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12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包括:第一屏蔽环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屏蔽板,另一端连接第二屏蔽板,支撑板与第一屏蔽板的连接处为第一弧形结构,支撑板与第二屏蔽板的连接处为第二弧形结构;第二屏蔽部连接第一屏蔽板,第二屏蔽部与第一屏蔽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三弧形结构;第三屏蔽部连接第二屏蔽板,第三屏蔽部与第二屏蔽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四弧形结构。当电缆屏蔽环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二屏蔽部与第三屏蔽部之间具有电缆进入的第一开口,第二屏蔽部与第一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二开口,第三屏蔽部与第二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三开口。本申请便于日常对于屏蔽环的检修过程中的拆解或安装,提高了实际的操作体验。提高了实际的操作体验。提高了实际的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屏蔽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

技术介绍

[0002]使被屏蔽范围内的其他金具或部件不出现电晕现象的环状防护金具。屏蔽环可使被测元器件表面的泄漏电流回流到电源,使其他器件或仪器不受泄露电流的影响。屏蔽环一般由铝制圆管弯成,环表面处理很重要,光滑的表面可以有效的控制电晕的产生。关于环的形状,在国内一般认为形状的差别不,大多采用简单的两侧轮形。具体应该根据被屏蔽物的形状而定。
[0003]现有的屏蔽环需将电缆的一端穿过屏蔽环进行安装,使用过程中操作繁琐,维护更换过程繁琐,影响实际的操作体验。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
[0006]一种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包括:环本体,所述环本体包括第一屏蔽部、第二屏蔽部和第三屏蔽部;
[0007]所述第一屏蔽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屏蔽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屏蔽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屏蔽板的连接处为第一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屏蔽板的连接处为第二弧形结构;
[0008]所述第二屏蔽部连接所述第一屏蔽板,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一屏蔽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三弧形结构;
[0009]所述第三屏蔽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三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四弧形结构;
[0010]当电缆屏蔽环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具有电缆进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一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三开口;
[0011]当电缆屏蔽环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相接触,用以闭合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屏蔽部端部接触所述第一屏蔽板,用以闭合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屏蔽部端部与所述第二屏蔽板接触,用以闭合所述第三开口。
[0012]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屏蔽板包括第一辅助板和第一容纳板;
[0013]所述第一辅助板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弧形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具有锐角圆弧;
[0014]所述第一容纳板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板顶部,所述第一容纳板顶部通过第三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二弧形结构具有锐角圆弧。
[001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纳板包括第一上容纳板和第一下容纳板,所述第一上容纳板与通过第五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一下容纳板,所述第五弧形结构为向内的钝角圆弧,所述第一上容纳板通过所述第三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一下容纳板通过第七弧形结构连接第一辅助板。
[0016]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屏蔽板包括第二辅助板和第二容纳板;
[0017]所述第二辅助板底部通过所述第二弧形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弧形结构具有锐角圆弧;
[0018]所述第二容纳板底部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板顶部,所述第二容纳板顶部通过第三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二弧形结构具有锐角圆弧。
[0019]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容纳板包括第二上容纳板和第二下容纳板,所述第二上容纳板与通过第六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下容纳板,所述第六弧形结构为向内的钝角圆弧,所述第二上容纳板通过所述圆弧结构连接所述第三屏蔽部,所述第二下容纳板通过所述第八弧形结构连接第二辅助板。
[0020]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屏蔽部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屏蔽板。
[0021]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屏蔽部包括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屏蔽板。
[0022]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屏蔽部、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组成的环本体为一体结构。
[0023]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环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每一侧边均为圆角结构。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5]当电缆屏蔽环处于正常状态时,第二屏蔽部与第三屏蔽部之间具有电缆进入的第一开口,第二屏蔽部与第一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二开口,第三屏蔽部与第二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三开口;参见图,当电缆屏蔽环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二屏蔽部与第三屏蔽部相接触,用以闭合第一开口,第二屏蔽部端部接触第一屏蔽板,用以闭合第二开口,第三屏蔽部端部与第二屏蔽板接触,用以闭合第三开口。本申请的屏蔽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的设置便于电缆的放置,增加屏蔽环的安装效率,便于日常对于屏蔽环的检修过程中的拆解或安装,提高了实际的操作体验。
[0026]第一弧形结构、第三弧形结构、第五弧形机构与第七弧形结构用于实现第一屏蔽部与第二屏蔽部之间的多级弹性预警,以及,第二弧形结构、第四弧形结构、第六弧形结构与第八弧形结构组合用于实现第一屏蔽部与第三屏蔽部之间的多级弹性预警,提高屏蔽环的弹性保护,提高屏蔽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图1为本申请屏蔽环整体结构立体图示意图;
[0029]图2为本申请屏蔽环置于接头内正视图示意图。
[0030]图中:1、第一屏蔽部;11、支撑板;121、第一辅助板;122、第一容纳板;1221、第一上容纳板;1222、第一下容纳板;131、第二辅助板;132、第二容纳板;1331、第二上容纳板;1332、第二下容纳板;2、第二屏蔽部;3、第三屏蔽部;41、第一弧形结构;42、第二弧形机构;43、第三弧形结构;44、第四弧形结构;45、第五弧形结构;46、第六弧形结构;47、第七弧形结构;48、第八弧形结构;51、第一开口;52、第二开口;53、第三开口;6、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位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32]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3]参见图1所示,一种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包括:环本体,环本体包括第一屏蔽部1、第二屏蔽部2和第三屏蔽部3;第一屏蔽环包括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一端连接第一屏蔽板,另一端连接第二屏蔽板,支撑板11与第以屏蔽板的连接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本体,所述环本体包括第一屏蔽部、第二屏蔽部和第三屏蔽部;所述第一屏蔽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屏蔽板,另一端连接第二屏蔽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屏蔽板的连接处为第一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屏蔽板的连接处为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屏蔽部连接所述第一屏蔽板,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一屏蔽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三弧形结构;所述第三屏蔽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三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板之间的连接处为第四弧形结构;当电缆屏蔽环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之间具有电缆进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一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板之间具有第三开口;当电缆屏蔽环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第二屏蔽部与所述第三屏蔽部相接触,用以闭合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屏蔽部端部接触所述第一屏蔽板,用以闭合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屏蔽部端部与所述第二屏蔽板接触,用以闭合所述第三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板包括第一辅助板和第一容纳板;所述第一辅助板底部通过所述第一弧形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具有锐角圆弧;所述第一容纳板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板顶部,所述第一容纳板顶部通过第三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二弧形结构具有锐角圆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接头内的电缆屏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板包括第一上容纳板和第一下容纳板,所述第一上容纳板与通过第五弧形结构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雄殷浩淋朱俊
申请(专利权)人:颂锐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