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19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其中,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包括:主体架,用于安装与保护其他模块与机构。侦测机构,用于侦察环境。驱动结构提供侦察机器人的动力。行走机构带侦察机器人移动。行走机构采用了履带式的结构,因而有更好的越障能力;履带与行动轮均可弹性形变,实现了缓冲减振效果,有效减轻抛投机器人时机器人在碰撞地面后受到的反冲击力对控制模块、侦测机构、驱动机构的损害,实现了抛投功能,使得该侦察机器人能够适应于抛投方式进行投放进入地面现场,保证侦察机器人在抛投后仍能够正常执行侦察任务。人在抛投后仍能够正常执行侦察任务。人在抛投后仍能够正常执行侦察任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机器人设计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侦察机器人常用于消防救援、公共安全、管廊巡检、城市治理、考古搜寻等场景,可配合相关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此时的任务往往具有一定危险性或侦察空间狭窄,人员无法顺利进入现场,这就要求侦察机器人需要具有体积小、越障能力强的特点,特别地,针对公共安全执行防暴侦察任务时还要求侦察机器人应具备隐蔽性强的特点。因此,根据以上侦察机器人的各种特殊应用场景,此类机器人要求具备优越的通过性能和高机动性、体积小、重量轻等实战特点。
[0003]为了使侦察机器人能够快速地进入狭窄空间或危险现场进行勘察,空中抛投机器人的方式自然成为最优选择。目前的可抛投机器人主要为球型、哑铃型,这类能够执行抛投的机器人的越障能力较差,地形适应能力不足,一旦陷入凹陷区域便无法继续执行侦察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旨在解决目前的可抛投机器人的越障能力较差,地形适应能力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架(10);控制模块(20),所述控制模块(20)密封安装于所述主体架(10)中;侦测机构(30),所述侦测机构(30)密封安装于所述主体架(10)中,所述侦测机构(30)和所述控制模块(20)电性连接;驱动机构(40),所述驱动机构(40)安装于所述主体架(10),所述驱动机构(40)和所述控制模块(20)电性连接;行走机构(50),所述行走机构(50)安装于所述主体架(10),所述行走机构(50)包括多个行动轮(51)和两个履带(503),所述多个行动轮(51)包括两个主动轮(501)和多个从动轮(502),所述两个主动轮(501)相对于所述主体架(10)的沿侦察机器人行进方向的纵轴线对称布置,所述多个从动轮(502)相对于所述纵轴线对称布置且每一所述主动轮(501)对应至少一个所述从动轮(502),所述两个履带(503)和所述两个主动轮(501)一一对应,各所述履带(503)搭绕在相应的所述主动轮(501)和所述从动轮(502)上进行传动,所述驱动机构(40)和所述两个主动轮(501)驱动连接;其中,各个所述行动轮(51)和所述两个履带(503)均为弹性材料制成的构件,且各个所述行动轮(51)设有多个减振通孔(5111),所述多个减振通孔(5111)绕所述行动轮(51)的中心轴线周向间隔布置,且各个所述减振通孔(5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行动轮(51)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履带(503)设有多个弹性齿(5031),相邻两个所述弹性齿(5031)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履带(503)的内侧设有防脱部(5032),所述防脱部(5032)沿所述履带(503)的中线延伸设置,各个所述行动轮(51)的轮面开有周向环槽(5112),所述防脱部(5032)安装于所述周向环槽(5112)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履带(503)开设有贯通内侧和外侧的多个泄漏孔(5033)。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式可抛投的侦察机器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健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明明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