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动力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407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动力无人船,包括主船体和混合动力系统,所述主船体为两层结构,上层包括主甲板、艉升高甲板,下层包括单壳单底和位于其上的多个独立舱室,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和锂电池组,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和氢气供应系统;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和锂电池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船体下层不同的舱室内;所述氢气供应系统设置于主甲板上侧;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与所述氢气供应系统的供氢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涉氢处所及锂电池舱室的安全设计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在中大型船舶上的应用,并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并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并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动力无人船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技术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动力无人船。

技术介绍

[0002]因无人船艇领域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受限于技术发展和船舶造价,市面已有的无人船艇一般体型较小,市场发展空间受限。随着航运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演进,无人船大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纯电池动力船舶无法满足中大型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用电需求,而且用电量大,配置的电池组数量越多,潜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也就越大,以及由于充放电倍率过大加速电池的衰减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
[0003]类比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带来了发展契机,而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发展也将为船舶自主航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对此大多为实验和验证性质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相关设计尚不能满足相关法规和安全要求,急需开展氢能上船的技术难题攻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氢动力无人船,通过涉氢处所及锂电池舱室的安全设计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对中大型船舶的应用,并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氢动力无人船,包括主船体和混合动力系统,所述主船体为两层结构,上层包括主甲板、艉升高甲板,下层包括单壳单底和位于单壳单底上的多个独立舱室,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和锂电池组,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和氢气供应系统;
[0006]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和锂电池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船体的下层不同的独立舱室内;
[0007]所述氢气供应系统设置于主甲板上侧;
[0008]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与所述氢气供应系统的供氢管路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氢气供应系统包括氢气瓶、加注站、供氢管路、氮气吹扫组件和透气管;
[0010]所述氢气瓶设置于主甲板后部,其输出口连接供氢管路;
[0011]所述加注站设置于主甲板后部且与氢气瓶相邻,通过加注管路与所述氢气瓶的输入口相连;
[0012]所述氮气吹扫组件设置于主甲板后部且与所述氢气瓶和加注站相邻;
[0013]所述氢气瓶瓶口处设置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气体出口连接到所述透气管的入口;
[0014]所述透气管设置于主甲板后部,且在垂直于主甲板向上方延伸,远离主甲板的管口为透气管的出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独立舱室包括七氟丙烷间、电池舱、燃料电池发动机间和干粉设备
间,从前向后依次顺序设置于所述主船体的下层的中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设置于燃料电池发动机间内部,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设置第一直梯和水密舱口盖通往主甲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设置有燃料电池发动机间供风设备和燃料电池发动机间排风设备;
[0018]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供风设备设置于电池舱上方的主甲板右舷位置,通过管道连接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对其供风;
[0019]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排风设备设置于燃料电池发动机间上方的主甲板左舷靠后方位置,通过管道连接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对其实现机械排风。
[0020]进一步的,所述锂电池组设置于所述电池舱内部,所述电池舱设置第二直梯和水密舱口盖通往主甲板。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电池舱设置电池舱供风设备和电池舱排风设备,所述电池舱供风设备和电池舱排风设备分别设置于七氟丙烷间和配电室上方主甲板的对应位置,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电池舱对其实现供风和排风。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七氟丙烷间设置七氟丙烷间供风设备和七氟丙烷间排风设备,所述七氟丙烷间供风设备和七氟丙烷间排风设备分别设置于七氟丙烷间和配电室上方的主甲板的对应位置,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七氟丙烷间对其实现供风和排风。
[0023]进一步的,所述干粉设备间设置干粉设备间供风设备和干粉设备间排风设备,均设置于艉升高甲板后端,通过管道与干粉设备间进行连接对其实现供风和排风。
[0024]进一步的,所述供氢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氢气瓶的输出口连接,设置于主甲板上侧,从燃料电池发动机间上方穿入燃料电池发动机间,其输出端与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的入口连接。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实现下述之一的有益效果:
[0026]通过对氢燃料电池系统涉氢处所及锂电池舱室的安全设计,保证了无人船在复杂海况下涉氢装置的稳定性、防止氢气扩散泄漏、保持良好通风,从而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安全应用。
[0027]通过采用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解决了纯锂电池动力无法满足中大型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的用电需求的问题;由于混合动力系统配置的锂电池组数量较少,从而减小了锂电池产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0028]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9]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氢动力无人船侧视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氢动力无人船俯视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
主甲板、2

艉升高甲板、3

单壳单底、4

氢气供应系统、5

七氟丙烷间、6

配电室、7

电池舱、8

燃料电池发动机间、9

干粉设备间、10

氢气瓶、11

加注站、12

干粉设备间供风设备、13

透气管、14燃料电池发动机间供风设备、15

燃料电池发动机间排风设备、16

七氟丙烷间供风设备、17

七氟丙烷间排风设备、18

电池舱供风设备、19

电池舱排风设备、20

干粉设备间排风设备、21

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5]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氢动力无人船,如图1(侧视图)和图2(俯视图)所示:
[0036]包括主船体和混合动力系统,所述主船体为两层结构,上层包括主甲板1、艉升高甲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动力无人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船体和混合动力系统,所述主船体为两层结构,上层包括主甲板、艉升高甲板,下层包括单壳单底和位于单壳单底上的多个独立舱室,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和锂电池组,所述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和氢气供应系统;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和锂电池组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船体的下层不同的独立舱室内;所述氢气供应系统设置于主甲板上侧;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与所述氢气供应系统的供氢管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动力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供应系统包括氢气瓶、加注站、供氢管路、氮气吹扫组件和透气管;所述氢气瓶设置于主甲板后部,其输出口连接供氢管路;所述加注站设置于主甲板后部且与氢气瓶相邻,通过加注管路与所述氢气瓶的输入口相连;所述氮气吹扫组件设置于主甲板后部且与所述氢气瓶和加注站相邻;所述氢气瓶瓶口处设置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气体出口连接到所述透气管的入口;所述透气管设置于主甲板后部,且在垂直于主甲板向上方延伸,远离主甲板的管口为透气管的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动力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舱室包括七氟丙烷间、电池舱、燃料电池发动机间和干粉设备间,从前向后依次顺序设置于所述主船体的下层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动力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电池发动装置设置于燃料电池发动机间内部,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设置第一直梯和水密舱口盖通往主甲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动力无人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发动机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慕恒王莹李永杰邱延张瑞张奥博王杰王国良周威扬李国刚景彦铭邓小军杨楠
申请(专利权)人:震兑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