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薄膜面贴,包括薄膜基层和防护单元;薄膜基层:其上表面设有碳纤维加固层,薄膜基层的下表面设有机硅树脂绝缘层,机硅树脂绝缘层的下表面设有聚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的下表面涂设有聚丙烯酸酯压敏胶;防护单元:包括TPU颗粒缓冲层,所述TPU颗粒缓冲层设置于碳纤维加固层的上表面;其中: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尼龙防水层,所述尼龙防水层设置于TPU颗粒缓冲层的上表面;其中: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玻璃纤维耐温层,该新型薄膜面贴,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薄膜面贴防水、防火、防油等性能,防止薄膜面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薄膜面贴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面贴
,具体为新型薄膜面贴。
技术介绍
[0002]薄膜面贴是设计有各种符号、文字、图案的装饰面板,可广泛用于家用电器、工业仪器仪表的开关面板、厂名商标贴牌等,从根本上改变了铝合金面板和其他传统面板材料的缺陷,成为现代最理想的新型面板,目前,薄膜面贴通常由面膜层和背胶层两部分组成,面膜层材料主要是PC、PET、PVC等材质,在使用时通过背胶层将面膜层安装到指定的安装区域内即可,这种方式,通常依靠面膜层自身材质的特性来进行防水、防尘,较为单一,因各种材质特性的不同,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褪色、破损等问题,且一部分只拥有防水、防尘的特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出现产生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新型薄膜面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新型薄膜面贴,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多种防护材料的相互配合设置,大大提高了薄膜面贴防水、防火、防油等性能,确保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始终保持较佳的状态,避免溅到薄膜面贴上的油污液体留存到薄膜面贴上,防止薄膜面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薄膜面贴,包括薄膜基层和防护单元;
[0005]薄膜基层:其上表面设有碳纤维加固层,薄膜基层的下表面设有机硅树脂绝缘层,机硅树脂绝缘层的下表面设有聚丙烯隔离膜,聚丙烯隔离膜的下表面涂设有聚丙烯酸酯压敏胶;
[0006]防护单元:包括TPU颗粒缓冲层,所述TPU颗粒缓冲层设置于碳纤维加固层的上表面,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多种防护材料的相互配合设置,大大提高了薄膜面贴防水、防火、防油等性能,确保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始终保持较佳的状态,避免溅到薄膜面贴上的油污液体留存到薄膜面贴上,防止薄膜面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尼龙防水层,所述尼龙防水层设置于TPU颗粒缓冲层的上表面,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玻璃纤维耐温层,所述玻璃纤维耐温层设置于尼龙防水层的上表面,起到耐温防火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基层、碳纤维加固层、TPU颗粒缓冲层、尼龙防水层、玻璃纤维耐温层、机硅树脂绝缘层和聚丙烯隔离膜组成整体的外部设有疏油膜,避免溅到薄膜面贴上的油污液体留存到薄膜面贴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下端粘贴有PE撕拉膜,确保聚丙烯酸酯压敏
胶始终保持较佳的状态。
[0011]进一步的,所述PE撕拉膜的右后角处设有延伸条,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条的上下表面外侧端头均设有防滑纹,起到防滑的作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薄膜面贴,具有以下好处:
[0014]1、当需要使用薄膜面贴时,使用人员通过延伸条将PE撕拉膜撕下,以此将聚丙烯酸酯压敏胶暴露出来,然后使用人员手持薄膜面贴并通过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贴到指定的使用场所内,PE撕拉膜能够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起到隔离的作用,确保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始终保持较佳的状态,而防滑纹则能够增大与使用人员手指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
[0015]2、碳纤维加固层提供基础的强度保障的同时增强整体结构的韧性,而机硅树脂绝缘层则起到绝缘的作用,聚丙烯隔离膜则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起到固定的作用,TPU颗粒缓冲层利用TPU颗粒缓柔性的特征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尼龙防水层则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玻璃纤维耐温层则起到耐温防火的作用,多种防护材料的相互配合设置,大大提高了薄膜面贴防水、防火、防油等性能,防止薄膜面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疏油膜薄膜面贴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和疏水疏油性,避免溅到薄膜面贴上的油污液体留存到薄膜面贴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薄膜基层、2碳纤维加固层、3防护单元、31TPU颗粒缓冲层、32尼龙防水层、33玻璃纤维耐温层、4疏油膜、5机硅树脂绝缘层、6聚丙烯隔离膜、7聚丙烯酸酯压敏胶、8PE撕拉膜、9延伸条、10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型薄膜面贴,包括薄膜基层1和防护单元3;
[0021]薄膜基层1:薄膜基层1对其附属机构单元提供安装支撑场所,其上表面设有碳纤维加固层2,薄膜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机硅树脂绝缘层5,机硅树脂绝缘层5的下表面设有聚丙烯隔离膜6,聚丙烯隔离膜6的下表面涂设有聚丙烯酸酯压敏胶7,碳纤维加固层2提供基础的强度保障的同时增强整体结构的韧性,而机硅树脂绝缘层5则起到绝缘的作用,聚丙烯隔离膜6则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7起到固定的作用,在使用时,使用人员手持薄膜面贴并通过聚丙烯酸酯压敏胶7粘贴到指定的使用场所内;
[0022]防护单元3:包括TPU颗粒缓冲层31,TPU颗粒缓冲层31设置于碳纤维加固层2的上表面,防护单元3还包括尼龙防水层32,尼龙防水层32设置于TPU颗粒缓冲层31的上表面,防
护单元3还包括玻璃纤维耐温层33,玻璃纤维耐温层33设置于尼龙防水层32的上表面,TPU颗粒缓冲层31利用TPU颗粒缓柔性的特征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尼龙防水层32则起到防潮防水的作用,玻璃纤维耐温层33则起到耐温防火的作用,多种防护材料的相互配合设置,大大提高了薄膜面贴防水、防火、防油等性能,防止薄膜面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被轻易撕裂的问题。
[0023]其中:薄膜基层1、碳纤维加固层2、TPU颗粒缓冲层31、尼龙防水层32、玻璃纤维耐温层33、机硅树脂绝缘层5和聚丙烯隔离膜6组成整体的外部设有疏油膜4,疏油膜4薄膜面贴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和疏水疏油性,避免溅到薄膜面贴上的油污液体留存到薄膜面贴上。
[0024]其中:聚丙烯酸酯压敏胶7的下端粘贴有PE撕拉膜8,PE撕拉膜8能够对聚丙烯酸酯压敏胶7起到隔离的作用,确保聚丙烯酸酯压敏胶7始终保持较佳的状态。
[0025]其中:PE撕拉膜8的右后角处设有延伸条9,当需要使用薄膜面贴时,使用人员通过延伸条9将PE撕拉膜8撕下,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操作。
[0026]其中:延伸条9的上下表面外侧端头均设有防滑纹10,而防滑纹10则能够增大与使用人员手指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
[0027]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薄膜面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薄膜面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基层(1)和防护单元(3);薄膜基层(1):其上表面设有碳纤维加固层(2),薄膜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机硅树脂绝缘层(5),机硅树脂绝缘层(5)的下表面设有聚丙烯隔离膜(6),聚丙烯隔离膜(6)的下表面涂设有聚丙烯酸酯压敏胶(7);防护单元(3):包括TPU颗粒缓冲层(31),所述TPU颗粒缓冲层(31)设置于碳纤维加固层(2)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薄膜面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3)还包括尼龙防水层(32),所述尼龙防水层(32)设置于TPU颗粒缓冲层(31)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薄膜面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3)还包括玻璃纤维耐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振群,俞林青,周礼国,刘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际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