺或披峰不能完全收纳于第二让位结构中。

16、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成型面包括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且第一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处于相同的圆心半径上,第二工作面向外凸出于第一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采用本结构的设计,能够控制工件上下两端面的局部精度,降低了胀形模块单元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17、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在第一工作面111在抵接工件200的内壁时,相邻的u型槽间的距离通过公式l≥s*w控制,确保第一工作面111和工件200的接触面积的比例,从而确保工件200在进行胀形工艺时,工件200的局部有效接触面积和镂空处的面积占比,进而保证工件200包括圆心度和整体尺寸质量。

18、根据本技术的方案,u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余料收集槽,通过设置余料收集槽能够收集工件表面可能产生的氧化皮和其他杂质,避免氧化皮和其他杂质进入到工件内壁表面与胀形模块单元的成型面之间,导致出现表面质量问题和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胀形模块单元(100),其中N≥2;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上的一侧设置有成型面(110);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于所述成型面(1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让位结构(120),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于所述成型面(11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让位结构(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结构(120)设置有M个弧状的U型槽,其中,M≥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让位结构(130)为弧状的L型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面(110)包括第一工作面(111)、第二工作面(112)和第三工作面(113),所述第一让位结构(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上,所述第二让位结构(130)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面(1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当M≥2时,L≥S*W,其中,L为相邻的两个所述U型槽间的距离,W为所述U型槽的宽度,2≤S≤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余料收集槽(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H≥K*h,H为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的竖直高度,h为工件(200)的初始高度,1.02≤K≤1.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W≥δ+T,W为所述U型槽的宽度,δ为工件(200)竖直方向的最大变形量,T为工件(200)的端面毛刺的最大有效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胀形模块单元(100)的数量为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N=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胀形模块单元(100),其中n≥2;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上的一侧设置有成型面(110);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于所述成型面(1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让位结构(120),所述胀形模块单元(100)于所述成型面(11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让位结构(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结构(120)设置有m个弧状的u型槽,其中,m≥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让位结构(130)为弧状的l型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规避环形锻件端面毛刺直接胀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面(110)包括第一工作面(111)、第二工作面(112)和第三工作面(113),所述第一让位结构(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1)上,所述第二让位结构(130)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面(113)上。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凌张华吴永安杨家典王攀智项春花文嘉利邓小龙徐凌云张正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