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7450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介孔碳载体、负载在所述介孔碳载体上的活性金属组分;所述介孔碳载体含有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硫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所述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介孔碳载体和将加氢活性金属引入到介孔碳载体的过程;所述介孔碳载体制备步骤包括:将碳载体前驱体、磷源、粘合剂混匀得到混合物料,和将所述混合物料在含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介孔碳载体的制备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环保性好的优点,适用于碳载体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与现有技术制备的催化剂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氢催化剂用于石油馏分和渣油的加氢处理以及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加氢过程时,具有更高的加氢活性。更高的加氢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氢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介孔碳载体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碳载体制备的加氢催化剂,因碳载体与金属组分间相互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而且废催化剂可以通过烧掉载体的方法很方便地回收金属,因此,炭材料作为载体方面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介孔碳材料载体。
[0003]目前介孔碳材料的合成主要可有两种方法,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93120049.0介绍了一种活性炭制备方法,特别是以沥青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将破碎成粉状的沥青,与助挤剂、粘合剂等混匀成型;经抗熔化、碳化和活化处理后,即可得到活性炭产品。201710172091.0提供了一种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孔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煤液化沥青、正硅酸四乙酯、盐酸与有机溶剂混合,配置成复合浆液;将复合浆液干燥,得到复合物;将复合物炭化,得到炭化物;以及去除炭化物中的二氧化硅,得到多孔炭。去除所述炭化物中二氧化硅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炭化物在NaOH水溶液或者氢氟酸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介孔碳载体、负载在所述介孔碳载体上的活性金属组分,所述活性金属组分包括至少一种第VIII族金属元素和至少一种第VIB族金属元素;所述介孔碳载体含有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硫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以所述介孔碳载体的总重量为基准,以元素计,所述碳元素的含量为80~90重量%,所述氧元素的含量为2~6重量%,所述氢元素的含量为0.1~1重量%,所述硫元素的含量为1~8重量%,所述氮元素的含量为0.5~3重量%,所述磷元素的含量为0.5~10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催化剂,其中,所述第VIII族金属元素为钴和/或镍,所述第VIB族金属元素为钼和/或钨,以催化剂总量为基准,所述介孔碳载体含量为50

95重量%,以氧化物计的第VIII族金属元素含量为0.5

10重量%,第VIB族金属元素含量为4

40重量%;以所述介孔碳载体的总重量为基准,以元素计,所述碳元素的含量为82~88重量%,所述氧元素的含量为3~5重量%,所述氢元素的含量为0.2~0.8重量%,所述硫元素的含量为2~6重量%,所述氮元素的含量为1~2.5重量%,所述磷元素的含量为1~6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催化剂,其中,所述介孔碳载体的比表面积为50~1200m2/g,优选为100~1000m2/g;孔容为0.3~1.3cm3/g,优选为0.4~1.2cm3/g;可几孔径为2~30nm,优选为6~2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催化剂,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中含有有机助剂,所述有机助剂选自有机酸和/或其铵盐、有机醇和糖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助剂与所述第VIII族金属元素的摩尔比为(0.3~2):1;所述有机酸选自反式1,2

环己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氨基三乙酸、柠檬酸、草酸、乙酸、甲酸、乙醛酸、羟基乙酸、酒石酸和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醇选自丙三醇、乙二醇、聚乙二醇、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木糖醇和山梨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糖类化合物选自丙糖、丁糖、戊糖、D

葡萄糖、D

半乳糖、D

甘露糖、D

果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5.一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介孔碳载体和将至少一种第VIII族金属元素和至少一种第VIB族金属元素引入到介孔碳载体的过程;所述介孔碳载体含有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硫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以所述介孔碳载体的总重量为基准,以元素计,所述碳元素的含量为80~90重量%,所述氧元素的含量为2~6重量%,所述氢元素的含量为0.1~1重量%,所述硫元素的含量为1~8重量%,所述氮元素的含量为0.5~3重量%,所述磷元素的含量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峰王薇杨清河张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