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97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包括:降温服外层、降温服内层、相变降温层、吸湿贴、吸湿袋、拉链以及侧腰;降温服外层可由普通外衣代替,也可将降温服外层取消,把将降温服直接应用于密闭功能性服装中,相变降温层是由柔性相变材料作为支撑骨架构成,其中设置了许多分布均匀的六边形孔洞;吸湿贴设于相变降温服层靠人体一侧,吸湿袋设于相变降温服靠外界一侧;降温服正面和背面通过侧腰连接;拉链设于降温服本体正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可靠地降低人体温度,具有柔性的相变降温层也可以很好的贴附于人体表面,可吸湿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控制服装内环境的湿度,从而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从而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从而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


[0001]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

技术介绍

[0002]当从事生理学、职业健康和安全专业的工作人员,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时,会使其健康和安全状况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减轻从事体力劳动工作者的热应激反应问题亟待解决。降温服是一种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护穿着者不受热害影响的个体防护装备,它将制冷装置与服装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微气候,使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保持一定的温湿度,降低热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和工作效率。个体降温服作为直接有效的降温防护装备,及时保护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0003]在人体皮肤表面和服装内层之间存在空气层,这一微小空间被称为服装微气候区,其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影响着人体的舒适性。原田隆司在研究服装与人体间的微气候时,总结出服装微气候区的温湿度与人体热舒适感之间的关系,当服装微气候区的温度为32℃
±
1℃、相对湿度为50%
±
10%时,热舒适度最高。影响服装微气候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外界环境和人体运动状态,同时也包括服装自身的结构与材料。降温服的原理是通过制冷装置对服装微气候区进行直接降温,快速排除多余水分,使服装微气候区始终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从而维持人体的热量平衡。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只有降温蓄冷的功效,并且蓄冷温度较低,材料本身产生的寒气和因为冷凝而产生的湿气较多,无法给使用者提供较为良好的舒适性。
>[000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摆脱现有降温服无法处理内环境湿度的问题,通过蓄冷除湿组件便可实现延长降温时间,增强穿戴者舒适度的同时,优化了降温服使用前后拆卸、组装,即用即冷,大幅提升穿戴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降温服无法处理内环境湿度从而影响人体舒适性等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为无袖马甲式结构,包括:降温服本体和可控湿组件,其中,降温服本体包括降温服外层1和相变降温层3;可控湿组件包括吸湿贴5和吸湿袋6;相变降温层3由柔性相变材料构成,其中设置分布均匀的六边形孔洞4;六边形孔洞的边长为0.5

1.5cm,所述六边形孔洞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降温服开孔设计可以使人体排汗更为顺畅。
[0008]进一步的,吸湿贴5和吸湿袋6通过粘连形式分别粘连于相变降温层3靠近人体一侧和远离人体一侧,吸湿贴5和吸湿袋6于相变降温层3两侧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湿贴5和吸湿袋6于相变降温层3两侧粘连贴附的总面积为相变
降温层3总面积的40

90%。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湿贴5由四层复合而成,包括或由内之外分别依次层叠的亲肤层、尘纸导流层、高分子锁水层、原生绒毛浆和透气防漏层,主要起到吸汗的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湿袋6由氯化钙颗粒7和储水层8组成,主要起到控湿的作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服外层可由普通外衣代替,也可将降温服外层取消,把将降温服直接应用于密闭功能性服装中,例:防化服、防疫服、防爆服等;
[0013]进一步的,相变降温层3的正面配置拉链9,用于将相变降温层3正面拉链两侧啮合连接,以供穿戴人员穿戴。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吸湿贴与吸湿袋设置有多个;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服内层的正面和背面通过侧腰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相变降温层是通过裁剪将柔性相变材料进行塑型,再通过聚乙烯封装对材料进行定型,从而形成了带有六边形孔洞4的柔性相变材料骨架结构;
[0017]进一步的,柔性相变材料由聚丙烯酸钠、甘羟铝、酒石酸、酒精和羧甲基纤维素纳米纤维组成。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0019]1.本技术可以准确可靠地控制温度以及控制复温过程,并且相变降温层具有柔性,其贴附性能好,可以完全贴合在人体表面皮肤;
[0020]2.本技术可及时调节服装内环境的湿度,尤其是针对于一些密闭功能性服饰,比如:防化服、防疫服、防爆服等,可以更好的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性;
[0021]3.本技术可以迅速实现低温诱导、控制温湿度的同时,优化了穿戴方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以及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降温装置剖面图;
[0023]其中,1为降温服外层,3为相变降温层,4为六边形孔洞,5为吸湿贴,6为吸湿袋,7为氯化钙颗粒,8为储水层,9为拉链,10为侧腰。
[0024]图2为本技术降温服本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降温服本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1

3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成果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为无袖马甲式结构,包括:降温服本体和可控湿组件,其中,降温服本体包括降温服外层1和相变降温层3;可控湿组件包括吸湿贴5和吸湿袋6;相变降温层3由柔性相变材料构成,其中设置分布均匀的六边形孔
洞4;六边形孔洞的边长为0.5

1.5cm,所述六边形孔洞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降温服开孔设计可以使人体排汗更为顺畅。
[0029]如图2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控湿相变降温服,为无袖马甲式结构,相变降温层3由柔性相变材料构成,柔性相变材料由200g聚丙烯酸钠、10g甘羟铝、10g酒石酸、20ml酒精和1000g羧甲基纤维素纳米纤维组成;其中设置分布均匀的六边形孔洞4;六边形孔洞的边长为1cm,吸湿贴5和吸湿袋6通过粘连形式分别粘连于相变降温层3靠近人体一侧和远离人体一侧,吸湿贴5和吸湿袋6于相变降温层3两侧间隔设置,吸湿贴5和吸湿袋6于相变降温层3两侧粘连贴附的总面积为相变降温层3总面积的75%。
[0030]所述降温服外层1可由普通外衣代替。
[0031]进一步的,相变降温层3的正面配置拉链9,用于将相变降温层3正面拉链两侧啮合连接,以供穿戴人员穿戴。
[0032]进一步的,所述吸湿贴与吸湿袋设置有多个;
[0033]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服内层的正面和背面通过侧腰连接;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湿相变降温服,为无袖马甲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服本体和可控湿组件,其中,降温服本体包括降温服外层(1)和相变降温层(3);可控湿组件包括吸湿贴(5)和吸湿袋(6);相变降温层(3)由柔性相变材料构成,其中设置分布均匀的六边形孔洞(4);六边形孔洞的边长为0.5

1.5cm;吸湿贴(5)和吸湿袋(6)通过粘连形式分别粘连于相变降温层(3)靠近人体一侧和远离人体一侧,吸湿贴(5)和吸湿袋(6)于相变降温层(3)两侧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湿相变降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贴(5)和吸湿袋(6)于相变降温层(3)两侧粘连贴附的总面积为相变降温层(3)总面积的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全解卓学寇艳董宏生孙克衍罗积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