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文春专利>正文

覆盖式细微沟槽型热管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422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覆盖式细微沟槽型热管制作方法,第一步是,使用第一个刀片在板或带的表面把材料翻上来形成大尺寸沟槽且无切削碎片产生;第二步是,使用第二个刀片将前一步中因刨制沟槽所翻上来的部分材料填埋回所述沟槽中;第三步是,使用成形模具组将形成覆盖式细微沟槽的板或带形成管状,且由焊接头焊接直缝,并经整形刀片完成带有覆盖式细微沟槽的直缝焊管。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为在同一行程内完成,覆盖式细微沟槽为通过板或带与刀片之间的相对运动而成形,且往沟槽中填埋的材料越多,则所述沟槽的尺寸就会越细小,沟槽的毛细管力就越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制造的热管毛细管力得到增大,且加工容易,并且一次可完成板或带到直缝式热管的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的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以覆盖式沟槽为毛细结构且使用直缝焊接 方式制造热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热管是一种高效传热装置,其通常包括一个真空容器,且在其空腔内壁上具 有毛细结构并且其中含有少量的液体介质。其工作原理为,当一个热源接触在蒸发端部分, 液体介质则会蒸发成蒸汽并很快充满于整个空腔,其中携带潜热的蒸汽通过在冷凝端的热传 导或对流释放潜热后冷凝为液体,该液体通过所述空腔内壁的吸芯层的毛细管力返回到蒸发 端,从而在不消耗任何能源的条件下完成两个相变的热循环过程。为了使热管在任何方位正常工作,使蒸汽冷凝后的液体返回蒸发端,毛细吸芯层成为热 管不可缺少的结构。热管的典型吸芯结构包括烧结金属粉末,纤维,网格和沟槽。目前烧结 金属粉末式热管,譬如烧结铜粉末,虽然具有很大的毛细管力,并可以在任何方位使用,但 是制造该种类型的热管复杂并且昂贵,且由于其为多孔结构而非实体,因此其热阻高;而所 述纤维和丝网制作的热管虽然可以在小倾角的情况下工作,但是其生产成本昂贵并且制造过 程复杂;另,相比于所述烧结金属粉末式热管和由纤维和丝网制造的热管,所述沟槽型热管 虽然制造廉价并且制造过程简单,但是该沟槽型热管一般只用于水平位置或非常小的角度, 而且沟槽型热管通常是V型或者其它形状,并且通常是采用无缝管材的加工工艺来制造,且 由于模具的局限性,沟槽的尺寸相对热管的尺寸比较大(约>0.35毫米宽),因此其产生的毛 细管力不足以将工作液体泵回至热管上端的蒸发端。为了利用沟槽型热管的低成本和易于制造的优势并提高沟槽型热管的散热性能,因此有 必要开发一种加工细微沟槽以提高其毛细管力的制作热管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加工方便,且制作的热管毛细 力大,散热性能好的具有覆盖式细微沟槽的直缝焊管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体表现为一种在板或带上加工覆盖式细微沟槽,且通过成形模具组形成管状, 并通过对直缝进行焊接,进而形成具有覆盖式细微沟槽的直缝热管的方法。具体方法为第 一个步骤使用包含第一组犁头的第一个刀片,在板或带上把材料翻上来从而形成大尺寸沟槽;第二个步骤使用包含第二组犁头的第二个刀片把第一步骤翻上来的材料填埋回第一步骤形成 的大尺寸沟槽,从而形成覆盖式细微沟槽;第三个步骤使用成形模具组将形成覆盖式细微沟 槽的板或带形成管状,且由焊接头焊接直缝,并经整形刀片完成带有覆盖式细微沟槽型的直 缝焊管。其中,所述第一个步骤和第二个步骤为在同一行程内完成。所述覆盖式细微沟槽的截面 可以是各种不同形状,为通过板或带与两个刀片的相对运动而形成。所述覆盖式细微沟槽的 尺寸大小取决于填埋回材料的多少。由于增加了毛细管力,以覆盖式细微沟槽为毛细结构的 热管能够大倾角的工作。在该加工过程中,具有多个犁头的第一个刀片和第二个刀片为固定,板或带在工作台上 向前运动,其相对运动形成覆盖式细微沟槽,且该工艺集成在传统的焊管生产线上完成焊缝 焊接,如高频感应焊(HFI),就可以快速地制造覆盖式细微沟槽型热管。