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41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属于机构学应用技术领域,包含机架,连架杆、第一连杆、V型连杆、第二连杆、I型偏置连杆、II型偏置连杆、I型橡胶软垫、II型橡胶软垫;所述连架杆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V型连杆设置有分支杆I和分支杆II,顶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I型偏置连杆和II型偏置连杆各有一个偏置的转动副。通过任意一个连架杆进行驱动,实现转换机构在完全展开的平面正五边形构型和完全闭合的空间三十二面体构型之间连续转换,且控制方便,运动平稳。运动平稳。运动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构学应用
,特别涉及到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空间可折展机构具有从收拢状态折展成预定构态的性质,具有高刚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可展机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球状可展机构大多只能实现径向的缩放,鲜有机构可以在空间球状构型和平面规则构型之间灵活切换,已然不能满足可展机构多功能性的要求,限制了可展机构的发展及应用。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通过连架杆进行驱动,实现转换机构在完全展开的平面正八边形构型和完全闭合的空间球状构型之间连续转换,且该机构在构型转换过程中,控制简便,运动平稳。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机架,连架杆、第一连杆、V型连杆、第二连杆、I型偏置连杆、II型偏置连杆、I型橡胶软垫、II型橡胶软垫;所述连架杆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V型连杆设置有分支杆I和分支杆II,顶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I型偏置连杆和II型偏置连杆各有一个偏置的转动副;
[0005]所述机架设置有八个分支杆,相邻两分支杆之间的夹角为45度,其中每个分支杆都与连架杆铰接连接;
[0006]所述连架杆设置有八个,其一端与机架分支杆铰接连接,另一端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分别与第一连杆铰接连接,且这两个转动副的轴线都与另一端的转动副的轴线垂直;
[0007]所述第一连杆设置有十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其中一个一端与连架杆的转动副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V型连杆的分支杆II铰接连接;另外一个一端与连架杆的转动副I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V型连杆的分支杆I铰接连接,另外七组的连接方式与之相同;
[0008]所述V型连杆设置有八个,其分支杆I和分支杆II夹角为45度,都与第一连杆铰接连接,顶端转动副I和转动副II分别与第二连杆铰接连接,顶端转动副I、转动副II的轴线和分支杆I、分支杆II轴线相互垂直;
[0009]所述第二连杆设置有十六个,连杆两端的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垂直,每两个为一组,其中一个一端与V型连杆的顶端转动副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II型偏置连杆铰接连接;另外一个一端与V型连杆的顶端转动副I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I型偏置连杆铰接连接,另外
七组的连接方式与之相同;
[0010]所述I型偏置连杆设置有八个,连杆两端的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垂直,其一端第二连杆铰接连接,另外一端的偏置转动副与II型偏置连杆的偏置转动副铰接连接,且与I型橡胶软垫固定连接;
[0011]所述II型偏置连杆设置有八个,连杆两端的转动副的轴线相互垂直,其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连接,另外一端的偏置转动副与I型偏置连杆的偏置转动副铰接连接,且与II型橡胶软垫固定连接;
[0012]所述I型橡胶软垫设置有十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分别与I型偏置连杆固定连接;
[0013]所述II型橡胶软垫设置有八个,其与II型偏置连杆固定连接;
[0014]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通过任意一个连架杆进行驱动,实现折展机构在完全展开的平面正八边形构型和完全闭合的空间球状体构型之间连续转换,该机构整体具有较高的刚度,且在转换的过程控制方便,运动平稳。
[0015]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在完全展开的平面构型下呈现正八边形,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以及较大的展开面积;在完全闭合的空间构型下呈现球状,具有较强的刚度及空间容纳体积;在转换过程中呈现碗状环绕式包络空间;可用于可展机构的多形态模式工作场合,在太空/深海探索、大型建筑、末端抓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的连架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的V型连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的I型偏置连杆与II型偏置连杆结构及其连接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完全闭合空间球状构型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完全展开成平面正八边形构型示意图。
[0023]图中1

机架,2

连架杆、3

第一连杆、4

V型连杆、5

第二连杆、6

I型偏置连杆、7

II型偏置连杆、8

I型橡胶软垫、9

II型橡胶软垫、101

机架分支杆、401

V型连杆分支杆I、402

V型连杆分支杆II。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如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包括机架1,连架杆2、第一连杆3、V型连杆4、第二连杆5、I型偏置连杆6、II型偏置连杆7、I型橡胶软垫8、II型橡胶软垫9;所述连架杆2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V型连杆4设置有分支杆I401和分支杆II402,顶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I型偏置连杆6和II型偏置连杆7各有一个偏置的转动副;
[0025]所述机架1设置有八个分支杆,相邻两机架分支杆101之间的夹角为45度,其中每个机架分支杆101都与连架杆2铰接连接;
[0026]所述连架杆2设置有八个,其一端与机架分支杆101铰接连接,另一端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分别与第一连杆3铰接连接,且这两个转动副的轴线都与另一端的转动副的轴线垂直;
[0027]所述第一连杆3设置有十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其中一个一端与连架杆的转动副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V型连杆的分支杆II402铰接连接;另外一个一端与连架杆2的转动副I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V型连杆4的分支杆I401铰接连接,另外七组的连接方式与之相同;
[0028]所述V型连杆4设置有八个,其分支杆I401和分支杆II402的夹角α为45度,都与第一连杆3铰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平面正八边形/空间球状转换的单自由度折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连架杆(2)、第一连杆(3)、V型连杆(4)、第二连杆(5)、I型偏置连杆(6)、II型偏置连杆(7)、I型橡胶软垫(8)和II型橡胶软垫(9);所述连架杆(2)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V型连杆(4)设置有分支杆I(401)和分支杆II(402),顶端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所述I型偏置连杆(6)和II型偏置连杆(7)各有一个偏置的转动副。所述机架(1)设置有八个分支杆,其中每个机架分支杆(101)都与连架杆(2)铰接连接;所述连架杆(2)设置有八个,其一端与机架分支杆(101)铰接连接,另一端的转动副I和转动副II分别与第一连杆(3)铰接连接,且这两个转动副的轴线都与另一端的转动副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连杆(3)设置有十六个,每两个为一组,其中一个第一连杆(3)的一端共同与连架杆(2)的转动副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V型连杆(4)的分支杆II(402)铰接连接;另外一个第一连杆(3)一端与连架杆(2)的转动副II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V型连杆(4)的分支杆I(401)铰接连接;所述V型连杆(4)设置有八个,其分支杆I(401)和分支杆II(402)都与第一连杆(3)铰接连接,顶端转动副I和转动副II分别与第二连杆(5)铰接连接,顶端转动副I、转动副II的轴线和分支杆I(401)、分支杆II(402)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浩然刘婧芳刘宇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