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耦合液相吸收脱硫、脱氮的碳捕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等离子体耦合液相吸收除污染物、碳捕集和余热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等离子体耦合液相吸收脱硫、脱氮的碳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的过程中,烟气的脱硫、脱氮效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烟气中的硫、氮含量除了会影响大气环境,还会污染碳捕集过程中的吸收溶剂并腐蚀设备,从而影响到溶剂与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常用的脱硫方法主要为:干法、半干法、湿法;常用的脱氮方法主要为: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和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虽然烟气中的SO2和NO可以通过不同降解过程逐步降解,但若首先降解NO,烟气中较高浓度SO2会毒害脱氮催化剂,若先进行脱硫,脱硫后烟气温度的降低则会影响脱氮效率,并需要额外能量输入。此外,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的过程中,CO2的解析以及醇胺类吸收剂的再生均需要大量的热源来提供,若通过锅炉直接地对CO2解析塔供热,无疑会增加额外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降低碳捕集过程中进入CO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等离子体耦合液相吸收脱硫、脱氮的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火力发电系统、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脱硫、脱氮系统、CO2吸附与解析系统、换热系统、CO2低温液化系统、制冷系统、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火力发电系统包括锅炉(91)、汽轮机(10)、连杆(90)、交流发电机(11),其中汽轮机(10)通过连杆(90)连接交流发电机(11),高温蒸汽经蒸汽管道(71)、三通阀(1)、蒸汽管道(77)、三通阀(3)、蒸汽管道(78)来驱动汽轮机(10),汽轮机(10)通过连杆(90)来带动交流发电机(11)转动进行发电;交流发电机(11)一输出端经整流器(12)与电晕放电反应器(14)的阳极(13)相连,另一输出端与阴极(94)相连;所述电晕放电等离子体脱硫、脱氮系统包括电晕放电反应器(14)、DMSO吸收塔(17)、水洗塔(20);烟气经烟气管道(44)、节流阀(8)、烟气管道(45)进入电晕放电反应器(14),电晕放电反应器(14)另一端通过烟气管道(46)连接DMSO吸收塔(17),DMSO吸收塔(17)通过烟气管道(47)与水洗塔(20)相连,水洗塔(20)的另一端经烟气管道(48)与CO2吸附与解析系统的旋风分离器(23)相连;所述CO2吸附与解析系统包括旋风分离器(23)、引风机(24)、CO2吸附塔(26)、富液泵(30)、贫液泵(31)、换热器(29)、CO2解析塔(35)、釜式再沸器(39)、空气冷却器(28,36)、回流罐(37)、回流泵(38);旋风分离器(23)通过烟气管道(49)连接引风机(24),引风机(24)通过烟气管道(50)连接CO2吸附塔(26),脱硫、脱氮后的气体经烟气管道(48)依次流经旋风分离器(23)、烟气管道(49)、引风机(24)、烟气管道(50)、CO2吸附塔(26);CO2吸附塔(26)的下端通过管道(51)连接富液泵(30),富液泵(30)通过换热管道(52)连接换热器(29),换热器(29)通过换热管道(55)连接CO2解析塔(35);CO2解析塔(35)的下端经管道(86)与釜式再沸器(39)相连,釜式再沸器(39)的上端经管道(85)与CO2解析塔(35)相连;釜式再沸器(39)的下端连接节流阀(6),节流阀(6)通过管道(87)连接贫液泵(31),通过贫液泵(31)换热管道(56)、连接换热器(29),换热器(29)通过换热管道(53)连接空气冷却器(28);空气冷却器(28)通过管道(54)连接CO2吸附塔(26);CO2解析塔(35)的上端通过管道(57)连接空气冷却器(36),空气冷却器(36)通过管道(58)连接回流罐(37)上一端;回流罐(37)的下端通过管道(59)连接回流泵(38),回流泵(38)通过管道(95)连接CO2解析塔(35),回流罐(37)上另一端经管道(60)与CO2低温液化系统的压缩机(21)相连;所述CO2低温液化系统包括压缩机(21)、干燥塔(22)、蒸发器(25)、CO2储液罐(27);所述压缩机(21)通过管道(61)连接干燥塔(22),干燥塔(22)通过管道(62)连接CO2储液罐(27),所述管道(62)穿过蒸发器(25)进行热交换后降温液化;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25)、液体分离器(33)、压缩机(34)、卧式壳管式冷凝器(40)、液氨储液罐(41)、冷剂泵(32);冷剂泵(32)左端通过管道(70)连接蒸发器(25),蒸发器(25)通过管道(63)连接液体分离器(33),液体分离器(33)通过管道(64)连接压缩机(34),压缩机(34)管道(65)连接卧式壳管式冷凝器(40),卧式壳管式冷凝器(40)通过管道(66)连接节流阀(7),节流阀(7)通过管道(67)连接液氨储液罐(41),液氨储液罐(41)通过管道(68)连接液体分离器(33)、液体分离器(33)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耀森,汪庆,陈琪,马文鑫,米俊锋,杜胜男,白晓天,张磊,王仲,王福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