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12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反应管作为反应腔的反应设备,其包括壳体和微反应管,壳体中能填充可浸没微反应管的循环液,微反应管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反应管段、反应管段和尾反应管段,由下往上布置在壳体中,管段直径分段增大,预反应管段采用光管,反应管段设置有第一翅片,第一翅片位于沿反应管段的外壁螺旋延伸的外螺带上且第一翅片相对于所述外螺带交替上折或下折,尾反管管段设置有第二翅片,第二翅片位于沿尾反应管段的内壁螺旋延伸的内螺带上且第二翅片相对于所述内螺带交替上折或下折,反应管段的长度最长。上述微反应管采用分段式设计,反应腔内或外设置翅片,可达到更佳的反应效率,检修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安全可靠。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特制的反应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氧化反应物领域,反应过程剧烈的放热反应的反应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石法生产PVC行业,大部分企业采用硫酸介质对乙炔进行清净处理,从而产生的废硫酸杂质较多、臭味明显,导致回收困难。若直接将废硫酸进行排放,不仅会破坏土壤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而且浪费资源,因此,对废硫酸的处理是重要且必要的。
[0003]目前行业中主要采用高温裂解炉来处理废硫酸,实现废硫酸的循环利用。例如CN106744722A公开的一种乙炔清净废硫酸的再生工艺。高温裂解炉能源消耗大,不能即开急停,炉子的检维修难度也大。因此,处理成本较高。
[0004]为此,考虑通过氧化反应的方式去除废硫酸中的臭味,相对为一种节省成本的方式,如CN105923610A或CN112194103A所公开的氧化除臭方法。然而,现有的反应除臭方法所用的仍然为一些较为常规的设备,比较复杂,因此,希望设计出一种结构更简便的适合于废硫酸反应除臭的反应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设备,利用微反应管作为反应腔,反应腔内或外设置翅片,检修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设备,包括壳体和微反应管,壳体中能填充可浸没微反应管的循环液,微反应管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反应管段、反应管段和尾反应管段,由下往上布置在壳体中,预反应管段采用光管,反应管段设置有第一翅片,第一翅片位于沿反应管段的外壁螺旋延伸的外螺带上且第一翅片相对于所述外螺带交替上折或下折,尾反管管段设置有第二翅片,第二翅片位于沿尾反应管段的内壁螺旋延伸的内螺带上且第二翅片相对于所述内螺带交替上折或下折,预反应管段管径小于反应管段的管径,反应管段的管径小于尾反应管段的管径,反应管段的长度比预反应管段或尾反应管段的长度都要长。上述微反应管分段式设置,预反应管段采用小径的光管,使得反应物可顺利进入管内,反应管段采用直径大一些、长度最长并有管外翅片的结构,使得反应充分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可被循环液迅速带走,尾反应管段采用直径最大并有管内翅片的结构,让残余反应物充分反应,以达到更佳的反应效率。
[0007]所述的微反应管的公称直径在DN10mm至DN50mm之间,其中,预反应管段的管径为DN10mm至DN15mm;反应管段的管径为DN20mm至DN25mm,尾反应管段的管径为DN32mm至DN50mm。反应管段由入口向出口端是管径逐渐变大的,可以避免发生气阻现象,保证设备可长时间连续运行使用。
[0008]在每一圈外螺带或内螺带上均匀布置有3~4片翅片,翅片之间存在间隔。布置在管外的翅片起促进散热作用,布置在管内的翅片起促进导流混合的作用。
[0009]第一翅片相对于外螺带的翻折角度为30
°
~45
°
,第二翅片相对于内螺带的翻折角度为30
°
~45
°
。上述角度于特定的反应物具有较好的导流混合效果。
[0010]所述壳体由盖、筒体、底板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检测仪器组成,盖与筒体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检修安装和日常维护。
[0011]所述检测仪器包括pH值检测仪器、压力检测仪器、温度检测仪器及二氧化碳检测仪器,可以在线监测反应运行状况,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0012]所述壳体与微反应管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微反应管的安装、检修和更换。
[0013]预反应管段、反应管段和尾反应管均为盘管结构,有利于各段反应速率相对平稳,为便于反应段安装,在筒体的内壁上可拆卸连接有三层平行于底的支架,预反应管段、反应管段和尾反应管段各自安装在其中一层支架上,并经由连接管段相连通,以形成连续的微反应管。
[0014]所述壳体的循环液进口位于壳体的上部超过尾反应管段的位置,可以方便地充入足量的循环液,壳体的循环液出口位于壳体的底部,方便循环液排出。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反应设备结构简单,不需要提前预热,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结构简单,使用成本较低。微反应管的反应管段外设置翅片结构,散热快且均匀;尾反应管段内设置翅片结构,提高反应量,保证物料反应完全。微反应管全部浸没在壳体内的循环液中,通过控制微反应管内、外物料的流速,来控制单位时间内流通及反应的物料量,确保反应产生的热量能全部被循环液带走,壳体上设置pH值检测仪器、压力检测仪器、温度检测仪器及二氧化碳检测仪器,在线监测反应运行状况,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用于废硫酸除臭处理时,经过反应完成的废硫酸能有效去除废硫酸的臭味,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反应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反应设备的另一示意图(接口方位)。
[0018]图3是微反应管的反应管段的翅片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4是微反应管的反应管段的翅片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5是微反应管的尾反应管段的翅片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6是微反应管的尾反应管段的翅片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中标记为:1

