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355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包括:转体和支承座,转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纱锥,转体的顶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中设置有成品纱导引孔,转轴活动设置在支承座中,转体在其下部开设有导轮安置槽,该导轮安置槽中活动设置有一对上下布置的水平导轮,该对水平导轮的轴心线各自所在的垂直面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导纱锥的底面中央设置有斜向上引出的内纱导引安装孔,内纱导引安装孔中设置有内纱导引管,内纱导引管的管孔形成内纱导引孔,所述导纱锥的底面边缘处设置有斜向内引出的外纱导引孔,内、外纱导引孔均偏向所述导轮安置槽的同一侧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双导轮捻丝装置主要应用于一步法直捻工艺。步法直捻工艺。步法直捻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捻机中的捻丝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直捻机中的双导轮式捻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用布行业,根据织物的工艺要求和物理指标,需要二股或三股的复捻线,其传统制成方法是:先将工业原丝(单丝)用环锭机或倍捻机进行初加捻,然后再将上述加捻的单丝以二股或三股合并的方式一起喂入环锭捻线机进行复捻加工(捻向与初捻相反),经卷绕成形,最终获得二股或三股的成品纱线。这种基于传统环锭捻线机的两步法制成工艺的主要缺点是:生产效率低,易产生油污丝、卷装容量小、上机织布时落筒频繁、用工量多、筒管纱尾浪费大以及成布制成率低等诸多弊端。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已日益趋向大卷装原丝、大容量制成线,为了实现织造过程的高速化运行,目前通常都采用基于直捻方式的双导轮捻丝装置(双导轮捻丝器)的一步法直捻技术,用于生产二股或三股的纱线,其工作原理为:将大卷装原丝放入锭位纱罐内作内丝,经内丝张力器后引出;外丝放上置纱架,经外丝张力器进入电锭加捻盘后上引,再将上述内外丝引入直捻机的双导轮式捻丝器中加捻定型,然后进入罗拉输纱装置,经卷绕管卷绕成为成品纱线。传统的双导轮捻丝装置都是搁置在锭位纱罐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致锭位纱罐经常损坏,大大缩短了纱筒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传统双导轮捻丝装置中的双导轮是水平布置的,使得双导轮捻丝装置的体积较大,给安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缩小体积、可悬挂在锭位纱罐上方的双导轮捻丝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其结构包括:转体、转臂座、以及一端活动铰接在转臂座上的转臂,转臂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支承座;所述转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纱锥,所述转体的顶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中沿轴向设置有成品纱导引孔,所述的转轴活动设置在支承座中,所述的转体在其下部开设有导轮安置槽,该导轮安置槽中活动设置有一对上下布置的水平导轮,该对水平导轮的轴心线各自所在的垂直面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导纱锥的底面中央设置有斜向上引出的内纱导引安装孔,内纱导引安装孔中设置有内纱导引管,内纱导引管的管孔形成内纱导引孔,所述导纱锥的底面边缘处设置有斜向内引出的外纱导引孔,内、外纱导引孔均偏向所述导轮安置槽的同一侧侧壁,所述成品纱导引孔的两端、所述内纱导引管的两端以及所述外纱导引孔中分别设置有瓷眼。
[000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水平导轮的具体结构包括:导轮体,导轮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挡纱凸台、以及位于环形挡纱凸台外侧的导轮轴,导轮轴上设置有导轮用轴承,导轮用轴承上套设有盲孔轴承套;所述导轮安置槽的两侧
侧壁上开设有与盲孔轴承套相配合的导轮安装孔,所述的盲孔轴承套设置在相应的导轮安装孔中,所述导轮安装孔的孔壁上在盲孔轴承套的外侧设置有环形导轮卡槽,环形导轮卡槽中设置有导轮限位用孔用挡圈。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的导轮轴包括:位于外侧的轴承安装段、以及位于内侧即靠近环形挡纱凸台一侧的密封盖安装段,密封盖安装段的直径大于轴承安装段的直径,所述的导轮用轴承安装在导轮轴的轴承安装段上,所述导轮轴的密封盖安装段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盲孔轴承套还套设在密封盖和环形挡纱凸台上。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的盲孔轴承套与导轮安装孔之间设置有轴承套密封圈。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的导轮用轴承的内圈与导轮轴的轴承安装段之间设置有轴承内密封圈。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转轴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的转体相配合的转轴安装孔,所述转轴的下部设置在转体的转轴安装孔中,转轴的上部通过一对转轴用轴承、以及位于该对转轴用轴承之间的间隔套活动设置在所述的支承座中。