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装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89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装配工艺,其包括盖板、正极柱及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及负极柱间隔固定设置在盖板上,且均与所述盖板电性隔离;还包括配置为柔性结构的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正极集流盘的一端与正极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芯上的正极耳焊接;负极集流盘的一端与负极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芯上的负极耳焊接;通过将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均设置为柔性结构,集流盘与极耳焊接后可以进行柔性弯折,弯折流程简单,弯折后卷芯与盖板能够同轴度高,电池入壳准确度可以保证,避免传统集流盘弯折工序造成不良品出现,大大提高了圆柱电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圆柱电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圆柱电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装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圆柱电池及装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圆柱电池一般采用两端分别出正负极耳的方式,这样的结构使得卷芯两端的正负极极耳在揉平后,占用卷芯的一部分厚度,降低卷芯在电池壳体轴向方向的空间利用率,从而降低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3]为了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市面上出现一些圆柱电池一端分别出正负极耳的方式,如公开号为CN11254264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它是将正负极耳设置在卷芯的一端面上,壳体设置为一端开口,并通过盖板组件将卷芯密封在壳体内,由此来提高卷芯在壳体内轴向方向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圆柱电池能量密度。
[0004]上述公开的圆柱电池在制造时,是通过激光切割和后续对极耳的焊接揉平工艺的配合,使正负极片卷绕形成的卷芯一端形成正极耳区域、负极耳区域。另外,上述圆柱电池在装配时,是通过设置正极集流盘及负极集流盘,正极集流盘的一端与盖板上的正极柱连接,另一端与正极耳区域焊接,负极集流盘的一端与盖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包括盖板(11)、正极柱(12)及负极柱(13),所述正极柱(12)及负极柱(13)间隔固定设置在盖板(11)上,且均与所述盖板(11)电性隔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为柔性结构的正极集流盘(14)和负极集流盘(15);所述正极集流盘(14)的一端与正极柱(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芯(3)上的正极耳(31a)焊接;所述负极集流盘(15)的一端与负极柱(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芯(3)上的负极耳(32a)焊接;在所述盖板(11)朝所述卷芯(3)端部靠近时,所述正极集流盘(14)和负极集流盘(15)折弯压缩以使所述盖板(11)覆盖到所述卷芯(3)端部并保持同轴心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盘(14)及负极集流盘(15)均由多层金属箔材堆叠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第一上绝缘件(16)、第二上绝缘件(17)、下绝缘件(18)、正极铆接件(19)及负极铆接件(20),所述正极柱(12)、第一上绝缘件(16)、盖板(11)、下绝缘件(18)及正极集流盘(14)通过正极铆接件(19)依次固定连接;所述负极柱(13)、第二上绝缘件(17)、盖板(11)、第二下绝缘件(18)及负极集流盘(15)通过负极铆接件(20)依次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下绝缘件(18)底面设置有与卷芯(3)端面相接触的环形凸缘(180)。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盘(14)和正极柱(12)及卷芯(3)上的正极耳(31a)材质相同,所述负极集流盘(15)和负极柱(13)及卷芯(3)上的负极耳(32a)材质相同。6.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壳体(2)、卷芯(3)及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池盖板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3)由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卷绕形成,所述卷芯(3)设置于所述壳体(2)内,所述正极片的若干个正极耳(31a)与负极片的若干个负极耳(32a)均位于所述卷芯(3)的同一端面,若干正极耳(31a)和若干负极耳(32a)相对于卷芯(3)中心对称分布,若干正极耳(31a)沿卷芯(3)径向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朱杰韩翰邓庆雄辛塍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