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顿体减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284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非牛顿体减速带,包括地面凹槽、顶盖、缓冲组件和弹性组件,所述缓冲组件放置在地面凹槽内部底壁上,所述顶盖设于缓冲组件上且位于地面凹槽上方,所述弹性组件均匀间隔设于顶盖底部上且对称位于缓冲组件左右两侧,所述弹性组件与地面凹槽内部底壁接触。本方案非牛顿体减速带,可以调节顶盖的高度,调节好后,紧固螺栓拧入对应的螺纹孔内,对推杆固定,从而达到了灵活实用的目的;通过弹簧一和弹簧二的设置,增强装置主体的弹性,起到保护空心橡胶球的作用,防止空心橡胶球因过度挤压丧失弹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带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非牛顿体减速带。具体是提供了非牛顿体减速带。具体是提供了非牛顿体减速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牛顿体减速带


[0001]本技术涉及减速带
,具体是指非牛顿体减速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减速带多为坚固材料做成,车辆无论高度或者低速通过减速带,都会产生强烈的颠簸,影响驾驶体验,同时也会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而为了克服现有减速带的缺点,目前专利技术了一种非牛顿流体减速带,当汽车缓慢通过减速带时,减速带发生变形,不会给通过的车辆带来剧烈的颠簸,当车辆高速通过减速带时,由于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减速带变得坚固,给通过的车辆带来强烈的颠簸以警示车辆已超速。
[0003]现有的非牛顿体减速带,无法改变装置主体顶部的高度,降低了该装置灵活实用的目的,同时无法增强装置主体的弹性,该装置在经过长时间碾压发生变形,缩短该装置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了可以调节高度和增加装置主体弹性的非牛顿体减速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可以调节高度和增加装置主体弹性强度的非牛顿体减速带。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非牛顿体减速带,包括地面凹槽、顶盖、缓冲组件和弹性组件,所述缓冲组件放置在地面凹槽内部底壁上,所述顶盖设于缓冲组件上且位于地面凹槽上方,所述弹性组件均匀间隔设于顶盖底部上且对称位于缓冲组件左右两侧,所述弹性组件与地面凹槽内部底壁接触,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壳体、升降板一、升降板二、空心橡胶球、弹簧一和支撑杆,所述升降板一滑动设于壳体内,所述升降板二滑动设于壳体内且位于升降板一下方,所述弹簧一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底部与升降板二顶部之间,所述空心橡胶球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底部与升降板二顶部之间,所述空心橡胶球内灌装有非牛顿流体,所述支撑杆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顶部上,所述支撑杆滑动贯穿壳体顶部,所述顶盖底部与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二底部中间处设有斜面块一,所述壳体内部底壁上设有斜面块二,所述斜面块一的斜面与斜面块二的斜面滑动接触,所述斜面块二的右端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滑动贯穿壳体右侧内壁,所述推杆的右端上均匀间隔设有多组螺纹孔,所述壳体右侧侧壁上设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位于推杆上方,所述固定块上滑动贯穿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筒、挤压板、竖直杆、弹簧二和支撑板,所述固定筒顶端固定设于顶盖底部上,所述挤压板滑动设于固定筒内,所述竖直杆滑动贯穿固定筒内部底壁,所述竖直杆顶端与挤压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设于竖直板底端上,所述弹簧二设于挤压板顶部与固定筒内部顶壁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右端上设有推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顶部为弧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长方体。
