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298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落球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包括:AGV对接机构、自动上下料机构、跌落试验机构及控制系统;其中AGV对接机构用于送料托盘的自动转运;自动上下料机构设置于AGV对接机构的上方,用于球体的上下料;跌落试验机构设置于AGV对接机构的一侧,用于球体的跌落试验;控制系统用于控制AGV对接机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跌落试验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球体进行一定次数的跌落试验,可实现分批次自动上下料、按批次自动检测、已检待判样品分批次摆放等功能,配置球床破损球自动更换,检测数据可自动生成记录报告,上传至集中控制中心,可通过集控中心远程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落球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自动落球试验机是将规定数量的球体从规定跌落高度上自由跌落在球床上的一种测试仪器,用于球状物体的冲击强度的测试,目前的落球试验机基本上为人工上料,该方式效率慢,人工成本高,且存在试验操作不当,测试结果无法追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旨在解决传统落球试验依赖人工上料,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测试结果无法追溯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包括:AGV对接机构、自动上下料机构、跌落试验机构及控制系统;其中,
[0006]AGV对接机构用于与AGV自动对接,实现球体的转运;
[0007]自动上下料机构设置于AGV对接机构的上方,用于球体的上下料;
[0008]跌落试验机构设置于AGV对接机构的一侧,用于球体的跌落试验;
[0009]控制系统用于控制AGV对接机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跌落试验机构。
[0010]所述跌落试验机构包括球床装置、垂直提升结构及循环轨道,其中循环轨道连接在所述自动上下料机构与垂直提升结构之间,循环轨道倾斜设置,球体通过重力在轨道内滚动至垂直提升结构上;垂直提升结构用于将球体垂直提升到设定高度,且使球体自由下落;球床装置设置于垂直提升结构的底部,用于接收自由下落的球体。<br/>[0011]所述垂直提升结构包括垂直支撑体及设置于垂直支撑体上的垂直传动链,垂直传动链上设有球爪,垂直支撑体的顶部设有跌落平台,跌落平台上设有落球门机构,由球爪输送的球体落到跌落平台上,落球门机构打开使球体自由下落。
[0012]所述垂直支撑体顶部设有从动轮张紧装置和自由下落上张紧链轮,所述垂直支撑体的底部设有下张紧链轮和主动轮,所述垂直传动链环绕于从动轮张紧装置、自由下落上张紧链轮、下张紧链轮及主动轮的外侧,所述垂直支撑体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导轨,所述球爪与升降导轨滑动配合。
[0013]所述球床装置包括防尘罩、球床及气动滑台,其中球床内装有多个球体,防尘罩设置于球床的顶部外围,且防尘罩的下端开设有与所述循环轨道连通的过球孔,气动滑台设置于球床的顶部,且气动滑台与推板连接,气动滑台通过推板将球床内上方的球体推送入过球孔内。
[0014]所述球床的外侧设有球床换球托盘,球床换球托盘用于存储球体;所述球床的底部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底部设有除尘装置。
[0015]所述循环轨道的出料端设有下料口、垂直提升机构上料口及轨道切换装置,其中
垂直提升机构上料口与所述垂直提升结构对接;
[0016]轨道切换装置设置于下料口和垂直提升机构上料口之间,轨道切换装置用于下料口和垂直提升机构上料口之间的切换,将球体输送到下料口或垂直提升机构上料口。
[0017]所述自动上下料机构包括桁架、SCARA机械人及夹爪,其中桁架横跨于所述AGV对接机构的两侧,SCARA机械人悬挂于桁架的顶部,且执行末端与夹爪连接,桁架的侧部设有与所述循环轨道对接的下料口。
[0018]所述AGV对接机构包括作业工位、送料托盘及输送辊,其中输送辊的一端为对接口,另一端设有作业工位,送料托盘放置于输送辊上;作业工位处设置有定位销、位置传感器及读码器,定位销和位置传感器分别用于送料托盘的定位和位置检测,读码器用于读取送料托盘的电子信息,并发送到控制系统中。
[0019]所述AGV对接机构、自动上下料机构及跌落试验机构的外侧设有安全防护装置。
[002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结构简单,易实现,能够实现被测球体的自动上下料、自动测试,具有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保证测试过程全程可控。