壳体,2

微反应管,11

盖,12

筒体,13

底板,14

pH检测口,15

压力检测口,16

温度检测口,17

二氧化碳检测口,18

循环液进口,19

循环液出口,21

预反应管段,22

反应管段,23

尾反应管段,24

废硫酸进口,25

废硫酸出口,26

连接管段,221

外螺带,222

第一翅片,231

内螺带,232

第二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的反应设备包括壳体1和微反应管2,壳体1中能填充可浸没微反应管2的循环液,循环液用于带走反应生成的热量,保障生产安全,微反应管2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反应管段21、反应管段22和尾反应管段23,由下往上布置在壳体1中,预反
应管段21采用光管,反应管段22设置有第一翅片222,第一翅片222位于沿反应管段22的外壁螺旋延伸的外螺带221上且第一翅片222相对于所述外螺带221交替上折或下折,尾反管管段23设置有第二翅片232,第二翅片232位于沿尾反应管段23的内壁螺旋延伸的内螺带231上且第二翅片232相对于所述内螺带231交替上折或下折,预反应管段21的管径小于反应管段22的管径,反应管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设备,包括壳体(1)和微反应管(2),壳体(1)中能填充可浸没微反应管(2)的循环液,其特征是:微反应管(2)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反应管段(21)、反应管段(22)和尾反应管段(23),所述的三部分管段由下往上布置在壳体(1)中,预反应管段(21)采用光管,反应管段(22)设置有第一翅片(222),所述第一翅片(222)位于沿反应管段(22)的外壁螺旋延伸的外螺带(221)上且第一翅片(222)相对于所述外螺带(221)交替上折或下折,尾反应管段(23)设置有第二翅片(232),第二翅片(232)位于沿尾反应管段(23)的内壁螺旋延伸的内螺带(231)上且第二翅片(232)相对于所述内螺带(231)交替上折或下折,预反应管段(21)的管径小于反应管段(22)的管径,反应管段(22)的管径小于尾反应管段(23)的管径,反应管段(22)的长度比预反应管段(21)或尾反应管段(23)的长度都要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反应管的公称直径在DN10mm至DN50mm之间,其中,预反应管段(21)的管径为DN10mm至DN15mm;反应管段(22)的管径为DN20mm至DN25mm,尾反应管段(23)的管径为DN32mm至DN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设备,其特征是:在每一圈外螺带(221)或内螺带(231)上均匀布置有3~4片翅片,翅片之间存在间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设备,其特征是:第一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海英王京徐慧远文仕敏缑可贞何艾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天原科创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