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温调节组件以及油调节和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4207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3
一种油温调节组件以及油调节和控制系统,该油温调节组件包括:a)热交换器组,包括多个板状交换器元件,由此来限定油区和水区,油区包括至少两个竖直油管道并包括纵向油管道,水区包括至少两个竖直水管道并包括纵向水管道,其中,热交换器组包括油嘴,油嘴与竖直油管道流体连通;b)流体连接和支撑组,与热交换器组接合以支撑热交换器组,该流体连接和支撑组包括:i)支撑基部,包括控制管道,控制管道流体连接至第一嘴和第二嘴;ii)容纳组,与支撑基部接合并流体连接至第二嘴,其中,容纳组包括容纳本体和安全构件,容纳本体包括传感器座,安全构件容纳在传感器座中。该油温调节组对油的物理特性进行简单且实用的检测操作。理特性进行简单且实用的检测操作。理特性进行简单且实用的检测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温调节组件以及油调节和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温调节组件。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油调节和控制系统,该油调节和控制系统包括所述油温调节组件和用于检测油的特性的检测传感器。
[0002]具体地,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
[0003]本技术的目的的油温调节组件实际上在车辆中具体应用,例如用于调节在油循环系统中循环的油的温度的目的。
[0004]更详细地,油温调节组件能安装在车辆的操作组件上从而与所述操作组件的油循环系统流体连接。此外,油温调节组件能联接至用于检测油的特性的传感器,油的特性例如油的压力和/或温度。
[0005]具体地,操作组件涉及部件或一组其中具有油循环系统的部件,诸如发动机组件和/或变速器组件。此外,本技术的目的的油温调节组件也能流体连接至车辆的水系统,或者更广义地,能流体连接至冷却系统。具体地,当我们表示基于水的冷却剂时,它通常被称为“水”。

技术介绍

[0006]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油温调节组件解决方案能连接至油循环系统,并包括适于进行油温调节操作的板式热交换器组。
[0007]还已知的是,在车辆中,具体地在相应的循环系统中,存在适于检测循环中的油的诸如压力和/或温度的物理特性的检测传感器。
[0008]在检测传感器位于热交换器组附近的解决方案中,油温调节组件具有特别复杂的几何图形和布局,特别是关于设置为用于安装检测传感器并使检测传感器操作性地连接至油回路的接口。
[0009]换句话说,所述检测传感器的定位使油温调节组件的布局变得复杂并且使所述检测传感器的使用以及其可能的替换和/或维修变得尤其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因此,事实证明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油温调节组件。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的管道布局的油温调节组件,从而使检测传感器易于使用。
[0012]这一目的可通过本技术的油温调节组件来实现。这一目的还可通过技术的油调节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并且示出了简化其他有利方面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0013]提供了一种油温调节组件,所述油温调节组件能联接至例如用于检测压力和/或温度的检测传感器并且能与车辆的操作组件接合,所述操作组件诸如是发动机组件和变速器组件,其中,所述油温调节组件包括:a)热交换器组,所述热交换器组包括竖直叠加的多个板状交换器元件,由此来限定油区和水区,油在所述油区中流动,所述油区包括分别为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至少两个竖直油管道并包括纵向油管道,冷却剂在所述水区中流动,
所述水区包括分别为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至少两个竖直水管道并包括纵向水管道,所述纵向水管道与所述纵向油管道交替设置,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组包括多个油嘴,所述油嘴与所述竖直油管道流体连通;b)流体连接和支撑组,所述流体连接和支撑组与所述热交换器组接合以支撑所述热交换器组,并且所述流体连接和支撑组将所述热交换器组流体连接至所述操作组件,所述流体连接和支撑组包括:i)支撑基部,所述支撑基部包括控制管道,所述控制管道流体连接至第一嘴和第二嘴,所述第一嘴优选接近一个所述油嘴,所述第二嘴远离所述第一嘴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组的覆盖区域之外;ii)容纳组,所述容纳组与所述支撑基部接合并流体连接至所述第二嘴,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二嘴附近,其中,所述容纳组包括容纳本体和安全构件,所述容纳本体竖直地延伸并包括传感器座,所述安全构件容纳在所述传感器座中;其中,所述检测传感器能拆卸地联接至所述容纳本体,由此所述安全构件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容纳本体接合的情况下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容纳本体分离的情况下处于关闭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传感器座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嘴流体连通,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安全构件使所述传感器座与所述第一嘴之间的流体连通断开。
[0014]所述容纳组在所述热交换器组的旁边沿竖直方向延伸。
[0015]所述安全构件包括安全闸门元件和弹性安全元件,所述安全闸门元件能竖直移动,所述弹性安全元件优选地为螺旋弹簧,所述弹性安全元件适于在关闭方向上对所述安全闸门元件进行操作,这使得所述安全闸门元件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容纳本体分离的情况下处于关闭位置中。
[0016]所述支撑基部包括第一板状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嘴和所述第二嘴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状元件上。
[0017]所述支撑基部包括第二板状元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和所述第二板状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板状元件,其中,所述控制管道由这些板状元件的竖直叠加来限定。
[0018]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板状元件包括伸长开口,所述伸长开口的边缘限定所述控制管道的侧壁,其中,所述控制管道在顶部处由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封闭并且在底部处由所述第二板状元件封闭。