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的支承座沿轴向开设有转轴安装孔,该转轴安装孔呈上段大、下段小的阶梯形,从而在转轴安装孔的上、下段之间形成限位台阶,所述的间隔套和一对转轴用轴承设置在转轴安装孔的上段中,并且,下面的转轴用轴承抵靠在限位台阶上,所述转轴安装孔上段的内壁和转轴上在上面的转轴用轴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环形转轴卡槽,环形转轴卡槽中设置有转轴限位用孔用挡圈。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的一对转轴用轴承与转轴安装孔的上段之间分别设置有缓冲垫圈。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中,所述缓冲垫圈的具体安装方式为:所述转轴安装孔上段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的缓冲垫圈设置在环形安装槽中。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所述的水平导轮上下布置,大大缩小了转体的直径,并将转体中的转轴通过支承座和转臂设置在转臂座上,使得转体悬挂在锭位纱罐的上方(不与锭位纱罐接触),从而避免了转体对锭位纱罐上方造成损伤,大大延长了锭位纱罐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在导轮用轴承的内圈与导轮轴的轴承安装段之间设置了轴承内密封圈、在盲孔轴承套与导轮安装孔之间设置了轴承套密封圈,而且,盲孔轴承套将导轮用轴承和密封盖都套入其中,使得导轮用轴承内所储存的油脂不流失,满足轴承既自转又围绕转体中心高速公转的加捻要求,大大延长了导轮用轴承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内、外丝线需在该对水平导轮上环绕一定的圈数,使得内、外丝的张力更加均匀一致,由于该对水平导轮的轴心线各自所在的垂直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使得内、外丝在该对水平导轮上自然分开,在合股定型后、经空心的转轴向上输出成品纱线,然后,由输纱罗拉定速输向卷绕部件进行大卷装成型,在该对水平导轮的作用下,成品纱线米长的两股丝长度差异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整根纱线的强力指标达到股线的强力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所述双导轮捻丝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所述双导轮捻丝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中上水平导轮位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中下水平导轮位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转臂座,2、转臂,3、支承座,31、转轴安装孔,41、转轴用上轴承,42、转轴用下轴承,43、间隔套,44、转轴限位用孔用挡圈,44、缓冲垫圈,45、转轴限位用孔用挡圈,5、转轴,51、成品纱导引孔,52、瓷眼,6、转体,61、导轮安置槽,611、导轮安装孔,68、导纱锥,681、外纱导引孔,682、瓷眼,7、上水平导轮,70、导轮体,71、环形挡纱凸台,72、导轮轴,721、密封盖安装段,722、轴承安装段,8、下水平导轮,9、密封盖,10、盲孔轴承套,11、轴承内密封圈,12、轴承套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包括:转体,转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纱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导轮捻丝装置还包括:转臂座、以及一端活动铰接在转臂座上的转臂,转臂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支承座;所述转体的顶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中沿轴向设置有成品纱导引孔,所述的转轴活动设置在支承座中,所述的转体在其下部开设有导轮安置槽,该导轮安置槽中活动设置有一对上下布置的水平导轮,该对水平导轮的轴心线各自所在的垂直面之间形成一个夹角,所述导纱锥的底面中央设置有斜向上引出的内纱导引安装孔,内纱导引安装孔中设置有内纱导引管,内纱导引管的管孔形成内纱导引孔,所述导纱锥的底面边缘处设置有斜向内引出的外纱导引孔,内、外纱导引孔均偏向所述导轮安置槽的同一侧侧壁,所述成品纱导引孔的两端、所述内纱导引管的两端、以及所述外纱导引孔中分别设置有瓷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导轮包括:导轮体,导轮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挡纱凸台、以及位于环形挡纱凸台外侧的导轮轴,导轮轴上设置有导轮用轴承,导轮用轴承上套设有盲孔轴承套;所述导轮安置槽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与盲孔轴承套相配合的导轮安装孔,所述的盲孔轴承套设置在相应的导轮安装孔中,所述导轮安装孔的孔壁上在盲孔轴承套的外侧设置有环形导轮卡槽,环形导轮卡槽中设置有导轮限位用孔用挡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导轮捻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轮轴包括:位于外侧的轴承安装段、以及位于内侧即靠近环形挡纱凸台一侧的密封盖安装段,密封盖安装段的直径大于轴承安装段的直径,所述的导轮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韩国华施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攀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