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44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第一绝缘件和支撑架。外壳具有第一壁,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沿第一壁的厚度方向,第一绝缘件设置于第一壁面向电极组件的一侧。沿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支撑架设置于主体部与第一绝缘件之间,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热熔连接。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能够将支撑架固定于第一绝缘件,以将支撑架紧固于外壳内,以减少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窜动或移位的现象,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架因窜动或移位而损坏电极组件的风险,以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安全方面和使用寿命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电池的电池单体通常是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等方式组装成电极组件(裸电芯),之后装入外壳,最后注入电解液后得到的。但是,现有的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电极组件被损坏的现象,从而极容易造成电池单体引发短路风险,且导致电池单体的使用稳定性较差,进而不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组件、第一绝缘件和支撑架;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壁;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绝缘件之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热熔连接。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内设置有用于绝缘隔离电极组件和第一壁的第一绝缘件,且支撑架通过热熔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绝缘件上,使得支撑架能够固定在第一绝缘件上,以将支撑架紧固于外壳内,采用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能够减少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窜动或移位的现象,从而能够降低支撑架因窜动或移位而损坏电极组件的风险,以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此外,采用热熔连接的方式将支撑架固定于第一绝缘件上,一方面能够提高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以降低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离的风险,另一方面便于将支撑架固定于第一绝缘件上,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热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透光率为T1,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透光率为T2,满足,T1>T2。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绝缘件的第二连接部相互热熔连接,以实现将支撑架固定于第一绝缘件上,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透光率设置为大于第二连接部的透光率,一方面使得透光率不同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热熔连接,有利于降低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使得在电池单体
的装配过程中激光能够从支撑架面向主体部的一侧进入并穿透支撑架后作用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接触面上,以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激光热熔连接,有利于降低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相互激光焊接的装配难度,以提升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且便于激光穿过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后熔化第一绝缘件的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的接触面,以使第一绝缘件的第二连接部与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相互熔化连接,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第一绝缘件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质量,有利于提高第一绝缘件与支撑架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40%≤T1≤99%。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的透光率设置在40%到99%,从而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连接部的透光效果,以缓解因第一连接部的透光率过低造成激光无法有效穿透第一连接部而导致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绝缘件的第二连接部无法焊接的现象,进而便于激光穿过第一连接部后熔化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接触面,以使第一绝缘件与支撑架相互熔化连接,有利于保证第一绝缘件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质量。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60%≤T1≤99%。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的透光率进一步设置在60%到99%,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部的透光效果,以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激光热熔连接的质量,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焊接强度。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0%≤T2≤10%。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绝缘件的透光率设置在0%到10%,以降低第一绝缘件的第二连接部的透光效果,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因第二连接部的透光率过高而造成激光穿过第二连接部后无法熔化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接触面的现象,以使激光能够集中在第一绝缘件与支撑架的接触面上,有利于保证第一绝缘件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质量,且有利于降低激光穿过第一绝缘件后对电池单体的其他部件造成损伤的风险,以保证电池单体的生产质量。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层叠设置并热熔连接。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层叠设置并热熔连接便能够实现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固定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电池单体一方面便于装配,有利于降低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层叠后再热熔连接有利于提高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装配质量,以提升支撑架与第一绝缘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为D1,满足,0.5mm≤D1≤2.5mm。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厚度设置在0.5mm到2.5mm,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一连接部的厚度过小而造成第一连接部的结构强度不足的现象,以减少第一连接部在与第二连接部热熔连接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出现间隙或连接失效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质量和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一连接部的厚度过大而造成材料浪费或装配
难度过大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池单体的制造成本。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为D2,满足,0.5mm≤D2≤2.5mm。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连接部的厚度设置在0.5mm到2.5mm,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二连接部的厚度过小而造成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不足的现象,以减少第二连接部在与第一连接部热熔连接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出现间隙或连接失效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连接质量和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因第二连接部的厚度过大而造成材料浪费或装配难度过大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池单体的制造成本。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本体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架还设置有本体部,且第一连接部为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第一壁;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第一绝缘件,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绝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以及支撑架,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绝缘件之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热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绝缘件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热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透光率为T1,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透光率为T2,满足,T1>T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40%≤T1≤9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60%≤T1≤99%。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0%≤T2≤10%。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层叠设置并热熔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为D1,满足,0.5mm≤D1≤2.5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为D2,满足,0.5mm≤D2≤2.5mm。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本体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凸出于所述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均凸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绝缘本体,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绝缘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凸起,凸设于所述绝缘本体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所述凸起具有所述第二连接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壁的厚度方向,所述凸起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抵靠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抵靠于所述第一壁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面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林徐良帆张倩倩罗梦坤李全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