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491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救牵引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和防护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插入第一支撑杆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通过限位组件对其进行移动后的固定;防护组件用于牵引伤员的肢体,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防护板,其中一个第一防护板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另一个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每个第一防护板的内侧均通过弹性元件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防护板,通过弹性元件能够控制同一个第一防护板内的两个第二防护板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组件、防护组件和弹性元件,适用于肢体不同情况的伤员以及适应不同伤情的伤员。员以及适应不同伤情的伤员。员以及适应不同伤情的伤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救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急救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当人们在野外条件下发生四肢创伤性骨折时,对肢体骨折部位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通常只能采用简易的夹板将伤员肢体的骨折处进行简单包扎固定,保护断骨处,然后再将伤员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但由于骨折断面的不稳定性,往往在运送伤员过程中,因路面崎岖和狭窄等原因,使伤员一直处于颠簸状态,而在颠簸状态下,骨折断面端会对周围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加剧了伤员骨折部的疼痛,或造成二次损伤使病情恶化,从而给后期的医疗救治和伤员的康复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现有技术中,对患者的骨折使用牵引装置进行固定时,由于牵引装置可调节的范围有限,牵引装置对于不同伤员的受伤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情况无法做出必要的调整,不利于伤员在野外做简单包扎固定,甚至在不稳定且环境复杂的野外伤员易受到二次伤害。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急救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急救牵引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急救牵引装置,包括:
[0006]移动组件,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组件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插入第一支撑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设有限位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限位组件对其进行移动后的固定;
[0007]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用于牵引伤员的肢体,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防护板,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防护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防护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每个第一防护板的内侧均通过弹性元件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防护板,通过弹性元件能够控制同一个第一防护板内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的间距。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旋钮块和螺丝柱,所述旋钮块固定连接在螺丝柱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丝柱的另一端螺纹穿过螺纹孔并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壁上,通过旋转所述旋钮块来转动所述螺丝柱,使得所述螺丝柱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移动后所在的位置。
[0009]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外壁均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包括连接柱、伸缩杆和弹簧,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插入放置槽内滑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第二防护板的外壁,所述弹簧设置在放置槽的内部,且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放置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被所述伸缩杆挤压时发生形变用于改变两个第二
防护板之间的距离。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防护板内壁均粘贴有海绵垫,用于缓解伤员的肢体在牵引时所受到的疼痛感。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用于限制第二支撑杆从第一支撑杆上方脱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组件,第二支撑杆可以在第一支撑杆内移动,从而改变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第二支撑杆通过限位组件对其进行移动后的固定,适用于肢体不同长度的伤员以及适应不同伤情的伤员;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两个对应的第二防护板通过弹性元件控制其间距,适用于肢体不同粗细的伤员;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中的连接柱、伸缩杆、放置槽和弹簧也会在颠簸的野外环境中起到缓冲作用,使受伤的骨头不再受到二次剧烈晃动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弹性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支撑杆;2、限位组件;3、第二支撑杆;4、限位板;5、第一防护板;6、第二防护板;7、海绵垫;8、连接柱;9、伸缩杆;10、放置槽;11、弹簧;21、旋钮块;22、螺丝柱;2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详述上述技术方案:
[0024]一种急救牵引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和防护组件。
[0025]移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动组件间隔平行设置,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二支撑杆3插入第一支撑杆1的内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的顶部设有限位组件2,第二支撑杆3通过限位组件2对其进行移动后的固定。其中,两个第一支撑杆1之间互相平行,两个第二支撑杆3之间互相平行,第一支撑
杆1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杆3的直径,第一支撑杆1的内部设有圆槽,第二支撑杆3的底端能够插入圆槽内可以上下移动。
[0026]限位组件2包括旋钮块21和螺丝柱22,旋钮块21固定连接在螺丝柱22的一端,第一支撑杆1靠近第二支撑杆3的一端设有螺纹孔23,螺丝柱22的另一端螺纹穿过螺纹孔23并抵接在第二支撑杆3的外壁上,通过旋转旋钮块21来转动螺丝柱22,使得螺丝柱22用于固定第二支撑杆3移动后所在的位置。第二支撑杆3远离第一支撑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用于限制第二支撑杆3从第一支撑杆1上方脱落。
[0027]防护组件用于牵引伤员的肢体,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防护板5,其中一个第一防护板5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杆1之间,另一个第一防护板5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杆3之间,每个第一防护板5的内侧均通过弹性元件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防护板6,通过弹性元件能够控制同一个第一防护板5内的两个第二防护板6之间的间距。其中,两个第一支撑杆1之间设有第一防护板5并与之固定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杆3之间设有相同规格大小的另一个第一防护板5并与之固定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防护板6之间能够闭合对接或开合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救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组件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3)插入第一支撑杆(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顶部设有限位组件(2),所述第二支撑杆(3)通过限位组件(2)对其进行移动后的固定;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用于牵引伤员的肢体,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防护板(5),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防护板(5)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之间,另一个所述第一防护板(5)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3)之间,每个第一防护板(5)的内侧均通过弹性元件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防护板(6),通过弹性元件能够控制同一个第一防护板(5)内的两个所述第二防护板(6)之间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包括旋钮块(21)和螺丝柱(22),所述旋钮块(21)固定连接在螺丝柱(22)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杆(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一端设有螺纹孔(23),所述螺丝柱(22)的另一端螺纹穿过螺纹孔(23)并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仓刘良明李涛闫庆广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