[0010]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非牛顿体减速带,通过推动推板,带动推杆移动,从而带动斜面块二移动,从而带动斜面块一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升降板一、升降板二和支撑杆移动,从而可以调节顶盖的高度,调节好后,紧固螺栓拧入对应的螺纹孔内,对推杆固定,从而达到了灵活实用的目的;通过弹簧一和弹簧二的设置,增强装置主体的弹性,起到保护空心橡胶球的作用,防止空心橡胶球因过度挤压丧失弹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方案提出的非牛顿体减速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方案提出的非牛顿体减速带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方案提出的非牛顿体减速带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地面凹槽,2、顶盖,3、缓冲组件,4、弹性组件,5、壳体,6、升降板一,7、升降板二,8、空心橡胶球,9、弹簧一,10、支撑杆,11、非牛顿流体,12、斜面块一,13、斜面块二,14、推杆,15、螺纹孔,16、固定块,17、紧固螺栓,18、固定筒,19、挤压板,20、竖直杆,21、弹簧二,22、支撑板,23、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非牛顿体减速带,包括地面凹槽1、顶盖2、缓冲组件3和弹性组件4,缓冲组件3放置在地面凹槽1内部底壁上,顶盖2设于缓冲组件3上且位于地面凹槽1上方,弹性组件4均匀间隔设于顶盖2底部上且对称位于缓冲组件3左右两侧,弹性组件4与地面凹槽1内部底壁接触,缓冲组件3包括壳体5、升降板一6、升降板二7、空心橡胶球8、弹簧一9和支撑杆10,升降板一6滑动设于壳体5内,升降板二7滑动设于壳体5内且位于升降板一6下方,弹簧一9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6底部与升降板二7顶部之间,空心橡胶球8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6底部与升降板二7顶部之间,空心橡胶球8内灌装有非牛顿流体11,支撑杆10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6顶部上,支撑杆10滑动贯穿壳体5顶部,顶盖2底部与支撑杆10顶端固定连接,升降板二7底部中间处设有斜面块一12,壳体5内部底壁上设有斜面块二13,斜面块一12的斜面与斜面块二13的斜面滑动接触,斜面块二13的右端上设有推杆14,推杆14滑动贯穿壳体5右侧内壁,推杆14的右端上均匀间隔设有多组螺纹孔15,壳体5右侧侧壁上设有固定块16且固定块16位于推杆14上方,固定块16上滑动贯穿设有紧固螺栓17,紧
固螺栓17与螺纹孔15螺纹连接。
[0019]其中,弹性组件4包括固定筒18、挤压板19、竖直杆20、弹簧二21和支撑板22,固定筒18顶端固定设于顶盖2底部上,挤压板19滑动设于固定筒18内,竖直杆20滑动贯穿固定筒18内部底壁,竖直杆20顶端与挤压板19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22设于竖直板底端上,弹簧二21设于挤压板19顶部与固定筒18内部顶壁之间,推杆14右端上设有推板23,顶盖2的顶部为弧形,壳体5为长方体。
[0020]具体使用时,通过推动推板23,带动推杆14移动,从而带动斜面块二13移动,从而带动斜面块一12移动,从而可以带动升降板一6、升降板二7和支撑杆10移动,从而可以调节顶盖2的高度,调节好后,紧固螺栓17拧入对应的螺纹孔15内,对推杆14固定,调节好之后,将装置放置在地面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非牛顿体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凹槽、顶盖、缓冲组件和弹性组件,所述缓冲组件放置在地面凹槽内部底壁上,所述顶盖设于缓冲组件上且位于地面凹槽上方,所述弹性组件均匀间隔设于顶盖底部上且对称位于缓冲组件左右两侧,所述弹性组件与地面凹槽内部底壁接触,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壳体、升降板一、升降板二、空心橡胶球、弹簧一和支撑杆,所述升降板一滑动设于壳体内,所述升降板二滑动设于壳体内且位于升降板一下方,所述弹簧一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底部与升降板二顶部之间,所述空心橡胶球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底部与升降板二顶部之间,所述空心橡胶球内灌装有非牛顿流体,所述支撑杆均匀间隔设于升降板一顶部上,所述支撑杆滑动贯穿壳体顶部,所述顶盖底部与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二底部中间处设有斜面块一,所述壳体内部底壁上设有斜面块二,所述斜面块一的斜面与斜面块二的斜面滑动接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战斌王靖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骏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