[0019]所述支撑基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接合的基部本体,其中,所述基部本体包括凹区,其中,所述控制管道通过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和所述基部本体之间的联接而限定在所述凹区中。
[0020]所述凹区的壁和底部限定所述控制管道的侧壁和底部,其中,所述控制管道在顶部处由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封闭。
[0021]所述支撑基部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围绕所述凹区,因此围绕所述第一嘴和所述第二嘴,从而以密封的方式接合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和所述基部本体。
[0022]所述流体连接和支撑组还包括阀组,所述阀组优选与所述支撑基部接合,所述阀组流体连接至所述第一嘴并且优选位于所述第一嘴附近,其中,所述阀组包括阀本体和阀构件,其中所述阀本体竖直延伸并包括阀室,所述阀构件容纳在所述阀室中,其中,所述阀构件能位于允许油流动的打开阀位置处以及断开或防止油流动的关闭阀位置处。
[0023]所述支撑基部包括容纳座,所述容纳座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嘴处,其中,所述阀本体包括径向轴环,所述径向轴环适宜地成形为容纳在所述容纳座中,由此使得所述阀本体
集成在所述支撑基部中。
[0024]所述阀本体包括控制开口,所述控制开口适于将所述阀室流体连接至所述控制管道。
[0025]所述控制开口相对于油循环方向在流体上位于设置在所述阀室中的密封座的下游,所述阀室能由所述阀构件接合。
[0026]所述阀构件包括阀闸门元件和弹性阀元件,所述弹性阀元件优选地为螺旋弹簧,并且所述弹性阀元件适于在油流动压力低于一阈值时对所述阀闸门元件进行操作,从而使所述阀闸门元件处于关闭位置。
[0027]所述阀组竖直延伸并且与一竖直油管道对准。
[0028]所述第一嘴流体连接到出口的所述竖直油管道,并且因此,流体连接至流经所述热交换器组后的油流过的所述竖直油管道。
[0029]所述检测传感器适于检测从所述热交换器组流出并流向所述操作组件的油的物理特性,该物理特性优选为压力。
[0030]提供了一种油调节和控制系统,所述油调节和控制系统包括油温调节组件和例如用于检测压力和/或温度的检测传感器,其中,所述油温调节组件是前述油温调节组件,所述油温调节组件与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温调节组件能联接至检测传感器(999)并且能与车辆的操作组件接合,其中,所述油温调节组件(1)包括:a)热交换器组(2),所述热交换器组包括竖直叠加的多个板状交换器元件(20),由此来限定油区(21)和水区(22),油在所述油区中流动,所述油区包括分别为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至少两个竖直油管道(211)并包括纵向油管道(212),冷却剂在所述水区中流动,所述水区包括分别为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的至少两个竖直水管道(221)并包括纵向水管道(222),所述纵向水管道与所述纵向油管道(212)交替设置,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组(2)包括多个油嘴(2111),所述油嘴与所述竖直油管道(211)流体连通;b)流体连接和支撑组(3),所述流体连接和支撑组与所述热交换器组(2)接合以支撑所述热交换器组,并且所述流体连接和支撑组将所述热交换器组流体连接至所述操作组件,所述流体连接和支撑组包括:i)支撑基部(4),所述支撑基部包括控制管道(400),所述控制管道流体连接至第一嘴(401)和第二嘴(402),所述第二嘴远离所述第一嘴(401)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组(2)的覆盖区域之外;ii)容纳组(5),所述容纳组与所述支撑基部(4)接合并流体连接至所述第二嘴(402),其中,所述容纳组(5)包括容纳本体(50)和安全构件(51),所述容纳本体竖直地延伸并包括传感器座(500),所述安全构件容纳在所述传感器座(500)中;其中,所述检测传感器(999)能拆卸地联接至所述容纳本体(50),由此所述安全构件(51)在所述检测传感器(999)与所述容纳本体(50)接合的情况下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在所述检测传感器(999)与所述容纳本体(50)分离的情况下处于关闭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传感器座(500)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嘴(401)流体连通,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安全构件(51)使所述传感器座(500)与所述第一嘴(401)之间的流体连通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组(5)在所述热交换器组(2)的旁边沿竖直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构件(51)包括安全闸门元件(510)和弹性安全元件(515),所述安全闸门元件能竖直移动,所述弹性安全元件适于在关闭方向上对所述安全闸门元件(510)进行操作,这使得所述安全闸门元件在所述检测传感器(999)与所述容纳本体(50)分离的情况下处于关闭位置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部(4)包括第一板状元件(40),其中,所述第一嘴(401)和所述第二嘴(40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状元件(4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部(4)包括第二板状元件(4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40)和所述第二板状元件(42)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板状元件(41),其中,所述控制管道(400)由这些板状元件的竖直叠加来限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板状元件(41)包括伸长开口(410),所述伸长开口的边缘限定所述控制管道(400)的侧壁,其中,所述控制管道(400)在顶部处由所述第一板状元件(40)封闭并且在底部处由所述第二板状元件(42)封闭。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部(4)包括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40)接合的基部本体(44),其中,所述基部本体(44)包括凹区(440),其中,所述
控制管道(400)通过所述第一板状元件(40)和所述基部本体(44)之间的联接而限定在所述凹区(440)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区(440)的壁和底部限定所述控制管道(400)的侧壁和底部,其中,所述控制管道(400)在顶部处由所述第一板状元件(40)封闭。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油温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基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欧菲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