[0021]本技术可实现被测球体提升过程安全稳定,防止意外冲击和跌落,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员参与,提高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0022]本技术具有除尘功能,防止灰尘飞溅,对人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中AGV对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中自动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中跌落试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中循环轨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中垂直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中球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图中1为AGV对接机构,2为自动上下料机构,3为跌落试验机构,4为安全防护装置,5为控制系统;11为作业工位,12为送料托盘,13为输送辊,14为对接口;21为桁架,22为SCARA机械人,23为夹爪,24为上料口;31为球床装置,32为垂直提升结构,33为循环轨道;41为下料口,42为轨道切换装置,43为垂直提升机构上料口;51为从动轮张紧装置,52为上张紧链轮,53为跌落平台,54为球爪,55为下张紧链轮,56为主动轮;61为球床换球托盘,62为防尘罩,63为球床,64为气动滑台,65为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3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包括:AGV对接机构1、自动上下料机构2、跌落试验机构3及控制系统;其中AGV对接机构1用于与AGV自动对接,实现球体的转运;自动上下料机构2设置于AGV对接机构1的上方,用于球体的上下料;跌落试验机构3设置于AGV对接机构1的一侧,用于球体的跌落试验;控制系统用于控制AGV对接机构1、自动上下料机构2及跌落试验机构3。
[0035]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AGV对接机构1包括作业工位11、送料托盘12及输送辊13,其中输送辊13的一端为对接口14,另一端设有作业工位11,送料托盘12放置于输送辊13上;作业工位11处设置有定位销、位置传感器及读码器,定位销和位置传感器分别用于送料托盘12的定位和位置检测,读码器用于读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GV对接机构(1)、自动上下料机构(2)、跌落试验机构(3)及控制系统;其中,AGV对接机构(1)用于与AGV自动对接,实现球体的转运;自动上下料机构(2)设置于AGV对接机构(1)的上方,用于球体的上下料;跌落试验机构(3)设置于AGV对接机构(1)的一侧,用于球体的跌落试验;控制系统用于控制AGV对接机构(1)、自动上下料机构(2)及跌落试验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跌落试验机构(3)包括球床装置(31)、垂直提升结构(32)及循环轨道(33),其中循环轨道(33)连接在所述自动上下料机构(2)与垂直提升结构(32)之间,循环轨道(33)倾斜设置,球体通过重力在轨道内滚动至垂直提升结构(32)上;垂直提升结构(32)用于将球体垂直提升到设定高度,且使球体自由下落;球床装置(31)设置于垂直提升结构(32)的底部,用于接收自由下落的球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提升结构(32)包括垂直支撑体及设置于垂直支撑体上的垂直传动链,垂直传动链上设有球爪(54),垂直支撑体的顶部设有跌落平台(53),跌落平台(53)上设有落球门机构,由球爪(54)输送的球体落到跌落平台(53)上,落球门机构打开使球体自由下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撑体顶部设有从动轮张紧装置(51)和自由下落上张紧链轮(52),所述垂直支撑体的底部设有下张紧链轮(55)和主动轮(56),所述垂直传动链环绕于从动轮张紧装置(51)、自由下落上张紧链轮(52)、下张紧链轮(55)及主动轮(56)的外侧,所述垂直支撑体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导轨,所述球爪(54)与升降导轨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落球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床装置(31)包括防尘罩(62)、球床(63)及气动滑台(64),其中球床(63)内装有多个球体,防尘罩(62)设置于球床(63)的顶部外围,且防尘罩(6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海王恒之李琳李星于洪鹏顾岩董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