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4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包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及方法,包括安装架、第一转轴、筒体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第一桨叶具有第一流动孔,第二桨叶具有第二流动孔;将发酵完成的益生菌种子倒入筒体中,并加入蛋白质和海藻酸钠,通过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带动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转动,桨叶在转动时推动益生菌种子和蛋白质在筒体内部的循环通道中循环混合,通过筛网分流使得益生菌种子和蛋白质能混合得更加均匀,以此进行第一层包埋,之后加入胶质或纤维素,再采用上述方式继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完成第二次包埋,从而提高了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的混合效果。高了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的混合效果。高了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包埋
,具体涉及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可以改善人体的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微生物的水平,把益生菌制备成微胶囊可以降低肠胃对益生菌的杀伤,提高存活率。在对益生菌进行包埋时,传统的方法是将发酵完成的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倒至一个筒体内,通过人工搅拌进行包埋,人工搅拌工作强度较大。
[0003]在公开号为CN114958545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及设备,其在使用时,首先将发酵完成的益生菌种子倒入所述筒体内,并加入蛋白质,之后启动电机驱使搅拌杆转动对益生菌种子和蛋白质进行搅拌混合,以此进行第一层包埋,之后加入胶质或纤维素,进行第二次包埋,从而了减少人工的工作量。
[0004]但上述制备设备的搅拌结构单一,在搅拌混合时,只能驱使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围绕搅拌杆旋转运动混合,其上方和下方的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混合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及设备的搅拌结构单一,在搅拌混合时,只能驱使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围绕搅拌杆旋转运动混合,其上方和下方的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包括安装架、第一转轴和筒体,所述筒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0007]还包括搅拌组件,
[0008]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所述搅拌杆与所述筒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桨叶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杆的外侧,所述第二桨叶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杆靠近所述第一桨叶的一侧,所述第一桨叶具有第一流动孔,所述第一流动孔将所述第一桨叶贯穿,所述第二桨叶具有第二流动孔,所述第二流动孔位于所述第二桨叶远离所述第一流动孔的一端。
[0009]其中,所述第一流动孔在所述第一桨叶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流动孔在所述第二桨叶上的高度。
[0010]其中,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与所述第一桨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流动孔中。
[0011]其中,所述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还包括晃动组件,所述晃动组件包括半齿轮、半齿块和驱动构件,所述半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
侧;所述半齿块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半齿轮的一侧;所述驱动构件用于移动所述半齿块。
[0012]其中,所述晃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和限位环,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转轴靠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
[0013]其中,所述驱动构件包括安装轴和液压缸,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架的外侧;所述液压缸与所述安装轴活动连接,并与所述半齿块活动连接。
[0014]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首先将发酵完成的益生菌种子倒入筒体内,加入蛋白质和海藻酸钠,并加入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钙调节细胞周边pH;
[0016]启动电机驱动搅拌杆转动,使得桨叶对益生菌种子和蛋白质进行搅拌,实现对益生菌体进行第一层包埋;
[0017]随后加入胶质或纤维素,再采用上述方式继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完成第二次包埋;
[0018]在搅拌时混匀时启动液压缸驱使半齿块移动晃所述筒体,提高混匀效果;
[0019]最后将益生菌混合液抽入离分离装置中,洗涤离心两次,滤去上清液,随即进行冷冻干燥,即制得微胶囊包埋益生菌。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及方法,将发酵完成的益生菌种子倒入所述筒体中,并加入蛋白质和海藻酸钠,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搅拌杆转动,所述搅拌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桨叶和所述第二桨叶转动,桨叶在转动时推动益生菌种子和蛋白质在所述筒体内部的循环通道中循环混合,通过所述筛网分流使得益生菌种子和蛋白质能混合得更加均匀,以此进行第一层包埋,之后加入胶质或纤维素,再采用上述方式继续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完成第二次包埋,从而提高了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搅拌杆和第一桨叶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的右视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的正视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滑块和限位块的连接示意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图。
[0028]图中:100

安装架、101

第一转轴、102

筒体、103

搅拌杆、104

第一桨叶、105

第二桨叶、106

第一流动孔、107

第二流动孔、108

筛网、209

半齿轮、210

半齿块、211

第二转轴、212

限位环、213

安装轴、214

液压缸、315

滑槽、316

滑块、317

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0]第一实施例:
[003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搅拌杆和第一桨叶的连接示意图。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包括安装架100、第一转轴101、筒体102和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103、第一桨叶104、第二桨叶105和筛网108,所述第一桨叶104具有第一流动孔106,所述第二桨叶105具有第二流动孔1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及设备的搅拌结构单一,在搅拌混合时,只能驱使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围绕搅拌杆旋转运动混合,其上方和下方的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案不仅可以用于提高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的混合效果的场景,同时还可以用于晃动结构,进一步提高益生菌种子和包埋材料的混合效果的问题解决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包括安装架、第一转轴和筒体,所述筒体通过所述第一转轴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所述搅拌杆与所述筒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桨叶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杆的外侧,所述第二桨叶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搅拌杆靠近所述第一桨叶的一侧,所述第一桨叶具有第一流动孔,所述第一流动孔将所述第一桨叶贯穿,所述第二桨叶具有第二流动孔,所述第二流动孔位于所述第二桨叶远离所述第一流动孔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孔在所述第一桨叶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流动孔在所述第二桨叶上的高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与所述第一桨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流动孔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包埋益生菌的制备设备还包括晃动组件,所述晃动组件包括半齿轮、半齿块和驱动构件,所述半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所述半齿块与所述安装架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纯长金庭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益可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