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12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包括均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两联接块,一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与进水铜管相连,该联接块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另一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通过U形铜管相连,另一联接块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出水铜管相连;两联接块均通过螺栓及螺母与各自的短接头相联,两短接头呈间隙设置,两短接头均内设有冷却水路,两冷却水路的进口端均与各自对应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出口端相连,两冷却水路的出口端均与各自对应联接块的出水通道的进口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低投入的特点,不仅检修效率高、并对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经济性提供可靠的保障。济性提供可靠的保障。济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极导电元件的快速接头,特别是用于矿热炉电极中电极壳筋板打火烧损后更换的暂用快速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密闭式电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矿热炉,其电极是电炉的主体设备之一,也是短网的一部分。电炉依靠电极,将电能传递到炉膛,通过电极的电弧、炉料电阻、熔融石灰和炭素的电阻,把电能转变成热能,满足冶炼所需的电能。现有电极是自焙电极,自焙电极是用无烟煤、焦炭以及沥青和焦油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制成电极糊,然后把电极糊装入已经安装在电炉上的电极壳内,经过烧结焦化成型,可实现连续使用,边使用,边烧结。电极分为在炉壳内的三组电极均布放置,其中电极为直径1340mm的环形铁筒,分别在环形的铁筒边缘由14组导电原件组件组成导电体,每组导电原件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均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两联接块21、22、两接触元件23、24、铜管25、U形铜管26、连接螺栓27、蝶形弹簧28等组成,两联接块21、22与各自的接触元件23或24通过连接螺栓27相联,两联接块21、22与对应的接触元件内设相连的冷却通道,两联接块21、22的冷却通道通过U形铜管26相连,实现水路的连通,接触元件23、24依靠蝶形弹簧28的张力将电极壳外部的筋片29夹紧,并传导电流,产生大量热量,将冷却水导入冷却通道内实现降温;在生产过程中,电炉电极易发生事故(过长、过短、)导致电极壳的筋板打火烧损,必须先停炉处理。目前针对电极过烧导致筋板烧损,通常采用炸电极和压放电极两种方法;炸电极费力耗时较长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由于电石炉炉膛温度较高,在炸电极过程中高温液体电石飞溅,易导致设备和人员受伤风险;压放电极存在因接触元件上端筋片烧,会出现该组导电原件导电失效和压放过程中为了设备安全需保持冷却水路通畅,通常采取将导电原件连接螺栓松开,将接触元件组件(左右)分开,露出足够空间并用绝缘块将接触元件底部和四周塞紧防止松动,由于电极筒长度较长,电极在压放过程中稍微出现一点卡阻或受力不均,电极垂直度方向极易发生偏移,检修时间多达10

16小时,不仅检修效率低,还因相邻设备空间较小易出现电极壳筋板卷铁皮以及打火造成其它设备故障造成系统停车,导致电极因频繁检修提高电极事故的概率(电极软断、电极硬断),如果出现软断或硬断电极事故,生产直接影响多达10

16小时(检修时间),生产负荷影响多达8

24小时,直接经济损失多达16.5万元/次,严重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它具有制作简单、低投入的特点,不仅检修效率高、并对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经济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包括均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两联接块,一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与进水铜管相连,该联
接块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另一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通过U形铜管相连,另一联接块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出水铜管相连;其特征在于:两联接块均通过螺栓及螺母与各自的短接头相联,两短接头呈间隙设置,两短接头均内设有冷却水路,两冷却水路的进口端均与各自对应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出口端相连,两冷却水路的出口端均与各自对应联接块的出水通道的进口端相连。
[0005]当发生电极过烧事故、电极壳的筋板打火烧损后,拆除原导电原件组件、更换本技术的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可确保导电和保持水道畅通,因无原接触元件、两短接头呈间隙设置,电极压放过程中壳体的筋板无阻挡,彻底杜绝压放过程中卷铁皮,大幅降低了电极检修导致系统停车时间,在电极壳筋片损坏数量不多的同时,无需停炉处理电极,适当调整电极操作电流等工艺参后继续进行生产,可提高检修效率、缩短检修时间,对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经济性提供可靠的保障,且快速接头具有制作简单、低投入的特点;待该相电极消耗到合理高度后,再将该处接触元件恢复。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短接头的冷却水路的进口端及出口端外侧均设有密封环槽,密封环槽内均设有O型密封圈;可提高快速接头的密封性;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联接块均通过两个螺栓及螺母与各自的短接头相联,短接头内的冷却水路均位于两螺栓之间;可实现联接块与短接头的紧密贴合,防止水道泄漏;
[000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低投入的特点,不仅检修效率高、并对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经济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导电原件组件的主视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1]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0013]如图2、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包括均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联接块1和联接块2,两联接块1、2均通过两螺栓3及螺母4与各自的短接头5或6相联,两短接头5、6呈间隙设置,两短接头5、6均内设有冷却水路8或9,冷却水路8或9位于两螺栓3之间,冷却水路8、9的进口端及出口端外侧均设有密封环槽,密封环槽内均设有O型密封圈10;联接块1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与进水铜管7相连,冷却水路8的进口端与对应联接块1的进水通道的出口端相连,冷却水路8的出口端与对应联接块1的出水通道的进口端相连,该联接块1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另一联接块2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通过U形铜管11相连,冷却水路9的进口端与对应联接块2的进水通道的出口端相连,冷却水路9的出口端与对应联接块2的出水通道的进口端相连,联接块2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出水铜管12相连;
[0014]当发生电极过烧事故、电极壳的筋板打火烧损后,拆除图1所示的原导电原件组
件、更换本技术的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两联接块1、2及两短接头5、6均为金属件,加上进水铜管7和出水铜管12,可确保导电和保持水道畅通,因无原接触元件、两短接5、6呈间隙设置,电极压放过程中壳体的筋板无阻挡,彻底杜绝电极过烧事故后电极压放和卷铁皮的问题,大幅降低了电极检修导致系统停车时间,改善了电极因频繁检修导致电极事故的概率(电极软断、电极硬断),确保生产系统稳定,节约检修时间2

3小时,可快速的进行检修并确保检修质量得到控制,在电极壳筋片损坏数量(14组中少部分)不多的情况下,无需停炉处理电极,适当调整电极操作电流等工艺参后继续进行生产,可提高检修效率、缩短检修时间,对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经济性提供可靠的保障,且快速接头具有制作简单、低投入的特点;待该相电极消耗到合理高度后,再将该处接触元件恢复;O型密封圈10可提高快速接头的密封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导电元件暂用快速接头,包括均内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两联接块,一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与进水铜管相连,该联接块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另一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进口端通过U形铜管相连,另一联接块的出水通道的出口端与出水铜管相连;其特征在于:两联接块均通过螺栓及螺母与各自的短接头相联,两短接头呈间隙设置,两短接头均内设有冷却水路,两冷却水路的进口端均与各自对应联接块的进水通道的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飞黄伟肖祥远王平刘思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天力煤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