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锋锋专利>正文

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60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和余热回收箱,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插接有蒸汽导出管;通过余热回收箱、换热机构、回流水箱、排气管和水泵之间的配合,反应釜本体产生的热蒸汽会通过蒸汽导出管与多组排气管导出到余热回收箱内,同时将需要换热的物质通过进料管导入换热机构内,并通过多组导热棒和导热板加快换热效率,结构简单,通过夹层防止热量散失,有效的利用余热,提高效益,热量利用率较高,且减少了换热管道设计的长度,节能环保,成本较低,冷凝的水会通过导流面流经冷凝管,从而进入水箱,便于对冷凝水的二次利用。便于对冷凝水的二次利用。便于对冷凝水的二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设备
,具体为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行业,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由于特定的工艺要求,反应釜带有加热装置,而反应产物也常常携带很高的热量,由于技术限制,蒸汽余热和反应废热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因此浪费大量的热能,生产成本高,效益低。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205392380U的中国
技术实现思路
,公开了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其外壁上设有进、出蒸汽口,上端设有注水口,反应釜的一侧设有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管束和强制吸风机,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蒸汽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蒸汽管,强制吸风机安装在位于进气口对面的壳体内壁上;壳体上设有与换热管束的两端相连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与注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该第一水管上依次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水泵,该技术在换热器的壳体内安装强制吸风机,出蒸汽口出来的热蒸汽由强制吸风机吸至换热器内,与管程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热水从出水口流出,用于反应釜水洗,换热管束内的水受热均匀,升温快,余热利用率高。
[0004]然而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带有余热的蒸汽进行强制吸收,会造成余热损失,虽然能够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但是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设备维护费用高,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能够将余热充分利用,防止余热损失,提高余热转化率,有效利用余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效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和余热回收箱,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插接有蒸汽导出管,且蒸汽导出管的另一端插接在余热回收箱内腔,所述余热回收箱的内腔设置有换热机构;
[0007]所述换热机构包括第一换热盒、连接管和第二换热盒,且第一换热盒与第二换热盒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且第一换热盒与第二换热盒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盒第二换热盒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多组插孔,且多组插孔内均插接有导热棒,所述第一换热盒与第二换热盒内腔均设置有多组导热板,且多组导热板呈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盒和第二换热盒的均内腔通过多组导热板间隔呈蛇形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盒的上表面插接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上端贯穿余热回收箱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换热盒的一侧插接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一端贯穿余热回收箱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箱的内腔与外表面之间开设有夹层,且余热回收箱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面,且导流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导流面的上表面开设有供两组撑杆插接的圆孔,且两组撑杆的上端均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换热盒的下表面相抵触。
[0010]优选的,所述余热回收箱的下表面插接有冷凝管,且冷凝管的侧壁一体成型有外管,且外管的内径大于冷凝管的内径,所述冷凝管的下端连通有回流水箱。
[0011]优选的,所述回流水箱的内腔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一端贯穿回流水箱与反应釜本体相连通,且导水管的侧壁设置有单向阀。
[0012]优选的,所述蒸汽导出管的上端设置有多组排气管,且多组排气管均呈L形设置,且多组排气管的一端均设置有止逆瓣。
[0013]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插接有进水管,所述回流水箱的上表面插接有加水管,且回流水箱内腔的一侧安装有水位传感器,且水位传感器与水泵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主要通过余热回收箱、换热机构、回流水箱、排气管和水泵之间的配合,反应釜本体产生的热蒸汽会通过蒸汽导出管与多组排气管导出到余热回收箱内,同时将需要换热的物质通过进料管导入换热机构内,并通过多组导热棒和导热板加快换热效率,结构简单,通过夹层防止热量散失,有效的利用余热,提高效益,热量利用率较高,且减少了换热管道设计的长度,节能环保,成本较低,冷凝的水会通过导流面流经冷凝管,从而进入水箱,便于对冷凝水的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余热回收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蒸汽导出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换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回流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反应釜本体;2、余热回收箱;21、夹层;22、导流面;3、回流水箱;4、冷凝管;41、外管;5、蒸汽导出管;51、排气管;52、止逆瓣;6、进水管;7、进料管;8、换热机构;81、第一换热盒;82、第二换热盒;83、导热板;84、插孔;85、导热棒;86、连接管;9、出料管;10、水泵;11、导水管;12、单向阀;13、加水管;14、水位传感器;15、撑杆;1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余热回收箱2,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插接有蒸汽导出管5,且蒸汽导出管5的另一端插接在余热回收箱2内腔,余热回收箱2的内腔设置有换热机构8;
[0024]换热机构8包括第一换热盒81、连接管86和第二换热盒82,且第一换热盒81与第二
换热盒82通过连接管86相连通,且第一换热盒81与第二换热盒82呈平行设置,第一换热盒81第二换热盒82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多组插孔84,且多组插孔84内均插接有导热棒85,第一换热盒81与第二换热盒82内腔均设置有多组导热板83,且多组导热板83呈错位设置,第一换热盒81和第二换热盒82的均内腔通过多组导热板83间隔呈蛇形设置。
[0025]使用时,反应釜本体1内的蒸汽通过蒸汽导出管5经过多组排气管51将蒸汽导出到余热回收箱2内在余热回收箱2内进行余热转换,通过多组导热棒85对第一换热盒81和第二换热盒82内流通的物质进行升温,同时第一换热盒81与第二换热盒82内的多组导热板83加快物质的升温效率,并且增加了换热效率,无需较多的第一换热盒81和第二换热盒82,节能环保,并且撑杆15与底板16能对换热机构8支撑,使装置稳定,并且换热后产生的冷凝水会通过导流面22流入冷凝管4,并落入回流水箱3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水位传感器14会传递信号到控制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1)和余热回收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插接有蒸汽导出管(5),且蒸汽导出管(5)的另一端插接在余热回收箱(2)内腔,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内腔设置有换热机构(8);所述换热机构(8)包括第一换热盒(81)、连接管(86)和第二换热盒(82),且第一换热盒(81)与第二换热盒(82)通过连接管(86)相连通,且第一换热盒(81)与第二换热盒(82)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盒(81)第二换热盒(82)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多组插孔(84),且多组插孔(84)内均插接有导热棒(85),所述第一换热盒(81)与第二换热盒(82)内腔均设置有多组导热板(83),且多组导热板(83)呈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盒(81)和第二换热盒(82)的均内腔通过多组导热板(83)间隔呈蛇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盒(81)的上表面插接有进料管(7),且进料管(7)的上端贯穿余热回收箱(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换热盒(82)的一侧插接有出料管(9),且出料管(9)的一端贯穿余热回收箱(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箱(2)的内腔与外表面之间开设有夹层(21),且余热回收箱(2)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导流面(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锋锋
申请(专利权)人:史锋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