此外,为了保证沟槽间的工作液体流动,对于在盘巻的板或带上制作覆盖式细微沟槽时, 可通过辊轴在该所述板或带上制作一定斜角的倾斜沟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制作的带有覆盖式细微沟 槽的热管,毛细管力得到增大,且使得具有该覆盖式细微沟槽的热管能够在大倾角状态下工 作,并且使用该种热管制作方法,热管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制作内螺纹直缝焊管的常规生产线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覆盖式细微沟槽的加工过程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加工覆盖式细微沟槽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加工而成的覆盖式细微沟槽型直缝热管制成的折弯的扁平热 管的结构示意图5为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加工而成的覆盖式细微沟槽型直缝热管制成的平板型热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所述作进一步 的详细说明。众所周知,较窄的沟槽可提供较大的毛细管力,并且拥有较窄沟槽的热管能较大的倾角 工作,而目前各种形状沟槽的热管由于通常是靠热挤压形成,故其宽度一般大于0.3毫米。但是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细微沟槽之指槽宽为小于0.2毫米,远远小于现有 技术中沟槽的指槽宽度。参见图l中所示,其为制作内螺纹708直缝焊管的常规生产线。其中,内螺纹708经过 辊轴706滚压在由轴巻702释放的金属带704形成,该所述金属带704经过一系列的成形模 具组710形成管状,由焊接头712焊接直缝,再经过整形刀片714而完成直缝焊管716。焊 接头712可以是高频感应焊(HFI)或其他焊接过程。且参照图2中所示覆盖式细微沟槽的加工过程,本专利技术为所述覆盖式细微沟槽制作方法 集成在图1中所示制作内螺纹708直缝焊管的常规生产线上,且完成从板或带到具有覆盖式 细微沟槽的直缝热管的一次加工制作过程。在该加工过程中,其在盘巻的板或带上制作覆盖式细微沟槽202的制造方法为,第一步, 使用包含多个犁头第一个刀片106在该所述盘巻的板或带的表面上把材料翻上来而形成大尺 寸沟槽,且无切削碎片产生;第二步,利用第二个刀片206把第一个刀片106翻上来的材料 填埋回所述大尺寸沟槽,其中,该所述步骤为在同一行程内完成,且填埋的材料越多,则所 述大尺寸沟槽的尺寸就越小。艮P,参照图3中所示,其左侧为经过包含第一组犁头110的第一个刀片106在制作直缝 焊管的材料上形成的大尺寸沟槽104后的板102的横截面,右侧为经过包含第二组犁头208 的第二个刀片206回填形成细微沟槽202后的板102的横截面,标号210所示为覆盖式细微 沟槽的放大图。其中,第一刀片106把板102的材料翻上来,且在所述沟槽104两边形成埂 坝108,在此过程中不产生金属削,并且在该第一个刀片106底部装设的犁头110的形状与 所述大尺寸沟槽104的轮廓相同;所述第二个刀片206底部装设的多个犁头208把形成的埂 坝108填埋回所述大尺寸沟槽104中,并重新形成高度低于所述埂坝108的低埂坝204。此外,在上述制作覆盖式细微沟槽202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个刀片106和第二个刀片206 为固定的,且所述第二个刀片206为高于第一个刀片106,该第一个刀片106和第二个刀片 206的相对高度决定回填材料的多少以及决定最终覆盖式细微沟槽202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所述覆盖式细微沟槽202为通过给予板或带一向前的拉力814,使得该所述板或带经过 固定的第一个刀片106和第二个刀片206自动形成。当上述制作覆盖式细微沟槽202的方法用于冷加工时,则所述板或带为可锻造金属,譬 如铜、铜合金、铝或者铝合金;而当该所述方法用于热加工时,则所述板或带为坚硬的金属 材料,譬如不锈钢。再参阅图2中所示,在制作完覆盖式细微沟槽202后,且使用一系列的成形模具组710 将带有覆盖式细微沟槽202的板或带形成管状,并通过焊接头712焊接直缝以及使用整形刀 片714将完成焊接的管状板或带进行整形,最后形成带有覆盖式细微沟槽202的管状直缝焊 管。另外,为了有利于覆盖式细微沟槽202之间的工作液体流动,可通过辊轴806在盘巻的板或带上制作倾斜沟槽808。该所述倾斜沟槽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覆盖式细微沟槽型热管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刨大沟槽,即使用具有第一组犁头的第一个刀片在板或带的一个表面上把材料翻上来而形成大尺寸沟槽且无切削碎片产生; (2)覆盖大沟槽,即使用具有第二组犁头的第二个刀片 将步骤(1)中因刨制大沟槽所翻上来的材料进行部分回填于所述大沟槽中,从而形成覆盖式细微沟槽; (3)使用成形模具组将形成覆盖式细微沟槽的板或带形成管状,且由焊接头焊接直缝,并经整形刀片完成带有覆盖式细微沟槽的直缝焊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春
申请(专利权)人:郑文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