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吸振器、后背门吸振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26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吸振器、后背门吸振器总成及车辆,属于汽车减振技术领域,包括:质量块以及两块减震胶体,两块减震胶体设置于质量块的两端;其中,减震胶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与质量块卡接,第二卡接件用于与安装支架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组装式吸振器及后背门吸振器总成,质量块与减震胶体为组装式结构,两者通过第一卡接件卡接在一起,同时,整个吸振器通过第二卡接件与车身安装支架卡接在一起,这种组装式的吸振器,相较于一体式吸振器而言,面对不同车型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可进一步实现吸振器设计平台化、装配自动化,适应不同车型差异化的安装需求,并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并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并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式吸振器、后背门吸振器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减振
,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吸振器、后背门吸振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车辆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辆的振动噪声水平已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然而,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结构噪声问题。车辆在发动机、路面等各种振动激励源的作用下,车身结构作为振动的传递路径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此时,如果车身部件固有频率与振动源的激励频率相近或者一致,那么就容易导致结构共振的发生,从而由车身板件振动向车内辐射噪声,导致车内噪声过大或异响的产生,因此如何分析并解决汽车的结构噪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0003]其中,在对SUV车型(SUV全称是sport utility vehicle,或suburban utility vehicle,即城郊多用途汽车)的结构噪声问题处理过程中,发现后背门模态与发动机怠速的二阶振动频率耦合,进一步通过试验模态分析技术验证了后背门的模态参数,确定后背门受到发动机的二阶振动激励发生共振,产生结构噪声,导致车内二阶噪声变大。为了控制后背门的共振,一般在后背门振动最大位置布置动力吸振器抑制后背门的振动。
[0004]但是,目前后背门处安装的多为一体式吸振器,具有如下的缺陷:
[0005](1)一体式吸振器匹配效率低,需开发不同结构模具,以满足匹配需求,造成研发资源浪费;
[0006](2)一体式吸振器无法实现平台化,面对不同车型的具体问题,需开发不同形式模具,以满足整车需求;
[0007](3)一体式吸振器无法实现差异化设计,面对不同环境市场对盐雾试验的需求,无法满足顾客全部需求;
[0008](4)一体式吸振器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式吸振器、后背门吸振器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一体式吸振器匹配性差、通用性差、生产成本高,无法满足不同车型平台化需求的问题。
[0010]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装式吸振器,包括:质量块以及两块减震胶体,两块减震胶体设置于所述质量块的两端;其中,所述减震胶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质量块卡接,所述第二卡接件用于与安装支架卡接。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对称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的卡板,所述质量块的两端分别设有沉槽,所述卡板卡接在所述沉槽上。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质量块抵接的第一缓冲垫。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对称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两端的折弯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折弯板构成导向槽。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后背门吸振器总成,用于安装所述的组装式吸振器,包括:
[0015]安装支架,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相对两端的挡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折弯压板,所述折弯压板位于两个所述挡板之间;
[0016]所述质量块限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折弯压板之间;两块所述减震胶体设置于所述质量块与所述挡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质量块卡接,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挡板卡接。
[0017]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板上设有防脱叶片,所述防脱叶片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形成弹性抵接。
[0018]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板为L形弯板,所述L形弯板的水平板上设有第二缓冲垫,所述防脱叶片设置在所述L形弯板的立板上。
[0019]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弯压板的压板内侧设有第三缓冲垫。
[0020]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弯压板的竖直板上设有第四缓冲垫。
[002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后背门吸振器总成。
[0022]本技术提供的组装式吸振器及后背门吸振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质量块与减震胶体为组装式结构,通过第一卡接件卡接在一起,同时,整个吸振器通过第二卡接件与车身上的安装支架卡接在一起,这种组装式的吸振器,相较于一体式吸振器而言,面对不同车型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可进一步实现吸振器设计平台化、装配自动化,适应不同车型差异化的安装需求,并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对于处于开发后期出现振动较大的汽车而言,可以选用组装式吸振器处理振动噪声问题,市场前景广阔。
[0023]而对于开发设计部门而言,可以减少重复开发模具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了研发费用和制作成本。
[0024]本技术提供的后背门吸振器总成及车辆,这种组装式吸振器应用于后背门上,由于组装式吸振器较好的匹配性、通用性及平台化,自身组装及和安装支架的组装都简单方便,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后背门的振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车内的二阶噪音,达到了改善车内噪声的效果,改善了整车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装式吸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吸振器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吸振器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3所示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质量块;11、沉槽;2、减震胶体;3、第二卡接件;31、第二连接板;32、折弯板;4、第一卡接件;41、第一连接板;42、卡板;43、第一缓冲垫;5、安装支架;51、折弯压板;511、第三缓冲垫;512、第四缓冲垫;52、挡板;521、防脱叶片;522、第二缓冲垫;5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2]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组装式吸振器进行说明。所述组装式吸振器,包括:质量块1以及两块减震胶体2,两块减震胶体2设置于质量块1的两端;其中,减震胶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接件4和第二卡接件3,第一卡接件4与质量块1卡接,第二卡接件3用于与安装支架5卡接。
[0033]本技术提供的组装式吸振器及后背门吸振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质量块1与减震胶体2为组装式结构,两者通过第一卡接件4卡接在一起,同时,整个吸振器通过第二卡接件3与车身上的安装支架5卡接在一起,这种组装式的吸振器,相较于一体式吸振器而言,面对不同车型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可进一步实现吸振器设计平台化、装配自动化,适应不同车型差异化的安装需求,并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对于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块(1),以及两块减震胶体(2),设置于所述质量块(1)的两端;其中,所述减震胶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接件(4)和第二卡接件(3),所述第一卡接件(4)与所述质量块(1)卡接,所述第二卡接件(3)用于与安装支架(5)卡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4)包括第一连接板(41)以及对称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两端的卡板(42),所述质量块(1)的两端分别设有沉槽(11),所述卡板(42)卡接在所述沉槽(11)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质量块(1)抵接的第一缓冲垫(4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件(3)包括第二连接板(31)以及对称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1)两端的折弯板(32),所述第二连接板(31)和所述折弯板(32)构成导向槽。5.一种后背门吸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组装式吸振器,包括:安装支架(5),包括底板(53)、设置于所述底板(53)相对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清阁杨杏然牛玉龙王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